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熱映」,晝夜不停歇!
本周天氣展望
副高「總導演」,
高溫「熱映」,
晝夜(悶熱)不停歇 !!
副熱帶高壓
科科發現「副導」這些天很高興
為什麼呢?
可能是到了三伏天!
最適合講故事~
今年的三伏還是40天的長版
從7月17日到8月25日
「副導」想了想自己的特長
決定了本周主角
高溫和降水
中央氣象台7月17日06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
預計7月17日白天,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大部、四川東部、重慶、華南北部以及陝西關中地區、內蒙古西部、甘肅北部、新疆吐魯番盆地和南疆盆地等地最高氣溫35~36℃,其中,黃淮北部及重慶、湖北北部和東南部、湖南中北部、江西東北部等地最高氣溫37~39℃,吐魯番盆地、南疆盆地、內蒙古西部局地可達37~42℃。
防禦指南:
1、盡量避免午後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2、有關部門應注意防範因用電量過高,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設備負載大而引發火災;
3、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4、注意作息時間,保證睡眠,必要時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
5、媒體應加強防暑降溫保健知識的宣傳,各相關部門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
中央氣象台7月17日06時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
7月17日08時至18日08時,山西東部、河北北部、北京、內蒙古中部偏南以及四川盆地西部、廣東西部沿海、海南島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100~120毫米),最大小時降水量30~50毫米,局地70毫米以上。
防禦指南:
1、建議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禦暴雨應急工作;
2、切斷有危險地帶的室外電源,暫停戶外作業;
3、做好城市排澇,注意防範可能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夏季,副高的名頭更是響亮,酷暑的持續、雨帶的變化、颱風的走向,似乎大多數的天氣變化都與其形影不離。它與我國的天氣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
什麼是副熱帶高壓
簡單地說,就是在副熱帶地區(北緯30度附近),高空空氣聚集後被迫下沉而形成的高氣壓系統。
副熱帶高壓,其實特指的是「西北太平洋副高」。
而我們熟知的副熱帶高壓,一般是指對我國影響較大的位於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它常年存在,是一個穩定、少動的暖性、深厚系統。在夏季,因為強度高,其範圍幾乎可占整個北半球面積的1/5~1/4,在冬季,強度和範圍都會減小。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大多情況下呈東西扁長形狀,中心有時有數個,有時有一個,它的強度、範圍和結構的變化對我國的天氣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副高究竟能夠對我國的天氣產生什麼樣不同的影響?
會導致雨水增多
我國降水多是鋒面雨,是有冷暖空氣相遇形成的。冷空氣來自北方,暖空氣主要來自太平洋。而後者是主要的。空氣總是有高壓流向低壓,夏季,海洋氣壓高,陸地氣壓低,所以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所以,有了副熱帶高壓,才有從海洋來的濕潤空氣,才會形成鋒面雨。當然,當副高(或高壓脊)移動到陸地上,在副高(或高壓脊)控制的地區,盛行下沉氣流,則炎熱乾燥。
酷暑天氣的罪魁禍首
副高的內部盛行下沉氣流(它可不只在一個平面上,它是立體的哦~500hPa,也就是距地面約5500米高度上最強),空氣增溫強烈(下沉絕熱增溫,高中物理有說吧);此外,氣壓梯度小,所以水平風力微乎甚微。在這種狀態下,地面和近地面大氣獲得的熱量更多,又不流動,大氣溫度明顯攀升。因而在副高控制的地區,往往以晴朗少雲的高溫天氣為主,如果副高強盛,則該地區還會出現乾旱災害。
副高和我國雨帶是什麼關係?
(1)我國東部地區的主要鋒面雨帶,通常位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5-8個緯度距離處,並跟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北進或南退而移動。可知春末副高的位置在華南,夏初副高的位置在長江流域,7-8月,副高北進到華北和東北。雨帶則在此基礎上再往北5-8個緯度。
(2)高壓脊控制的地區為下沉氣流,多為晴朗天氣,氣溫較高,天氣悶熱,武漢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所以當高壓脊線剛好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時,武漢就是晴朗、悶熱、少雨的天氣。
(3) 當副熱帶高壓勢力異常強大時,往往在我國南方不但登陸早,而且移動迅速,到達北方後長時間停留,這時雨帶也會隨副高早登陸,迅速向北移動,在華北和東北長時間停留,進而影響到各地的降水。
副熱帶高壓移動對我國東部天氣與氣候的影響如下:
今年無論是華南前汛期還是江南梅雨季都呈現出非典型特徵,而北方雨季同樣也不同尋常,7月9日華北就已經提前進入雨季,較常年「七下八上」的時間明顯提前。
來源|中國天氣網、中央氣象台等
GIF
『 中國氣象科普 』
不談時政|不聊財經|專註氣象宣傳與科普工作
| 有趣,有料,有生活 |
關注訂閱號:qxkpw2014


※雨水啊!好想擁抱你,想聞聞你身上清新的味道
※天空好像下雨,我不想住你隔壁 雨季變化規律看這裡!
TAG:中國氣象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