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平天國後期為何軍紀渙散,士氣急轉直下?

太平天國後期為何軍紀渙散,士氣急轉直下?

太平天國運動自1851年興起之後,雖然一些措施和制度一再被人詬病,但是運動初期的太平軍在軍心和士氣還是非常旺盛的。他們一路北上,攻州奪縣,圍長沙,占武昌,下九江,克安慶,最後定都南京,可以說是所向披靡。

太平天國

定都南京之後,一支一萬餘人的北伐軍在林鳳祥和李開芳的率領下繼續北伐,北伐軍人數雖然不多,但是依舊是如入無人之境,一度打到了天津附近,最終由於孤軍深入,後方補給無法支援,陷入重圍,最後在黃河岸邊全軍覆沒。

太平軍北伐

太平軍的北伐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卻牽制了大量的清軍,給西征創造了條件。胡以晃、賴漢英、曾天養等人率領的西征軍沿著來時的老路,順江而上,再次拿下了太平、安慶、九江等城市,接著分兵兩路,一路進入江西進攻南昌,一路進入湖北攻擊武昌。

太平軍西征

西征軍的進展是十分順利的,直到西征軍進入湖南之後,遭遇了剛剛組建完畢的湘軍,雙方激戰數次,雖然互有勝敗,但是太平軍損失還是十分嚴重的,被迫放棄了進攻湖南的計劃,而湘軍氣盛而來,佔領了武昌,順江之下,一度有直接打到南京的想法。不過湘軍水師最終在鄱陽湖湖口遭遇了慘重失敗,曾國藩的水師被分割包圍在鄱陽湖內。

與此同時,處於江南、江北大營合圍中的天京城也沒有閑著,秦日綱統帥的東征軍在1856年春、夏兩季順利的拔掉了江南、江北大營。

太平天國的制度是否先進,一系列施政措施是否得民心,是否順應時代姑且不評價,不過1856年之前的太平軍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的,在太平軍取得湖口大捷,並且攻破江南、江北大營之後,太平軍進入了軍事上的全盛時期。

天京事變

不過這軍事上的全盛可以說是轉瞬即逝,幾乎都沒有任何過渡。伴隨著軍事上的節節勝利,太平天國內部由來已久的矛盾也就公開爆發了。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在洪秀全的一手策划下,先是北王誅殺了東王,接著北王又殺掉了翼王全家,然後北王又被天王幹掉,近兩萬多人在這場內訌中被殺,接著翼王帶領大量的精銳脫離了太平天國。

石達開轉戰各省

太平天國後期的「迴光返照」

嚴重的內訌以及石達開的出走讓太平天國迅速走向了下坡路,武昌、九江等重要城市相繼丟失,江南、江北大營再次重建,太平天國很快又一次陷入了全面的被動。儘管太平軍在陳玉成、李秀成等人的帶領下,也一度取得了一些勝利,三河大捷、二破江南、江北大營,一定程度上挽回了頹敗的局勢,但是畢竟是「人心冷淡、士氣減半」,天京事變後太平軍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諸王之間的矛盾,也自始至終沒有拿出一個真正行之有效的計劃和綱領。太平天國內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高級將領之間越來越各自為政,而洪秀全不但沒有處理好這些問題,更是一口氣封了2700多個王。

忠王李秀成

而太平天國後期,成分較前期更加不純,紀律廢弛的現象十分嚴重。新加入的太平軍有的是投降的清軍,有的是地痞、流氓,有的乾脆就是土匪,太平軍被嚴重腐蝕,燒殺搶掠,掠奪百姓,叛變投敵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丟失安慶之後,洪秀全一怒之下罷免了洪仁玕,懲罰了部分高級將領,陳玉成被俘後,太平軍士氣越發低落,看不到希望,軍隊的戰鬥力也是大大降低。

雨花台大戰

以1862年10月的雨花台大戰為例,李秀成和李世賢率軍20多萬,並且裝備了數量相當的洋槍、洋炮,面對著只有3萬餘人的湘軍,太平軍連攻不克,雖然湘軍損失也非常嚴重,但是太平軍在損失不到1萬人的情況下就選擇了撤軍。這反映了太平軍士氣不振,戰鬥力嚴重衰退。

太平天國後期,安徽、江西、江蘇、浙江等省,經過了長期的戰亂,已經是經濟凋零,人口減少,太平軍面對著清軍的以逸待勞,步步緊逼,既不能打開新的局面,也得不到充足的補給,劫掠百姓的現象也就越發嚴重。

「絕對平均」的天朝田畝制度

總的來說,太平天國可以說是先天上就存在諸多的不足,但是前期好歹還是團結的,所以軍隊的士氣還是很強的,但是後期在經過了天京事變等變故之後,積累多年的弊病相繼暴露,軍紀渙散,士氣低落,確實嚴重的損害了皖、贛、蘇、浙等省的經濟,這些也是後人以及當代的一些所謂的學者們對太平天國不屑一顧,謾罵一片的主要原因。

(相關圖片來源於網路,徽南城意企鵝號,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看社會百態,聊地方發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與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南城意 的精彩文章:

安慶位於地震帶上嗎?地震風險高嗎?
為何直到蘇德戰爭爆發的前夜蘇聯高層也不相信德軍會進攻蘇聯?

TAG:徽南城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