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約加強對敵防空壓制能力建設

北約加強對敵防空壓制能力建設

敘利亞戰爭中,俄軍部署了S-400「凱旋」等先進地對空導彈支持空中作戰。這些防空導彈系統的應用,迫使北約認真思考如何對其進行壓制。

俄羅斯S-400系統40N6地空導彈的攔截範圍據稱為400公里,能夠為大範圍區域提供有效的防護,是一種強有力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對此,北約電子戰專家就未來對敵防空壓制(SEAD)能力建設進行了研討。

AGM-88E/F「哈姆」反輻射導彈是北約最主要的動能反雷達手段。

2014年北約峰會決定,自2025年起,北約歐洲成員國及加拿大必須承擔北約50%的SEAD任務。目前,北約大部分SEAD能力(包括動能硬摧毀及電磁軟殺傷)是由美國空軍和海軍提供的,使用的主要是空軍F-16CJ「野鼬鼠」飛機、海軍F/A-18系列戰鬥機和電子戰飛機上攜載的AGM-88E/F高速反輻射導彈(「哈姆」導彈,由雷聲公司/軌道ATK公司生產)。另外,北約歐洲成員國中的德國及義大利空軍「狂風」-ECR戰機也能提供一定的SEAD能力。

美國空軍和海軍一直使用F-16CJ「野鼬鼠」等飛機承擔北約SEAD作戰任務。

在北約未來面臨的作戰環境中,雷達對於來襲飛機的探測範圍將達到1000公里,同時地空導彈的射程也將增加到500公里。 另外,探測雷達所使用的頻率也正在向甚高頻(VHF,3-30GHz)發展,使其對於隱身飛機的探測能力得以增強。相較目前雷達,現有機載電子戰系統對於低頻雷達的探測與定位更為困難。此外,機載無線電設備、數據鏈等通信系統發射的射頻信號及雷達輻射能夠被無源探測系統探測到,並對這些飛機進行定位。

未來北約可以通過三種優選解決方案來對付這些新威脅,使用測試或實驗中的電子戰裝備來達成摧毀、失效、欺騙、拒止及降級等作戰效果。北約電子戰專家認為,使用諸如傳統的反輻射導彈、常規武器、電子戰及特種作戰等動能手段,能夠對威脅雷達進行摧毀;使用反輻射導彈、電子戰手段,能夠使敵一體化防空系統所依賴的雷達、無線電通信設備、計算機等電子系統失效;而賽博攻擊手段的引入,能夠對電子系統加以欺騙、拒止與降級。

歐洲導彈公司的「流星」超視距空空導彈或將會成為反雷達武器。

北約將與軍工商以及科研機構就SEAD解決方案開展緊密合作。2015年,北約要求歐洲導彈公司(MBDA)對其 「流星」超視距空空導彈作為未來反輻射導彈的可行性進行評估。關於該導彈是否能作為反輻射導彈發展,目前沒有明確消息。該導彈可能會搭載於「颱風」戰鬥機、瑞典JAS-39 C/D/E「鷹獅」戰鬥機以及法國「陣風」-F3 B/C/D戰鬥機上,從而使這些飛機成為真正的SEAD平台,而不是像以往那樣使用常規武器去摧毀敵防空系統。除了德國空軍、義大利空軍的「狂風」-ECR戰機,北約歐洲成員國沒有別的專用SEAD平台。

德國空軍的「陣風」-ECR戰機是北約少數幾種SEAD裝備之一。北約正在考慮如何強化其SEAD能力。

對於北約峰會上所討論的SEAD目標問題,北約正在制定發展路線圖。另外,北約還強調,各成員國應該保證本國現在及將來可能擁有的SEAD能力在符合本國條令要求的同時,與北約總體SEAD規劃保持一致。普遍認為,北約歐洲成員國到2030年能夠達到提供50%SEAD能力的目標。

軍工商對於北約達成以上目標給予了積極響應。除了滿足北約的遠期需要,涉及機載電子戰領域的公司希望市場在近期就能得以增長。義大利電子公司稱,敘利亞和伊拉克戰事表明,「地緣政治形勢提升了電子戰能力需求」。該公司還補充指出,技術也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隨著諸如認知電子戰等新技術的應用,現有及未來機載電子戰系統能力得以增強。雷聲公司與義大利電子公司的觀點一致,認為「威脅持續推動機載電子戰發展,並且比以往更為迅速」。另外,雷聲公司還認為,在軍用航電領域,機載電子戰不再是一種「奢侈」的選擇。「曾有一段時間,電子戰裝備被認為是戰機能力中的可選項,但隨著威脅的發展,我們的客戶認識到,所有平台都應該具備電子戰能力。如果不能感知態勢,以及監控電磁頻譜,就不能外出執行任務」。

