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夢想綻放在實踐路上

夢想綻放在實踐路上

本報記者 駱 輝

7月12日至16日,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全國對接活動在我省舉行。來自全國30個省區市117所高校的123個創新創業團隊走進吉水縣、井岡山市、瑞金市,把創新創業實踐融入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火熱現場,在實踐中增長智慧才幹,在實幹中錘鍊意志品質。

「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是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一項同期活動,旨在建立創新創業團隊和農村脫貧攻堅需求的長效對接機制。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林東偉在出征儀式上表示,高校要通過多種形式,推出一批幫扶品牌項目,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企業家、投資人要為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指導,助力青年實踐創新、建功立業;青年學子要以紮根中國、心懷天下的使命與擔當,勇立時代潮頭,書寫無愧於時代的人生華章。

「如何將高校的智力、技術和項目資源輻射到廣大農村地區,開發探索適宜當地的項目模式,精準對接革命老區產業發展需求,是項目的生命力所在。」省教育廳畢業就業辦主任陳學軍說。這一點,在吉水縣舉行的扶貧項目專場合作洽談會上得到了印證:當天簽約的包括北京大學《眾維健康互聯網+基本公共衛生》、南方科技大學《眾康飲:健康中國「飲」領者》、南昌大學《稻漁工程:產業扶貧排頭兵》等22個項目,均與當地產業發展聯繫緊密。

「吉水縣從2017年開始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急需相關方面的技術和人才幫扶。」吉水縣委農工部副部長、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主任張俊說,到現場來,就是希望尋找到合適的項目,幫助改進養殖技術,提升產業經濟效益。而南昌大學帶來的「稻漁工程:產業扶貧排頭兵」項目,與當地不謀而合。「主要是針對他們的養殖技術進行改進和規範化,把細節問題幫他們理清楚。」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水產科學系老師簡少卿說,「稻漁工程:產業扶貧排頭兵」項目基於「稻鱉共作」「稻蝦共作+連作」等六種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因地制宜開展相關技術培訓,為合作企業提供養殖方案和技術支持,幫助企業提升整體水平,農民可以通過地租、務工和分紅獲得收入,進而實現企業發展與脫貧攻堅雙贏。

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井岡山神山村提出的「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的號召,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研究生志願者在2016年2月底成立精準幫扶小隊,來到神山村開展幫扶活動。通過實地調研,得知神山村正大力發展黃桃產業,卻存在幼苗存活率低、採摘周期短、保鮮時間短等問題,於是幫扶小隊成立「桃醉井岡」工作室,依託學校的科研和專業優勢,建立教授、博士專家團,在黃桃種植技術、品牌營銷策劃等環節給予大力支持。兩年多來,幫扶小隊助力茅坪鄉新增黃桃基地3000餘畝,其中神山村460畝,鼓勵動員神山村所有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實現增收致富。

江西師範大學推出的《宜居築夢:智慧化鄉村旅遊精準扶貧》項目,匯聚中國旅遊研究院、江西省智慧化鄉村旅遊研究與推廣中心、蘇區振興研究院等智庫的諸多研究成果,為鄉村貧困地區創意設計了500餘間民宿。該項目通過線上線下旅遊的智慧運營方式,成功帶動廣昌縣蓮花景區村民參與旅遊產業鏈運營與服務,實現旅遊產業鏈與農副產品產業鏈的融合,僅今年6月22日至29日,就成功接待遊客近萬人,為當地實現創收近500萬元。看得見的經濟效益,讓「宜居築夢:智慧化鄉村旅遊精準扶貧」項目廣受追捧,在此次活動中,就與9個鄉鎮和企業簽訂了項目合作意向書。

走出校園,讓一個個項目在基層、在一線接受「檢閱」,進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無疑為當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廣闊天地,青春夢想也在一次次的實踐路上精彩綻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西日報 的精彩文章:

個稅改革,不止是調高起征點

TAG:江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