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心經》上的究竟涅槃的意義

《心經》上的究竟涅槃的意義

《心經》上的究竟涅槃的意義

《心經》上的究竟涅槃的意義,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從認識論來講是緣起性空的諸法實相;從行為論來講就是要以大悲大智的無我精神修菩薩行。

般若的總綱是離一切相、修一切善,能這樣做就是菩薩。不離相就會有執著,有很多分別對待,因此生起計較、愛憎、種種差別、種種煩惱,輪轉生死。有執就有相,離執即離相,能夠離一切相,在意識上沒有計較分別,那就超越了第六意識境界、第七末那識的我執境界。由緣起契證空性,由空性洞察緣起,從而明因識果,廣修一切善,這就是一種最高的認識、最高的智慧。

這種認識表現在行為上,就是菩薩的大悲、大智、大願、大行,廣行一切善。《心經》的頭兩句:「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皆空就是離一切相,度一切苦厄就是廣行一切善。不能離相就不能照見五蘊皆空,心胸就不廣大。我怎麼樣,我的工作怎麼樣,我的父母怎麼樣,我的社會地位怎麼樣,由這些我執就生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能夠離相就有般若智慧。

在這個智慧指導之下,就可以勇猛無畏,廣修一切善法,度一切苦厄。一切眾生胎卵濕化都是苦厄、都要度,度到哪裡去呢?《金剛經》上講「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無餘涅槃就是究竟涅槃,究竟就是很徹底,說明離開了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分段生死是七地以前的,八地到十地菩薩是變易生死,這兩種生死都離掉了就是佛的果位——究竟涅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語與禪心 的精彩文章:

佛陀視病人如親子
心是居其位,只在一念間;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

TAG:佛語與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