雷聲公司還認識到,由於電子戰威脅具有不斷變化的特質,機載電子戰系統需要提高對威脅的響應速度。威脅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識別方法無法滿足自衛功能這樣的實時或近實時需求。電子戰系統更為靈巧,其形態不斷改變,能更好地適應飛行需要。對於引入認知技術,雷聲公司稱,「你可以想像,威脅識別系統能識別雷達威脅,卻不需要任務數據文件(MDF,指飛機在開展特定任務期間所要面對的射頻等威脅的詳細信息);如果雷達改變了其行為方式,威脅識別系統也能夠持續跟蹤它。飛機不用再像以往那樣,必須著陸後等待修訂的任務數據文件裝載完成,才能重新開始飛行」。該公司透露,他們正大力發展這種技術,「我們需要更好的演算法以及更快速的電子組件來實時或近實時響應需求」。

哈里斯公司也談到了認知電子戰架構的重要性,「當今電子戰的發展,需要技術能提供快速反應能力,對作戰環境予以認知式的洞察,從而能近實時地應對未來威脅的發展」。使下一代機載電子戰系統靈巧並能對當前及未來威脅做出響應十分重要,正如洛馬公司業務發展及先進項目解決方案部門主任John Wojnar所觀察到的,「在運用高速數字處理技術的同時,應對硬體加以改進,使之能擴大工作頻率範圍及拓展系統帶寬。這些系統將產生大量數字化的數據,它們有著更為先進的處理技術及存儲方式」。Wojnar先生還指出了認知技術的發展趨勢:「先進演算法超越了使用小型參數集合對威脅進行簡單特徵識別這樣的方式,而是更為先進、靈巧,認知程序甚至能夠評估各種潛在威脅具有的信息,表徵、識別它們,並且對其做出正確的反應」。

干擾是機載電子戰工程師所要應對的另一項挑戰。瑞典薩博公司電子戰產品營銷部長Petter Bedoire指出,民用通信正日益緩慢侵佔以往為雷達保留的頻段。由於手機的普及,民用通信需要更多的帶寬來滿足這一需求。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雷達所能使用的頻率變少了,而且意味著民用通信與軍用雷達發射的電磁波混雜在整個電磁環境中。Bedoire先生說,可以通過精心選擇超寬頻數字接收機來應對這一挑戰。超寬頻數字接收機能在不降低性能的同時區分不同類別的信號。

對於機載電子戰技術如何發展,哈里斯公司認為開放式架構在電子戰系統設計中將會越來越重要。「開放式架構應用於雷達設計已經超過十年時間,儘管工業界已經能為任務需求提供可行方案,但如何將其納入裝備採辦規劃卻始終沒有得以解決」。另一個與開放式架構可能具備的優點相類似的技術——軟體定義架構(為節省成本,盡量少改或不改動硬體,而是通過軟體改進來提高系統性能)也同樣被看好。「大型平台的持續升級成本太高,以至於難以進行。為了對電子戰飛機進行升級,操作者需要使用那種具有引導軟體智能升級功能的系統」。

哈里斯公司期待的未來機載電子戰市場發展推動力中,包括在系統設計中更多使用商用現貨技術,從而減少設計、生產及採購成本。Wojnar先生說,「一個始終存在的需求,是減少下一代系統的尺寸、重量與功率;同時發展架構化能力,使系統通過聯網來提升及保持在電子戰場中的有效態勢感知。」

對於市場,電子公司發現中東與亞太地區的機載電子戰系統需求旺盛。羅克威爾·柯林斯公司電子戰戰略發展與營銷經理Larry Rexford注意到,俄羅斯與中國的戰略發展態勢正在影響機載電子戰市場。烏克蘭衝突以及俄羅斯在其中的作用,如同警報一樣,讓其他國家重新審視它們的機載電子戰能力。德國羅德與施瓦茨公司在電子情報搜集領域非常活躍,他們相信將會有新的國家將擁有軍事電子情報搜集平台。還沒有電子戰平台的新興國家正在考慮建設這項必要的能力。對於這些國家來說,最佳選擇不是一個完備的高性能機載電子戰平台(比如RC-135V/W「鉚釘」電子情報偵察飛機),小型、多功能偵察平台才是更具現實意義的採辦選擇。

但是,儘管上述因素驅動著市場發展,也同樣有一些不利因素限制著市場發展。義大利電子公司指出,防務預算的減少給世界機載電子戰系統的採購持續帶來風險。無論新飛機研發還是老飛機改裝,都同樣面臨風險。而且,正如雷聲公司所指出的,資金不是唯一的問題,電子戰意識是另一個問題。「電子戰變得越來越重要,但用你無法認識的一些事物來武裝你的頭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需要進一步提高人們關於電子戰的認識,認請它能對作戰產生什麼實際作用,及如何最好地發揮其作用;它是一項當前所需要的重要能力」。最後,如同資金及先進科技一樣,電子戰意識將確保機載電子戰在當前及未來複雜多變的世界中,能夠跟上威脅的發展步伐。

確保能使用電子或動能手段摧毀雷達威脅的能力,將始終是電子戰人員的一項重要工作。

(敬朋 編譯)

站在世界電磁頻譜戰的最前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電子戰 的精彩文章:

F-35威脅資料庫添加中國殲-20信息
日本即將裝備新型電子偵察飛機

TAG:國際電子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