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幾種行為,一定不能在孩子跟前表現

這幾種行為,一定不能在孩子跟前表現

這幾種行為,一定不能在孩子跟前表現

我們常說,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影子,在古代,無論是做官、婚嫁等一些比較大的事情,都會把家庭、把父母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參考目標,雖然這有些時候會特別不公平,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行為習慣、思維習慣、對問題的處理方式、思想品德的建立以及人生格局、理想抱負在很大程度上跟父母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我經常會聽到很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學習不行,習慣不行,總之就好像這個孩子就是一無是處。家長有太多的時間去抱怨,卻從來不願意停下來想一下為什麼孩子會是這個樣子?是誰把一張白紙塗畫的亂七八糟、是誰把孩子培養成了你認為的一無是處的樣子?

我覺得家長在抱怨的時候應該羞愧、應該反省,我一直堅信一件事情。家長比孩子更應該學習,父母不去改變不去進步,你又如何要求你的孩子就應該完美無瑕?

今天跟大家總結一下生活中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呈現的一些行為:

1、 抱怨

很多父母經常會無意識的抱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抱怨工作忙、公司加班、抱怨不公平、抱怨生活不滿意、抱怨家人,總之只要是自己認為不合理、不應該的事情就會不住的抱怨,而且喋喋不休。

也許你的抱怨不針對任何一個人,並且不是有意在孩子跟前這樣去做的,只是你的自然表現。但是你的行為卻留存在孩子的印象當中,他潛意識的就會認為如果自己對一件事情不滿意的時候,也應該像你一樣這樣去做。這也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孩子偶爾對父母的抱怨了,都是跟父母學的。

如果家長能在出現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之後,平靜而坦然的對待,樂觀的面對,積極的化解。那麼孩子必然在同樣的情況下也會積極的去處理。

2、 焦慮+易激動

焦慮通常是因為一個人的心理素質不高,常常在出現一些事情的時候,慌亂、迷茫、容易煩躁,情緒容易激動,溝通的時候不自覺的會把聲音抬高,我們常說一個人說話或者討論的時候喜歡把聲音抬高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他潛意識裡認為自己只有放大音量說話對方才能聽到才能聽進去,有理不在聲高,往往我們很反感這種人。那麼父母這樣去做,孩子就會這樣去學,這也就告訴大家你的孩子為什麼有情緒的時候喜歡吼叫。

3、 比較

這是很多家長最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我相信沒有一個孩子願意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我非常能夠理解家長的初衷和心情,無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像別人一樣優秀,但是你不能總告訴孩子說:「你看別人怎麼怎麼樣,再看看你怎麼怎麼樣。」你可以這樣告訴他:「我覺得XXX哪些方面做的還不錯,我希望你在這方面也可以再加強一下,這樣你就會更優秀。」這樣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當然這是方式上的改變,最好是不要跟別人比較,這樣的孩子是極度缺乏自信的,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父母非常不認可自己。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怯懦、自卑。

4、 無休止的嘮叨

總是有一些家長喜歡在孩子跟前嘮嘮叨叨,大事小事、天南海北,陳芝麻爛穀子想到什麼說什麼,一說起來沒完沒了,只要是孩子有一件事做的不對,就會把所有的問題提出來說一遍,而且還反反覆復,更有甚者能把N年前的事情都翻出來。這樣的結果是嘮叨完孩子可能都不記得這次你為什麼批評他。時間長了他就會麻痹,厭煩,之前我講過父母在孩子跟前應該是有一種威信存在的,而為什麼母親常常容易失去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力,這就可想而知了。

即使是批評教育,也應該點到為止、一針見血、點明問題所在,物極必反,不是你說的多了就有用。

5、 失信

「曾子殺豬」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在生活中,你經常失信於你的孩子,孩子就會失信於你、失信於他人,因為他覺得說話可以不算數,可以不履行諾言,作業可以不完成,考試可以不及格,然後孩子就會變得沒有擔當,沒有責任感。

答應孩子的事情,如果有什麼特殊情況,不能完成,一定要自己主動向孩子說明,並且道歉,如果可以,應該做一些適當的彌補,絕對不能不了了之。你無所謂了,孩子也就會無所謂了。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應該注意的細節,並且有很多是父母知道應該去做的,卻做不到,教育本就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成敗關乎細節,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西安思韻、一家專註於「親子教育、獨家定製「的企業。如果您有任何關於教育的問題,請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6185 580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家庭 的精彩文章:

TAG:致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