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國有一塊石碑,朝鮮國王要三拜九叩,只見上面刻著七個漢字

韓國有一塊石碑,朝鮮國王要三拜九叩,只見上面刻著七個漢字

原標題:韓國有一塊石碑,朝鮮國王要三拜九叩,只見上面刻著七個漢字


在韓國首爾一個叫三田渡的地方,矗立著一塊有近400年歷史之久的石碑,碑面上由漢、滿、蒙三種文字刻撰,其中最顯眼的地方是七個篆體漢字,翻譯成現代文字就是「大清皇帝功德碑」。


異國他鄉,卻有一塊歌頌中國皇帝的功德碑,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具體情況,還要從明末清初說起。


朝代之末往往會「內憂外患」,明朝也不例外。末期的明朝,「內憂」是日漸加劇的饑荒和四起的義軍,「外患」則是趁著中國內亂崛起的後金力量,也就是滿清的前身。


後金的興起對明朝構成了威脅,同是也將一個鄰國「拉下了水」,這個國家就是當時中國的藩屬國——朝鮮。在明軍與後金交戰時,朝鮮軍隊也沒有閑著,他們多次組織從後方襲擾後金,給清軍造成了不少的傷害。


1636年,不堪其擾的皇太極終於下定了決心,率領大軍平定了朝鮮,迫使朝鮮俯首稱臣,這樣就一勞永逸的解決了朝鮮問題,清軍也能專心地跟明軍作戰了。


朝鮮剛剛被「拿下」時,國內還有殘餘勢力試圖反抗,為了從精神層面徹底擊垮這些人,皇太極勒令朝鮮仁祖國王為他立碑頌德。武力征服了一個國家,還讓這個國家為他叫好,這可以說是赤裸裸的羞辱。但是人在屋檐下,想要活命,也沒有別的辦法,最後朝鮮國王被迫修了一塊石碑,也就是開文提到的「大清皇帝功德碑」。



據史料記載,「大清皇帝功德碑」上面的內容全都由皇太極提供,朝鮮方只是負責「謄寫」。不僅如此,皇太極還為此碑立了一個規矩,就是清朝官員要定期巡視這塊石碑,朝鮮國王也要定期去祭拜這塊石碑,並且見了這塊石碑必須要三拜九叩行大禮。


石碑在朝鮮樹立了200多年,朝鮮國王也奉旨遵行了200多年,直到甲午戰爭清朝被日本戰敗,朝鮮親日派主政朝野,他們趁機推到了這塊功德碑。後來由於多種原因又多次復立,直到1983年被韓國方下令當做珍貴資料保護起來,用以讓後人銘記這段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雲海 的精彩文章:

曾三次出兵幫助這個國家趕跑強敵, 現在卻和中國唱反調
此人是古代第一牛人,歷仕四朝十位皇帝,被稱為官場「不倒翁」

TAG:歷史雲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