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黑山入北約背後的故事(上)

黑山入北約背後的故事(上)

2015年12月2日,北約組織正式邀請巴爾幹半島小國黑山入伙,成為這一世界最大軍事聯盟第29個成員國。雖然加入程序還需要數月時間,但可以說,這個曾遭北約轟炸的小國已把一隻腳踏入北約大門。雖然黑山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軍隊規模聊勝於無,可它的入盟消息一出,俄羅斯立即做出強硬回應,普京總統的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稱,北約東擴具有明顯對抗性,「這必將促使俄羅斯採取反制行動,以確保安全並維持利益均衡」。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國防與安全委員會主席維克托·奧澤羅夫警告,黑山有求於俄羅斯的地方不少,如果黑山加入北約,這些紐帶將「不可能」繼續存在。那麼,黑山為什麼讓「北極熊」如此動怒,它究竟在地緣政治上有何特殊地位?

黑山入北約背後的故事(上)

黑山的源起

關於黑山的源起,一首當地 民歌唱到:「上帝創造了世界,大 功即將告成,卻發現袋子里還剩下 許多石頭,於是他把它們全倒在一 小塊荒涼的曠野里,這就是我們的 祖國——黑山。」其實,要真正讀 懂歷史長河裡的黑山,倒是拿破崙 的那句名言更具針對性——「了解 一個國家的地理,也就理解它的外 交政策」。公元7世紀,古斯拉夫 民族從多瑙河中游遷居到歐洲最南 端的巴爾幹半島,他們消滅無能的 東羅馬帝國軍隊,成為那裡的新主 人,東羅馬皇帝無奈地把這些「蠻 族國家」稱作「斯克拉維尼亞」, 意思是「斯拉夫人的國度」。

其中,一支斯拉夫部落奪取 從德里納河到莫拉瓦河之間的土 地,那裡被稱作「受洗禮的塞爾 維亞」,並以部落首領「茹潘」 (Zupan)為核心成立了信奉東正 教的塞爾維亞公國(茹帕),後來 發展成在中世紀威震歐洲的塞爾維 亞王國,而黑山的前身澤塔是王國 最貧窮的地方,原因無他,澤塔地 區的中心是巴爾幹「第一聖湖」斯 庫台湖北岸的洛夫欽山,用俏皮話 說,這座山脈實屬「鳥不拉屎」的 不毛之地,由於此山岩石系石灰 岩,一年當中多半時間呈灰黑色, 以至於經常在此做生意的威尼斯 商人稱為「門的內哥羅」(Monte Negro),即拉丁語「黑色山脈」 之意,後來澤塔改叫「黑山」就是 這個典故。

對俄「一往情深」

17~18世紀,強大的土耳其 帝國多次出兵進攻黑山,後者的首都采蒂涅也被佔領多次,可是土軍 都沒能站住腳,原因是土耳其人難 以維持後勤補給,加之當地黑山人 利用星羅棋布的岩石山洞打游擊, 耗不起金錢和人命的土耳其帝國只 好聽任小小的黑山「關門為王」。 後人這樣形容:「留在塞爾維亞本 土的塞爾維亞人之所以沒有放棄自 由的嚮往,全賴黑山的塞爾維亞 人。」

18世紀晚期,一個新的因素 開始影響黑山乃至整個巴爾幹半島 的命運,作為彼得一世擴張政策的 繼承者,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 二世以摧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為己 任,積極鼓勵巴爾幹斯拉夫民族起 來造反。俄國不僅派遣傳教士、間 諜滲透到塞爾維亞、黑山、黑塞哥 維那等地,還邀請當地的精英人士 到俄國接受教育,實質是灌輸泛斯 拉夫主義思想,以及「沙皇是全體 斯拉夫人共主」的意識。正是在俄 國連續對土耳其發動爭霸戰爭的過 程中,保持獨立地位的黑山屢屢起 來響應,號召巴爾幹各族推翻土耳 其的統治。耐人尋味的是,直到 1878年之前,整個巴爾幹的解放運 動總是「熱情高,結果慘」,每每 斯拉夫起義者為了聲援俄國大軍揭 竿而起時,他們期待的「沙皇解放 者」卻一再食言,要麼拿起義者與 土耳其蘇丹作交易,要麼冷血地宣 布「那裡的暴動與俄羅斯帝國無 關」,十足的國家利益至上態度。 儘管多次被俄國叛賣,但對 土耳其的刻骨仇恨,讓黑山人依然 對遙遠的沙皇充滿無限憧憬。1852 年,黑山主教兼最高元首達尼洛 加冕為黑山大公,把國家升格為大 公國。1854~1856年,俄國圍繞巴 爾干霸權與土耳其、英國、法國、 撒丁王國(今義大利)發生克里米 亞戰爭,俄國政府急切希望黑山參 戰,從西南面牽制強大的對手。但 懾於土耳其留在當地的龐大部隊, 達尼洛未敢造次,而是宣布中立, 結果在親俄的黑山人中招致極大不 滿,結果戰後不久便被臣民逼迫退 位,權力傳給19歲的侄子尼古拉一 世(1860~1918年在位)。

1874年,土耳其治下的基督徒 聚居區爆發大起義,兩年後,眼見 有機可乘的黑山大公尼古拉一世對 土宣戰,一方面希望擴大疆土,另 一方面也期待以此挑起俄國介入戰 爭,促成巴爾幹的民族解放。在反 復的拉鋸戰中,兵多將廣的土軍居 然拿黑山軍隊毫無辦法,驍勇善戰 的黑山人(當時是歐洲體質最好的 民族,男性平均身高超過1.9米) 不僅擊退土軍,還趁勝佔領達尼 洛夫格勒、梅敦等地,同年11月, 黑山與土耳其休戰,但當次年4月 俄國對土宣戰後,黑山再度投入戰 爭,新佔領7 000平方千米的土地, 把自己的領土擴大兩倍。

黑山入北約背後的故事(上)

這場俄土戰爭以土耳其的完全 失敗告終,按照雙方訂立的《聖斯 特法諾和約》,土耳其不僅承認塞 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等斯拉夫 國家的完全獨立地位,還向黑山割 讓了大片土地,包括後者夢寐以求 的亞得里亞海海岸線。可是,英法 德等歐洲列強不能容忍俄國勢力經 巴爾幹半島延伸到地中海,堅持按 照「均勢政治」原則重新修訂俄土 和約。在新訂立的1878年《柏林條 約》上,俄國乃至新獨立的斯拉夫 國家的勝利果實被人為縮水,像黑 山領土面積從1.35萬平方千米減少 到9 800平方千米,特別是志在成為 巴爾幹「新主人」的奧匈帝國決不 願意讓黑山獲得出海口,儘管黑山 最終在俄國支持下獲得亞得里亞海 東岸的巴爾港,但為了防止這個港 口成為俄國艦隊的地中海立足點, 《柏林條約》專門規定黑山的領海 「對各國軍艦關閉」,黑山也不得 保有自己的艦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南海「祖業」——太平島(上):太平島歷史
蜿蜒中前行:英國坦克設計理念(上)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