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 助力污水處理提質增效

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 助力污水處理提質增效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著力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運用市場化手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市場化進程,促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意見》強調要加快構建覆蓋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成本併合理盈利的價格機制,提出建立城鎮污水處理費動態調整機制、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制、與污水處理標準相協調的收費機制等,推進污水處理服務費形成市場化,逐步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費基本覆蓋服務費用。

並且,《意見》中特別明確了「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即按照污染者使用者付費、保護者節約者受益的原則,創新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實現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抑制不合理資源消費,鼓勵增加生態產品供給,使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這對廢棄物排放的企業單位利用高新技術實現資源化價值利用起到市場化的引導作用。

「十二五」以來,全國污水處理水平明顯提高,截止2015年,污水處理設施規模達21744萬立方米/日,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3.74萬噸/日。但是污水處理水平與全社會關於水環境改善的需求仍有較大的差距,依然存在重水輕泥、污泥處置存在二次污染隱患、再生水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十三五」期間,政府將進一步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吸收社會技術和資本,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由「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轉變,由「重水輕泥」向「泥水並重」轉變,由「污水處理」向「再生利用」轉變;因地制宜選用成熟可靠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鼓勵採用能源化、資源化技術手段,儘可能回收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深入推進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利用。計划到 2020 年底,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 90%,其他城市達到 75%;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9.75萬噸/日。

《意見》關於污水處理價格機制的完善,將充分發揮價格槓桿引導資源優化配置,實現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並按照污染者使用者付費、保護者節約者受益的原則,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推動污水處理和污泥的資源化處置利用,保障「十三五」目標的有效達成,並促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市場機制的形成,未來類似污泥等固廢的處置費用將持續大幅提升,價格槓桿也倒逼企業利用高新技術實現污泥資源化價值利用,減少對環境的排放。這不但實現了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也節約了大量成本,形成誰節約誰受益的市場化原則。」協賽(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宋建華還談到,預計企業單位排放權或碳排放交易也將很快落地全國,借第三方之力進行專業的處理處置成為經濟高效的手段。如食品類企業借力協賽這類擁有營養副產物資源化核心技術的企業,參與廢棄營養排放的全過程,從源頭上將污泥直接生產為菌體蛋白飼料,減少廢物排放。

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是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重要環節和有力措施,污泥處理處置水平的提升,反過來又將帶動污水處理環境效益的進一步提高。2015年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隨著近年來環保壓力的加大、產業政策的傾斜,污水處理及污泥處置行業將逐漸引入新型高效的技術手段,不止實現無害化處置,更重要的是實現資源化利用,帶動行業管理效率和產業升級,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北國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國網 的精彩文章:

大圓集團考前培訓教你踢好「臨門一腳」
親測網易智造超靜音風扇之後,我把家裡的舊風扇都扔了

TAG:北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