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遼朝滅亡後,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

遼朝滅亡後,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

遼朝滅亡後,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

經「每日漢字」授權轉載。文章有刪改,整合了稿件《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中的部分內容。

契丹曾經在中國北方建立了強大的王國,傳位9帝,享國210年。疆域也非常大,今日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以北區域都屬於大遼國。這個以契丹民族為主體的國度,人口超過百萬。但是,遼國滅亡後,我們就找不到契丹族的影子了。那麼,百萬契丹人去哪了?為什麼現在沒有了契丹族?

遼朝滅亡後,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

遼國疆域圖

上圖是遼國全盛時期的疆域圖,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國土面積非常大。

這個國家是契丹民族建立的。這個民族是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關於契丹,從唐朝時期有了明確的記載,契丹族早期分為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唐太宗以後,唐置松漠都督府,管轄這個區域。大賀氏聯盟瓦解後,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盟。唐朝末年,契丹民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 916年稱帝,國號契丹。947年,改國號為遼。

與其他民族不同,契丹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據史書記載,公元920年春正月,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下令創製契丹大字,這種大字是採用漢字加以簡化或增添筆劃而成的。除了契丹大字之外,還有一種契丹小字,據史載是皇子迭刺創製的。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至今還會在一些文物中出現。此外,契丹人的文學造詣也非常高,他們的作品有詩、詞、歌、賦、文、章奏、書簡等各種體裁,有述懷、戒喻、諷諫、敘事等各種題材。作者包括帝後、宗室、群臣和諸部人。

更讓人羨慕的是,契丹民族畫家也很多,善畫草原風光和騎射人物,他們創作了大量優秀的繪畫作品。著名畫家胡瑰、胡虔父子和東丹王耶律倍所畫多入宋內府,被譽為「神品」。

遼朝滅亡後,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

契丹民族

契丹民族驃勇善戰,足智多謀,梁羽生、金庸筆下,經常描寫遼國的契丹人搏擊長空英勇善戰動人情節。遼國在宋代時是北方很強盛的一個國家,曾輝煌一時,金戈鐵馬往來於東北關內,草原中原,長城內外。但令人驚異的是,這樣一個強盛的民族,自明代以後就集體失蹤了,人們再也聽不到關於他們的任何消息。在遼西只能從一些寺廟及出土的石碑上找尋一些關於契丹人的絲足馬跡,而遼國歷史少有文字記載,又因國破山河碎,歷史檔案更無從談起 。

那麼,這些契丹民族去哪了呢?

1、本土居民融入到女真等族中

遼國最後一位皇帝是天祚帝,面對金國的崛起,天祚帝只能做亡命天子,東奔西竄,最後被殺,遼國民眾也融入到金國居民中。後面的元朝、明朝、清朝,隨著文化交流和民族發展,契丹就漸漸融入到女真等族中。

2、融入穆斯林居民中

根據資料記載,金滅遼後,耶律大石召集西北地區十八個部落,徵兵萬人,設置官員。1130年,率部西行,至葉密立一帶,建號稱帝,仍用遼國號,史稱「西遼」。1134年,耶律大石在楚河南岸建都。其國土東北至葉密河(今新疆額敏河),東有今天山南路之地,西到今天的鹹海,南至今天的阿姆河,是當時西域的最大強國。當時,遼國內很多居民看到天祚帝殘暴,仰慕耶律大石,紛紛從遼國西奔投靠耶律大石。

到1218年,西遼國被蒙古大將哲別率軍滅亡。1222年,西遼國將領八剌黑·哈只卜率一部分西遼臣民逃亡到今伊朗的克爾曼省建立了完全伊斯蘭化的起兒漫王朝,俗稱「後西遼」或西契丹。1303年,起兒漫王朝被伊爾汗國滅亡,這是契丹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後來,這些契丹人逐漸融入到了當地穆斯林居民中。

3、流散全國各地

金蒙戰爭爆發後,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並隨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擴散到了全國各地。但是,這些人已經無法聚堆了,而按照民族的劃分,應該是在共同區域內居住很多人,才可以稱為一個民族。但是,契丹族太分散了,融入到各個民族中。

遼朝滅亡後,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

契丹人

中國有56個民族,但是沒有契丹族。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已經找到了含有契丹人基因的民族,這個民族就是達斡爾族。達斡爾的意思是「原來的地方」,也就是故鄉。幾百年來,在茫茫大興安嶺,清澈的嫩江,遼闊的呼倫貝爾草原交匯的地方,達斡爾人曾在這裡繁衍生息。

當地的一個傳說引起了民族史學家們的興趣:幾百年前,一支契丹軍隊來到這裡修邊堡,從此便在此定居下來。這支軍隊的首領叫薩吉爾迪漢,就是達斡爾的祖先。

這個傳說把達斡爾與契丹聯繫在一起,但傳說中的故事會是歷史的真相嗎?早在清代就有人提出達斡爾源於契丹,也有現代學者通過比較研究契丹族和達斡爾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歷史,找到了大量證據表明,達斡爾人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

另外,遼寧省凌海市右衛滿族自治鎮也有關於契丹民族下落的傳說,那裡有一個村子叫達子營,據老人們一輩輩口頭傳說,達子營就是古代一個屯兵的據點,也就是達斡爾人的祖先,當年遼國契丹人屯兵的地方。而且這一帶還有古墓群,足可以說明達子營是兵家駐軍之地。幾年前當地修京沈高速公路,出土的古墓全是當地早已絕跡的大塊青磚搭建的。

遼朝滅亡後,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

契丹武士

在雲南,也發現了契丹人的後裔。

據說在遼國滅亡後,天祚帝八弟阿育率部轉戰雲貴川一帶,他們就地落戶,取阿保機的首字改姓為阿,繼而改姓莽、蔣,後來自稱「本人」,現有人口10萬,主要散居在雲南保山、大理、臨滄等地,分屬漢、彝、布朗、佤等10多個民族。

到底怎樣才能判斷誰才是契丹民族的後裔呢?

一門新興的技術為解開這個千古懸案帶來了希望。縱然歷史已被遺忘,文字已經失傳,語言已經改變,在契丹後裔的血液中,總還會有一種記憶在流淌,那就是基因。現代科技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傳說只能是線索,科技才能下定論,這也叫證據。

專家們先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屍的腕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取到了有墓誌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在雲南保山、施甸等地採集到「本人」的血樣,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和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在完成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後,他們終於得出了準確的結論:契丹與達斡爾族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而雲南「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軍隊中契丹官兵的後裔。根據這次測定結果,結合史料,歷史學家們終於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徵兵,能征善戰的契丹族人被徵召殆盡,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作為「分子意義上的後裔」零星分布在各地。特別是在東北,1125年遼滅亡後,又經過1115—1234年金代,1206—1368年的元代,1368—1644年的明代,1616—1911年的清代,前後經歷了786年,即便是剩有數百萬之眾,但作為亡國之民,又經歷漫長的歷史歲月,沒有了自己的地位,不是替別人征戰就是隱姓埋偷生,誰還敢承認自己是契丹人?

征戰、遷徙、融合……隨著時間的推移,多數契丹人終於如同匯入大海中的水一般,不再作為一個單獨的民族存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