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草間偷活:愛畫蟲子的齊白石 心裡住了個小男孩

草間偷活:愛畫蟲子的齊白石 心裡住了個小男孩

「品 味 生 活 私 享 藝 術」

書畫丨文房丨拍賣丨展覽丨藏家丨空間丨器物

——摘自《白石詩草自序》

十年之前,北京畫院開始用十年時間,給齊白石辦十個展覽。第一個展覽就是草蟲展,叫做「草間偷活」。

中國曆來本無公民,只有草民。若加上生逢亂世,更是命如草芥。齊白石經歷了中國幾十年的動蕩和戰爭,他一定見過很多毀滅和死亡。

在齊白石的草蟲畫和其他花鳥畫中經常出現一個詞語——「草間偷活」,這其實是畫家對自己身處亂世的一種深切感悟。齊白石生活的近百年漫長歲月,正是中國社會最動蕩、最苦痛的時期,甲午戰爭、百日維新、戊戌政變、庚子事變、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軍閥混戰、北伐、八年抗戰、解放戰爭??雖然他常置身「大潮之外」,在「五齣五歸」後本想固守家園,不作遠遊,但從1915年後,他的家鄉湖南便陷入連年兵亂之中,常有軍隊過境,南北交鬨,互相混戰,附近土匪乘機蜂起。官逼稅捐,匪逼錢穀,稍有違拒,巨禍立至,沒有一天不是提心弔膽的苟全性命。

1916年,齊白石寫下「軍聲到處便凄涼」的詩句。1917年5月,為避兵禍,55歲的齊白石不得不「竄入京華」。9月底,聽說家鄉亂事稍定,齊白石回到家鄉,發現茹家沖宅內被搶劫一空。為此,他後來刻有一方「丁巳劫灰之餘」的印章。次年為了躲避更為嚴重的兵亂,齊白石不得不隱匿在地勢偏僻的紫荊山下的親戚家。

《白石詩草二集·自序》云:

越明年戊午,民亂尤燥,四野煙氛,竄無出路。有戚人居紫荊山下,地甚僻,茅屋數間,幸與分居,同為偷活。猶恐人知,遂吞聲草莽之中,夜宿露草之上,朝餐蒼松之陽。時值炎熱,赤膚汗流,綠蟻蒼蠅共食,野狐穴鼠為鄰。如是一年,骨與枯柴同瘦,所有勝於枯柴者,尚多兩目,驚怖四顧,目睛瑩然而能動也。

他不得不再次返回北京定居:「湘潭匪盜如林,純芝有隔宿糧,為匪所不能容,遂別父母北上,偷活京華??」身在京師的他,還時時牽掛著家鄉的親人,1920年,他在一方「阿芝」朱文印(北京畫院藏)的邊款上刻曰:「庚申四月,白石自製。實故鄉再四兵災,未知父母何處草間偷活,妻子仍舊紫荊下否?」面對如此亂世,齊白石認為人是無法與命運抗爭的,比如他對誤嫁中山狼的次女阿梅的命運無能為力,除寫詩「赤繩誤太堅,休誤此華年」,婉勸其另謀出路外,別無他法。因此,齊白石在卑微且偷活於草間的草蟲中尋找到共鳴,常以之自喻。

他的很多草蟲畫上的題詩都反映出他對紛亂時事的慨嘆,如1922年的《牡丹蝴蝶》(湖南省博物館藏)題曰:「時間亂離事都非,萬里家園歸復歸。願化此身作蝴蝶,有花開處一隻飛。」《蟲》:「昆蟲不識魂。」《草蟲》:「禾田楓樹尚增糧,離亂家家抱痛傷。才過綠林官又到,豈知更有害於蝗。」有時他通過草蟲來表達對悲苦窮人的同情,如題《紡織娘》:「通身百結衣如鶉,為絝常更老婦裙。機杼只今焚已盡,空勞唧唧促晨昏。」

正因為對戰亂的感傷,齊白石對和平寧靜的生活充滿著嚮往。1956年,他在榮獲國際和平獎金授獎典禮上說過一段心裡話:「正由於我愛我的家鄉,愛我祖國美麗富饒的山河大地,愛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了我畢生的精力,把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感情畫在畫里,寫在詩里。

直到近幾年來,我才體會到,原來我所追逐的就是和平。」他筆下的草蟲無疑是對寧靜田園生活的一種億寫和歌頌。在他的筆下,所有的草蟲都充滿生機與活力,不憂鬱悲哀,不柔弱頹靡,健康、樂觀、自足,它們或跳躍,或爬行,或飛翔,或搏擊,或歡鳴??每一個都是新鮮的生命。

齊白石一生畫過的草蟲種類超過了以往的所有畫家,他筆下的草蟲或精緻入微,或寫意傳神,無論工與寫,皆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尤其是他創造的獨特藝術語言——工蟲花卉,使那些過去作為花卉畫點綴的草蟲成為作品真正的主角和中心,飽含著畫家對這些小生靈真摯的情

如果僅僅說無所不畫,那可能只局限在「能品」的範圍。對於現在具有科學造型基礎的畫家來說,見什麼畫什麼並不難,畫什麼像什麼也不難,難在栩栩如生,難在形神俱備,難在趣味盎然,難在將一種題材推向中國繪畫史的極致。因此,將齊白石的草蟲畫放到整個中國繪畫史中去考察,可入「神品」之列。

從總體上看,齊白石的草蟲,有工、寫之分。通常工細者,先畫草蟲後補景;寫意者,先畫景後補草蟲。而不管是工是寫,齊白石都非常注重草蟲的體態結構,反映了他極為細緻的觀察和表現能力。他畫的草蟲得其翻飛鳴躍之相,翻者折翅能見動作,飛者振羽如臨風聲,鳴者切股能聞音響,躍者挺身可視狀。

畫工蟲需要有很好的眼力,可是,由於生理的原因,受到視力的限制,老年人「目昏隔霧」已無力去畫工細的草蟲。可是,在齊白石的存世作品中,卻有明確紀年的70歲以後的工蟲作品,人們往往大惑不解。對此,北京畫院所藏的一批齊白石的未完成稿,卻解開了這一疑團。為了防止老年時不能作工細的草蟲,齊白石在60歲之後陸續畫了一批工蟲待以後補景。這種點睛補龍的手法是齊白石的一大創造,也反映了這位高壽畫家的長遠之計。在這些形象生動、刻畫完美的未完成的草蟲圖稿中,那些還沒有添景的空白部分可以引發人們的多種想像。基於傳統審美方式的作用,空白之無和有的辯證關係決定了這裡有著豐富的可能性,可以想像,這些草蟲的周圍是一個豐富的世界。

--- END ---

私享出品

轉載請註明

主編:王成業

——新 刊 上 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私享藝術 的精彩文章:

陳子庄:我們畫畫第一形象要准,第二表達意趣
陸儼少:一幅好畫有三個標準,氣象、筆墨、韻味

TAG:私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