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很危險,可能會導致孕媽早產!
早產不僅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早產兒也容易產生許多併發症,如敗血症、失明、腦癱等,雖然早產的發生,至今仍約有50%原因不明,但為了降低早產概率,准媽媽除了盡量避免高危險因子之外,還需要儘快就醫,胎寶寶在准媽媽的子宮內多待一天,就會增加寶寶出生後的存活率。
一、早產的高危險因子
1、生活行為:抽煙、喝酒、工作過勞、貧血等。
2、孕前狀況: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40歲,懷孕間隔太密、曾有不良的產科病史、子宮曾接受過手術(如人工流產)等。
3、懷孕期間:前置胎盤、早期破水、羊水過多或過少、妊娠高血壓、身心壓力太大等。
二、什麼樣的狀況需要安胎
到了懷孕中後期時,若出現以下早產跡象,就要儘快就醫:
1、早產陣痛:每小時有5-6次以上,也就是每10分鐘有1次以上的子宮規律收縮。
2、像月經來時的腹痛或腫脹感,而且是陣陣的感覺。
3、會感到一陣陣的下背酸痛或腰酸感。
4、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夾雜紅色血絲。
5、腹部有下墜感,或陰道有壓迫感。
6、有想拉肚子的感覺或腸絞痛。
7、陰道流出清澈透明的水樣液體。
8、胎動次數較平常減少一半以上。
遇到上述情形時,儘早就醫,若是診斷後發現有破水現象,或是子宮頸打開。或子宮收縮頻繁,且給予口服藥物也無法改善時,就需要安排住院安胎。
三、安胎注意事項
原則上,若是准媽媽已經破水,並已有胎寶寶感染情形,或子宮頸已開2指以上時,可能就會放棄安胎,選擇讓胎寶寶提早娩出,雖然現在23周以上出生的早產兒都有機會存活,但是這樣的胎寶寶出生後易有後遺症。
安胎期間最好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也不要任意吃什麼補品,最好詢問過醫師再食用較為安全,此外,也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感染。
飲食上要以高纖維食物、青菜、水果為主,並要喝足夠水分(每天大約攝取2000毫升,包含湯汁)以避免便秘。
由於長期卧床可能會造成深部血栓靜脈炎,可以在床上稍微運動一下上半身的關節(如頭頸、肩膀),然後下半身可以做一些等張或等長的運動,如勾腳背和踩床板的足踝關節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做這些運動時,一定要注意不要壓迫到腹部,切勿做些抬大腿的動作,以免增加腹部壓力。
出院回家休息,准媽媽也要格外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千萬不能大意,避免久坐或久站。即使是輕微簡易的家事也暫時請准爸爸和家人幫忙,以減少子宮不穩定收縮的發生而產生早產跡象。此外,避免按摩刺激乳房,以免引起子宮收縮。需留意子宮收縮及變硬次數,陰道是否有流出液體,出血等異常狀況,如有異常要儘快到醫院就診。
安胎期間,准媽媽心理會出現焦慮,因為會擔心胎寶寶的安危、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旦胎寶寶的狀況穩定下來,可以在床上看書、看電影,或是打電話給親朋好友聊聊天,也要提醒自己盡量要往正面去想,才不會陷入沮喪的情緒。
准媽媽內心最感到難以適應的就是那種突然失去自我的控制感,還有強烈的挫折感,因此這時候家人的安慰支持就顯得非常重要。


※嬰幼兒睡眠模式很重要,必須重視,會影響孩子健康!
※你的原生家庭缺乏什麼,未來藏著你要尋找的!
TAG:鴿子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