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這種動物只能生男孩,居然是因為吃得太好

這種動物只能生男孩,居然是因為吃得太好

原標題:這種動物只能生男孩,居然是因為吃得太好


呆萌的除了你家的喵星人和汪星人,還有鳥界的鸚鵡。今天帶大家看看一隻蠢萌的鴞鸚鵡小夥子。



它叫塞洛克,呆胖呆胖的樣子讓好多人都覺得它們是鳥界的哈士奇。


塞洛克是個人工養大的鴞鸚鵡小夥子,但它自以為自己是個人類。


和科學家對望的小賽 | smithsonian


他生於1997年3月23日,一開始是由他的鴞鸚鵡媽媽照顧的,但是在三周齡的時候他出現呼吸道感染,也就成了史上第一個人工收養的雄性鴞鸚鵡。鴞鸚鵡是一個極其瀕危的物種,而塞洛克的成長也見證了動物保育工作者們為鴞鸚鵡保育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14天的小塞洛克



它們也曾無憂無慮的生活


在殖民者登島之前的紐西蘭,蝙蝠是這裡唯一的哺乳動物。因為缺少捕食者,島上的動物都過著安樂的生活鴞鸚鵡便是其中的一種,傻傻萌萌。不用躲避捕食者,鴞鸚鵡把自己吃得胖鼓鼓的,也不會飛,大多數時間就像是背手閑逛的老大爺一樣晃晃悠悠的在地面覓食。它身上自帶甜甜的香氣,以方便在同類間進行溝通。



穩如鴞鸚鵡 | Youtube/BBC

同時,鴞鸚鵡還特別有好奇心,啥新鮮事都想湊個熱鬧。導致到後來,鴞鸚鵡看到人類或者捕食者時,不是呆住不動,就是拖著圓滾滾的身軀穿過草叢,掩耳盜鈴般地接近「危險」。



看熱鬧去啦 | Youtube/BBC


因為這種與世無爭的仙境般的生活,鴞鸚鵡曾經在紐西蘭數量很多,而且壽命也很長,可以達到90歲。


它們在擇偶這方面也是特別嚴格有趣,每年到了發情期,晚上雄性鴞鸚鵡都會上山發出吹牛角一樣聲音,又因為數量很多,夜晚繁星,遠山鳥鳴,想著就很壯觀!這時,雌性鴞鸚鵡就會選擇最優秀的雄性,沒碰上喜歡的也絕對不會將就,反正能活那麼長,今年不行明年再說,直到找到對的鳥為止。因為這種擇偶觀,鴞鸚鵡們的繁育率也不是很高。



把周圍的土弄成碗行,用特殊的「碗系統」幫助共振,奮力高歌求偶的雄鴞鸚鵡


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因為殖民者的到來而粉碎了。殖民者登島帶來了捕食者,比如貓、狗、鼬和老鼠。而且因為鴞鸚鵡羽毛漂亮柔軟、不掉色,肉多又好吃,成為了殖民者和歐洲貴族喜愛的東西。毫無防備的「傻白甜」鴞鸚鵡即將遭受滅頂之災。


於是,自人類及其他新登陸的捕食者發現這個大胖「寶貝」之後,它們的數量「唰唰」地下落。直到1992年,世界上只剩下52隻鴞鸚鵡。


不過「傻白甜」鴞鸚鵡還是幸運的。雖然遇到了許多困難,鴞鸚鵡保育項目從1894年開始了。


曲折跌宕的保育之路


1


步驟一:清除外來捕食者


最初,人們開始嘗試保護這種奇特的鳥,但圈養的方式以失敗告終,而人類帶到島上的白鼬等捕食者使得野外的鴞鸚鵡沒有安全的棲息地,入侵物種一旦佔領了這個區域,想再清除就太困難了。



被捕食的鴞鸚鵡殘骸


因此,人們一方面在努力限制外來的捕食者,另外一方面在其它島上給鴞鸚鵡尋找新的棲息地,先期的一些被選中的島嶼由於距離主島不夠遠,時常有白鼬游泳過去,最終只能放棄。現在,在遠離主島的三個小島上,鴞鸚鵡重新擁有了安全的棲息地。


