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荊軻刺秦失敗了,還將他列入四大刺客中?原來我們想的太簡單
最新
07-18
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中用出神入化之筆描寫了五位刺客的事迹,其中重點刻畫了荊軻俠肝義膽的豪邁形象 ,「荊柯刺秦王」的驚險故事至今仍廣為流傳、婦孺皆知。
俠士謀刺國君、要臣的事件,在春秋戰國時屢屢發生。其中, 專諸刺王僚,要離刺慶忌,聶政刺俠累,豫讓刺趙襄子等刺殺案都轟動一時並記入青史,但從歷史影響力來看,還是荊軻刺秦王的影響最深遠。
所謂先秦四大刺客,根據司馬遷老爺子的《史記·刺客列傳》記載為:專諸,聶政,豫讓,荊軻。此四人武藝高強,膽略過人,又俠肝義膽,深得歷代文人騷客崇拜!
四大刺客中也就荊軻是家喻戶曉的,因為他是刺殺秦始皇,失敗後對於歷史進程也有一定影響,可以說他這次的刺殺是燕國滅國的導火索,而燕國的滅亡又直接推動了秦國統一的步伐,而不單單只是刺殺一個人那麼簡單。
在秦國做人質多年歸國後的太子丹,因為在秦國收到嬴政的冷落和侮辱而懷恨在心。太子丹幾經周折,找到荊軻並說服荊軻刺秦,後來,荊軻帶著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的地圖(地圖中藏著擦毒的匕首)臨行之前,太子丹、高漸離在易水為荊軻送行,當時正值天寒地凍,場面非常悲涼,所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作為一個刺客,最顯著的外在特徵便是將生死置之度外!古代的四大刺客在這一點上一致的相似,都有著視死如歸的信念!「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的風度,也是他的一種決心,更是他作為一名刺客面對生死的無畏。


※王陽明是不是有點被捧得過了?說出來你別不信
※粵語真的是古漢語么?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
TAG:豆豆的逗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