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冷戰結束後,米格-29在德國的境遇,最後以一歐元一架賣給波蘭

冷戰結束後,米格-29在德國的境遇,最後以一歐元一架賣給波蘭

作者:simes

編譯:云云

米格-29支點被大量出售給前華沙公約國家的空軍以取代他們老化的米格-23,其中24架也被運往東德。東德Jagdgeschwader(JG)3於1988年交付了第一架米格-29,並於1990年10月4日,組裝完成第24架米格-29,共裝備了兩個中隊。後來,東德繼續訂購了下一批米格-29,但飛機沒有來得及交付。冷戰結束後,德國重新統一,德國空軍繼承了其中的一些戰鬥機,使其儘可能地「兼容北約」。

在德國空軍支部的飛行員中,有一位駕駛F-4「幻影」經驗豐富的空軍中尉約翰·科克,成為冷戰後唯一一位德國空軍米格-29中隊的指揮官。以下是科克自傳《喬恩湖》中的節選,「 駕駛米格-29的歲月(Jane"s At the Controls)」中回憶的內容:

「隨著東西德重新統一,JG 3於1991年4月1日成為29號評估項目。1991年7月25日,北約決定保留飛機並將其納入北約防空結構。JG73於1993年6月啟動,米格-29在東部承擔了國家QRA(l)(定量風險評價)承諾。米格-29於1993年12月遷至拉格,1994年2月1日,該部隊獲得了北約QRA(l)承諾。「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米格-29駕駛員,科克可以分辨出米格-29的缺點和優點。米格-29最明顯的限制是該飛機燃料容量有限,僅僅為3,500千克。米格-29沒有空中加油能力,加上副油箱後嚴重限制了他的機動性。這種有限的停站時間和缺乏空中加油能力使米格-29無法進行有意義的防空任務。該飛機的另一個限制是其雷達,正如科克所解釋的那樣,至少落後於AN / APG-65一代,並且不能進行航線修正:如果米格-29遭遇雷達問題,飛機就要又回到機庫了。

由於這些限制,德國空軍的米格-29很難整合到北約自己的體系之中,僅限於幾個角色:作為敵方飛機進行空戰訓練,進行點防禦,以及作為混合戰鬥機編隊中的側翼部隊行動。此外,機載系統仍然問題很大,尤其是雷達,預警接收器和導航系統。這些限制給米格-29飛行員在戰術場景中帶來了幾個問題,例如雷達信息的表現不良(導致識別問題),超視距武器射程被限制和糟糕的導航系統。

但儘管有這些限制,米格-29是那個年代完美的戰鬥機之一。事實上,由於其出色的空氣動力學結構和頭盔瞄準具,米格-29是近戰中的優秀戰鬥機,甚至與F-15,F-16和F / A-18等飛機相比也是如此。正如科克回憶的那樣:「在十裏海里內,我很難被打敗,而且還有紅外搜索系統,頭盔和"Archer"(這是R-73導彈的北約代號),我更不能被打敗。即使是對方使用裝備有Block 50的 F-16,米格-29在近距離情況下也幾乎無懈可擊。

我記得有一次F-16最終確實得到了一些優勢,但是在我使用R-73導彈之後,他們轉身逃跑了!此外,米格-29擁有28度/秒的瞬時轉彎率(與 F-16的26度相比),米格-29可以快速超越它們。事實上,米格-29將先進的空氣動力學與老式的機械控制系統完美結合,具有無與倫比的靈活性,

在1991年,一架德國米格-29出售給美國進行研究,其餘22架米格-29一直服役至2003年,當時它們以1歐元的象徵性價格出售給波蘭空軍。然後,波蘭升級了那些米格-29,他們目前在北歐提供波羅的海的空中警戒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軍備 的精彩文章:

納粹德國最致命的戰艦——俾斯麥號戰列艦上
挑釁俄羅斯!19個國家數千大兵上門搞事

TAG:世界軍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