說來簡單,但鴞鸚鵡保育項目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2

步驟二:保護服務精準到個體


雖然擁有了安全棲息地,可事情遠沒那麼順利。


面對僅存的這大約52隻鴞鸚鵡,保育團隊開始了密集管理,相機監控到個體,並且成年鴞鸚鵡都需要佩戴無線電發射器。工作者24小時輪班換崗,每分每秒都不能出錯,盡最大可能保住剩下的每一個鴞鸚鵡。從此以後,鴞鸚鵡們就像是住在「楚門的世界」里,生活環境是天然的,但是每時每刻都在監控保護之中。



保育工作者24小時監控小帳篷



媽媽離開後也被人守護的鴞鸚鵡雛鳥


3


步驟三:均衡飲食營養,調整性別比例


在各種精心保護下,鴞鸚鵡的數量還是不見起色。胖滾滾的鴞鸚鵡們光吃不繁殖。並且一開始不知道為啥,即便是孵出了小鴞鸚鵡,它們中雄性比例奇高,這對於繼續恢複數量的種群來說極其糟糕。這時還有致命的疾病來搗亂,許多小雛鳥都會遇到像塞洛克一樣的問題,最後喪命。


毛茸茸的鴞鸚鵡寶寶


所以,到底哪出了問題?原因居然是雌性鴞鸚鵡伙食太好了。


保育組織為了保障鴞鸚鵡的營養,專門給它們設置了採食台。直到2002年科學家發現,雌性鴞鸚鵡投餵食譜營養含量太高,鴞鸚鵡們在營養充足的時候會傾向於繁殖雄性後代


於是,為了平衡性別比例,鴞鸚鵡的採食台被調整成為雌性專供,只有發射特定信號的雌性個體才能打開採食盒。在雌性個體採食時,採食台還能自動記錄它的體重。這樣,雌性鴞鸚鵡的飲食做到了依個體調整,並在繁殖期前它們會吃的稍微清淡點,自此鴞鸚鵡性別比例開始慢慢恢復。



帶有信號接收器的採食台,當帶著無線電發射器的雌性鴞鸚鵡走近時可以進行識別。下面的綠色平台可以在鴞鸚鵡採食時稱體重並記錄。


可是還有個問題,有的時候鴞鸚鵡好像對繁殖沒有什麼興趣保育工作者也是非常苦惱,好的環境我們人類提供給鴞鸚鵡們了,可繁殖這件事只能靠它們自己,我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保育團體後來發現,它們的繁殖還和一種果子有關。2005年,保育團隊發現可能鴞鸚鵡的繁殖與島上的一種樹木的果子有關——芮木汨柏的果子(rimu fruit)。當年果子結的多,鴞鸚鵡們下蛋就多,可是如果果子最後成熟的少,則蛋孵化的就少。具體原因現在仍在研究中,但至少保育團隊每年計劃時也有了依據。



不同成熟程度的芮木汨柏的果子 | kakapo.rssing


現在的它們變多啦


就這樣,慢慢的,鴞鸚鵡的數量開始恢復起來。2009年是個芮木汨柏果子的豐收年,鴞鸚鵡們的數量達到了125隻。2017年鴞鸚鵡的性別比例基本平衡。種群的個體總數今年達到了149隻。



1980-2017年的鴞鸚鵡性別比例


今年塞洛克同學也21歲了,因為被人類養大,他認為自己也是個人類,並且對於鴞鸚鵡同伴也沒有任何交友和戀愛的興趣。所以塞洛克就留在了人類的身邊,有了自己的工作——鴞鸚鵡保育項目的宣傳大使。現在的他在紐西蘭是家喻戶曉的明星。


而最終受益的是野外的鴞鸚鵡種群。



嘗試與人的脖子繁衍後代的小塞……

蠢萌的鴞鸚鵡並不是真的傻,而是對原有生活環境的適應性演化。人類的到來給它們固有的生存環境帶來了許多不可控且危險的元素,使鴞鸚鵡們更容易受到危害。幸好人們醒來的還不太晚,但是萌萌的鴞鸚鵡背後有多少保育人員的汗和淚。



不會飛可是我會爬樹還有滑行啊~


在今天,仍有許多動物因為人類的影響而走向滅絕,動物保護這條路任重而道遠,希望人們能有機會在犯錯之前停下自己的腳步,亡羊補牢難免勞民傷財,生態友好地發展是我們應該期待的美好未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貓盟CFCA


(ID:felidchina)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兒的果殼


我覺得你應該關注一下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你見過這麼可愛的血小板么?
人類登月49周年視覺大賞,必須珍藏!

TAG:果殼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