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歐盟1:30槓桿限制,與平台跑路潮並無邏輯關聯,外匯行業的主流依然是合規、透明和健康!

歐盟1:30槓桿限制,與平台跑路潮並無邏輯關聯,外匯行業的主流依然是合規、透明和健康!

在歐洲,持有歐盟監管牌照的外匯經紀商,出現跑路的情況依然是比較罕見的。特別是持牌裡面的知名外匯經紀商,更是很少出現有損於投資者利益的負面新聞。所以,我們不要用國內金融的某些亂象,去過於貶低歐洲的經紀商。國內投資者人心惶惶是因為最近P2P爆雷太多所致,小黑外匯平台被抓、跑路、退出的也很多,但這不是外匯行業的主流。

外匯行業的主流,依然是合規、透明和健康。因為有一大批主流合規的全球經紀商,按照海外監管的標準,在包括中國之內的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國內外匯行業有很多具備全球視野的人才。

關於歐盟降低槓桿的MIFID II政策,可以參考「匯商那點事」之前的文章:

很多普通的投資者接觸到了很多不那麼規範的平台,是因為不規範的平台使用的營銷手段更加激進,往往更能夠從各個渠道聯繫到投資者。這讓不少投資者產生一種錯覺,誤以為它們這些平台就是市場的主流、是知名的頂級平台。其實,就是營銷做得符合中國特點而已,接地氣。

中國金融從業者有很多草根接地氣的方法。比如噓寒問暖,送幾桶油,逢年過節送禮物,這符合中國傳統文化。

海外知名經紀商更注重品牌輸出,在營銷上奉行著嚴謹保守的做法。在很多國家,外匯的線上線下營銷,都被規定得非常緊。從廣告的措辭,到風險的紕漏,經紀商都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監管機構罰款。所以,越是知名的經紀商,在線下營銷方面,大概率上都顯得十分保守。

有觀點提出,歐盟ESMA槓桿降低到30倍,是歐洲監管機構對外匯行業開始甩鍋了,不管了。觀點認為,外匯行業的貓膩太多,連歐盟的金融監管機構都開始放任自流。文章對外匯全行業平台的誠信都提出嚴重的懷疑。

其實,匯商那點事認為,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因為我們經常對外部的世界缺少了解和信任。單一思維主導了我們的傳統世界觀,要麼好,要麼不好。世界則遠遠不是那麼簡單的。

歐盟監管機構的整體水準還是很高的。幾百年來,歐洲都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在這樣的歷史演化下,歐洲的監管水平不需要中國投資者用自身所處的金融市場的混亂視角,來否定歐盟的監管能力。

歐盟ESMA對外匯監管甩鍋,所以才把槓桿降低到30倍,讓這些機構都活不下去? 這種觀點我們認為缺少邏輯支撐。

降低衍生品槓桿的努力,是最近三年以來各國監管機構的普遍共識。龐大的日本外匯市場,槓桿也將很快降低到十倍。

外匯衍生品的監管雖然複雜,卻也逃不過監管機構的法眼。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都因為機構外匯間的問題,被監管罰款。零售外匯也如此,美國福匯就是極好的例子,直接被美國監管機構吊銷了牌照,從而喪失了美國市場。

金融監管機構體現的是國家意志,不存在甩鍋一說。監管日益的嚴厲,確實不利於更多經紀商的發展。這是優勝劣汰的選擇,總有經紀商能在嚴監管下,走出一條廣闊的道路。平台跑路潮目前來看,並沒有出現。少數幾家經紀商跑路,屬於非主流的平台,在業界地位和影響力都十分有限。

不可否認,全球外匯行業的問題是不少,各國的監管機構都持有這樣的觀點。外匯行業的經紀商數量非常眾多,有大量持牌但不知名的經紀商。零售外匯又屬於場外OTC市場交易,沒有中央交易所,產生了很多的不透明。這是零售外匯行業的現實,也是現狀。除非不參與這個市場,否則這些問題總是不斷被投資者所面對。

外匯這個行業既有合規,也有不合規。沒必要一竿子打死,也沒有必要厚此薄彼。在複雜的外匯市場中,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以及信心,是很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匯商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TAG:匯商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