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5件事如果年輕的時候沒做好,中年後遇到危機或崩盤的可能性就大了

這5件事如果年輕的時候沒做好,中年後遇到危機或崩盤的可能性就大了

他們並非突發危機

55歲的德普最近被爆出財務危機:他過去攥到的6.5億美元全不見了……

他和財務代理公司正在打官司,雙方自然各執一詞,一筆糊塗賬。除了財務狀況,他的健康也令人堪憂,酗酒、財務代理公司的去人說他「每時每刻都處在醉酒狀態」。

那麼他的情感關係呢?

離婚、沒有戀人、好友一個個辭世,前妻三不五時地出來爆一點兒他的丑。

所以可以想見他的情緒:人到中年那種全面爆發的孤獨症,看上去離他很近。

輿論?輿論當然不會放過倒霉的人。他們爆料他入不敷出、打人、撒酒瘋、片場發飆,

連兒子都來問他:爸我同學說你沒錢了,這是真的嗎?

真心替他捏把汗。

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美國著名廚師、作家、旅行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在6月8日於法國一個酒店內上吊自殺,終年61歲。

他五次獲得艾美獎,週遊世界、遍嘗世間之奇特與美,看上去是擁有整個世界的人,過著所有人艷羨的生活。不僅如此,他還是個對他人的命運也擁有權力的人:「波登說一句好話就能拯救一個餐館」。

然而這樣一個人,還是自殺了。他的前女友也是一位作家,在他死後說:「你可能超級有錢,超級成功」,但還是非常孤單。

安東尼·波登

德普的核心問題是財務,波登的核心問題是關係。萬達女高管徐毓的縱身一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她算是成功人士了,財務狀況比一般人肯定不差。根據報道在情感關係上似乎也是豐厚的,丈夫女兒都深愛她。她的問題出在情緒上。

徐毓44歲,德普55歲,波登61歲,這三人都是精英,皆到中年,要麼自絕,要麼處在崩潰邊緣,我不認為有某種突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局,而是一定是長期以來,在某幾個方面,他們一直都是缺乏建設的,這最後的稻草,其實是整個前半生積累的結果。

近幾年,我開始有意無意地做減法,只將人生優化整合為五件事:

健康、財務、情感關係、情緒、意義。

數來數去,不管你幾歲,在人生任何一個階段,其實就只有這五件事。這五件事互為因果,彼此制約,相互協調一致。你越早開始建設這五個方面,越有可能接近幸福。最大的人生贏家自然是那些五件事全都處在高分值區位的人,平常如你我,只要保持均衡即可。

無論你幾歲,人生只有這五件事

先說健康。

這個看起來最沒啥好說,可其實最易被忽視。因為健康中有一個非常大的人生悖論:

越年輕越是打造健康基礎的的時機(最好是從娘胎就開始),人們常常是反過來的。年輕的時候使勁造,年紀大了拚命補。年輕人健身多半為了身材,老年人健身多半因為怕死。其實應該是反過來才對。我本人就是個完美的例子:35歲以後,收入的35%差不多都用在去調理年輕時搞壞的身體。

有一次上課,我和學員們聊起人體的幾大系統,滿場三四十歲的人竟面面相覷一臉茫然,可見我們對自己多麼缺乏了解。我常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你和你的身體的距離,一個人步入成年後,首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體質特徵、DNA、家族遺傳等。

一個人應該有持續一生的健康計劃,而不是出了問題才去重視,最理想狀態是健康老去,無疾而終。但是現實中,真正有這樣的福氣和認知的人,太少了。

財務。

觀察身邊的有錢人和窮人,我發現他們有這樣一些特點:

