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判官聖誕:判官展開生死簿,攝召靈魂赴道場
崔判官,諱名鈺,形象多為身著紅袍,左手執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筆,專門執行為善者添壽,讓惡者歸陰的任務。因生前為官清正,死後主管賞善罰惡,管人生死,權冠古今,手握「生死薄」和勾魂筆,只需一勾一點,誰該死誰該活便只在須臾之間。
據道經記載,東嶽大帝、豐都大帝等,主管陰間鬼魂之籍及諸地獄之事。人死之後,由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將其帶回交由判官審查,判官根據「生死簿」,校定善惡良莠,依一生所犯罪惡大小、多少、輕重的不同,將其發配到不同殿(指十殿閻君處)、不同地獄之中,以受罪苦。
一、晝理陽間事,夜斷陰府冤:分善惡秉生死
相傳,崔判官乃隋唐間寧州羅川縣(今甘肅省正寧縣)人。唐貞觀七年(633)入仕,為潞州長子縣令。據說能「晝理陽間事,夜斷陰府冤,發摘人鬼,勝似神明。」閻羅王殿里文武四大判官分屬賞善司、罰惡司、陰律司、查察司。人們常將陰律司視為崔判官主掌。
傳說,隋末一男子崔讓,妻劉氏,兩人年過五十,為人忠厚,尚無子女。二人到北嶽廟燒香求子。當夜,老兩口同做一夢:一個仙童手捧仙盒前來賀喜,說:你老倆善做好事,感動天帝,特賜美玉兩枚,每人各吃一枚,自有好處。老倆將美玉吞下,老婆覺得肚裡有了東西。懷胎十月,於開皇五年六月六日生一男孩,長得很可愛。因老兩口吞雙玉得子,就為孩子取名珏。崔珏生來聰明過人,五歲讀書,十五歲讀遍五經,十六歲被推為孝廉,十七歲任太子府監。因當時隋煬帝荒淫無道,百姓怨聲載道,崔珏便辭官回家。
民間有許多崔珏斷案的傳說,其中以「明斷惡虎傷人案」的故事流傳最廣。《潞安府志》(順治版)記載:「縣境有虎,禱於神,遣一吏追捕,至,伏階下,殺之。」《長子縣誌》也載有崔珏斷虎故事。相傳長子縣西南與沁水交界處有一大山,名叫雕黃嶺,舊時常有猛獸出沒。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發牌,差衙役孟憲持符牒上山拘虎。憲在山神廟前將符牒誦讀後供在神案,隨即有一虎從廟後竄出,銜符至憲前,任其用鐵鏈綁縛。惡虎被拘至縣衙,珏立刻升堂訊。堂上,珏曆數惡虎傷人之罪,惡虎連連點頭。最後判決:「啖食人命,罪當不赦。」虎便觸階而死。
二、監察一十八獄,輔佐十殿閻王:掌生死薄
一切有情皆含「道性」,而人為萬物之靈,所以上德之人的處世之法,所行之事,皆能與「道性」相通,故曰:道之謂我就是德。只是修道的方式不同,得道的層次亦有所不同,但是以仙修仙,就已經是道體了。
據《神夫力士科儀》載,照得爾等,生前勇猛,歿後剛強。曾為英雄好漢,力舉百均;今作搬運冥夫,錢推萬貫。以此來說,生前勇猛、剛強的英雄好漢及立功樹德之人,百年之後,魂入地府幽冥,主宰地府之神以他們在世之時的人格魅力為標準,也要請他們做地府冥吏,因此地府的判官、將軍、元帥、使者、獄卒、神夫等多為剛正不阿、品行端正、立功樹德之士擔任,由本境城隍派遣。如我們熟悉的趙大、錢二、張三、李四等冥吏,皆在城隍案下,聽令於玄壇,做搬運工作。
據《崔府君寶誥》稱,崔府君「監察一十八獄,輔佐十殿閻王。神兵鬼卒聽令於殿前,牛頭馬面鎮護於左右」。可見,崔府君是負責監察十八層地獄,輔佐十殿閻羅,「神兵鬼卒」、「牛頭馬面」都聽命於他、侍衛左右。那麼他的具體職責是什麼呢?
據《崔府君寶誥》稱,崔府君「速報現報,分善惡於兩途;陽曹陰曹,秉生死之權操。注宰官將相之功勛,以恩報德;斷生老病死之苦趣,種因得果。」可見,崔府君對存亡兩途的「人鬼精邪」等「異類」、「胎卵濕化」等「生靈」的善惡分辨,掌握生死,決定「速報現報」。在道教做到度亡科儀時,一般都會攝召亡靈,攝召時都需經「判官展開生死簿,攝召靈魂赴道場」。
三、者對無停,詮量不息:大容大量,至仁至惠
據《西遊記》第十回中記載:「崔鈺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磁州令,後升禮部侍郎。在日與臣八拜之交,相知甚厚。」
唐太宗因牽涉涇河老龍一案,猝然駕崩,前往陰司三曹對質。於是魏徵修書重託,崔珏不但保護唐太宗平安返陽,還私下給他添了二十年陽壽。在還陽途中,太宗又遇到被他掃蕩的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家草寇中慘死的成千上萬的冤魂前來索命,崔珏又出面排解糾紛,幫助李世民代借一庫金銀安撫眾鬼,太宗方得脫身。崔珏也因此名聲大震,並從中發了一筆橫財。崔珏死後,百姓在多處立廟祭祀。
崔府君寶誥
志心皈命禮。監察一十八獄,輔佐十殿閻王。神兵鬼卒聽令於殿前,牛頭馬面鎮護於左右。速報現報,分善惡於兩途;陽曹陰曹,秉生死之權操。注宰官將相之功勛,以恩報德;斷生老病死之苦趣,種因得果。人鬼精邪之異類,胎卵濕化之生靈。事事悉歸於案掾,般般合屬於冥官。者對無停,詮量不息。大容大量,至仁至惠。冥府陰曹,掌生死薄判官,護國王爺崔府君。
志心稱念:福生無量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想管理好道教宮觀?看前人的經驗五項談
※天下都城隍聖誕,剪凶除惡、保國護邦,掌管一地百姓福祉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