1.他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儲蓄,窮人多是月光族。而且實在是最傻一族。

2.他們對財富懷有明確定義,窮人正好相反,模糊不清,沒有概念。

3.他們的財富目標堅定持久不動搖,窮人則是搖擺不定。

4.他們一早就將財富看做人生基石,而很多人則在年輕的時候恰恰鄙視財富。

財務和健康一樣,是一件常常會在年輕時候被忽視的主題。25歲以後、甚至更早到18歲,一個人就需要有自己的財務計划了。在這個計劃中,有計劃的儲蓄永遠都是第一位的。然後,儘可能將你的事業建立在你最大的愛好之上,儘可能用你的天分去創造財富。

情感關係。

像波登這樣的自殺者,可能會令人不解。但是現實中,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我有一位來訪者,他非常成功,但是因為無法和他人建立以情感為紐帶的關係,他身邊的人一個個離他而去,這讓他感到惶恐。我們的治療目標就是學習去愛他人、像訓練肌肉一樣訓練愛的能力。有的人有幸擁有充滿愛與和諧的原生家庭,生長出一套非常完善的愛之能力系統,有的人沒有這樣的幸運,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建立關係,如何與他人擁有深刻的情感紐帶。

荷蘭現任皇后的妹妹伊內斯·佐萊吉塔上個月被發現上吊自殺,年僅33歲。她本身是一位心理學家,曾經研究過男女自殺原因的不同。而據外媒推測,她自殺的原因很可能是「個人生活與情感不順」。

這種情感當然不只是愛情,只要是人與人之間深沉的交互都可以成為深刻的情感紐帶,可以是友情、親情,甚至可以是一個故去的人。它是在關鍵時刻救命的東西。比如我的一位抑鬱症患者,她說自己一直沒去死的原因是因為太愛父母了。還有當了母親的人,人們常說為母則剛,在整個世界範圍內,自殺者中母親的佔比都是最低的。

所以,儘可能早地去審視你的關係模式,儘可能早地發現問題,越是儘早建立和完善愛的能力,你的生命支持系統越是牢固,遇到人生困境之時,堅固的情感支持系統是可以救命的。

伊內斯·佐萊吉塔

情緒。

與德普同齡的Kate Spade於6月5日自殺,據說長期患有抑鬱症。Kate的整個創業過程其實並不順利,公司股份幾經出售,估值達到高峰並賣出的時候其實和她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兩年前Kate重出江湖再創品牌,然而不管是資本市場還是時尚環境,早已改天換日。可以想見她背負的重壓。

Kate Spade創始人

廣義上來講,情緒說的是一個人處理人生困境的能力,這關係到自我認知、情緒調控,無法控制情緒的人,不能說就無法控制人生,但是擁有失控人生的可能性比較大。

所以了解自己的情緒模式、遇事時的減壓與抗壓策略、包括緊急時刻的呼救通道,不僅必須,而且是需要持續訓練的。因為人生的困境指數是與年齡成正比的。

最後是意義。

這幾年我做心理諮詢師,常常會和來訪者討論到這個問題。多是抑鬱傾向的人會問:你告訴我這一切有什麼意義呢?大多數時候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有什麼意義?我只會說,我知道我自己的,但是我不知道你的。

意義這件事是做出來的,靠想?恐怕越想越虛無。

有一次,當我和一位我很敬重的來訪者(她在生活中是個強者)探討這個話題,她說了一句非常深的話,給了我很大啟示。

她說:我一直在追問人生意義,其實我發現,這只是一種逃避。

說這話的時候,她突遭人生變故,看上去她比誰都有資格質疑意義,但是她竟然有如此深刻的覺察,我真的非常欽佩。

我想非常武斷地說一句:那些一味在思索人生意義的人,有可能真的是藉由這看似深刻的追問,在逃避實實在在的勞作吧。

最後想說,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體驗、創造。我不信命,也沒有具體的宗教信仰,只信體驗與創造。

掃碼閱讀我的新書

作者| 亓昕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靈美學創建者。代表作《我把青春唱給你聽》《歡喜無所不在》等。台灣誠品書店「心靈勵志」類書籍上榜作家。

亓昕心靈美學

微博:@亓昕

微信公眾號:qixinxlmx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亓昕心靈美學 的精彩文章:

TAG:亓昕心靈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