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earch》: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研究人員發現監測肝癌轉移/複發的新方法
全球50%以上的肝癌發生在中國。隨著診斷能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肝癌患者可以在中早期被診斷髮現並有機會接受手術治療。但是,肝癌術後的監測一直缺乏有力的手段,極大影響了肝癌患者術後整體生存。近日,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肝癌術後監測手段,用於監測肝癌的轉移和複發,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腫瘤研究雜誌Cancer Research(IF=9.122)。
本次研究在廣西肝膽專家黎樂群教授的悉心指導下,由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肝膽外科中青年專家齊魯楠博士領銜完成。科學家們採用了益善生物自主研發的CanPatrol?CTC分型檢測技術對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開展分子水平的分型鑒定,並深入研究與循環腫瘤細胞上皮-間葉轉化相關的基因。研究發現CTC數量及間質型CTC比例和肝癌患者術後早期複發高度相關。
肝癌患者中可檢測到CTC
運用CanPatrol?CTC分型檢測技術對112例根治性手術切除HCC患者、12例HBV患者及20名健康志願者外周血中的CTC進行檢測,研究發現HCC患者的CTC檢測陽性率為90.18%,HBV患者中有2例檢測為陽性,健康志願者為全陰性。
根據上皮-間質(EMT)標記物的表達情況,CTC可分為五種:上皮型CTC(E-CTC)、上皮為主型CTC(E>M-CTC)、上皮/間葉混合型CTC(E=M-CTC)、間葉為主型CTC(M>E-CTC)及間葉型CTC(M-CTC)。
CTC總負荷數及M-CTC比例與肝癌術後預後複發密切相關
通過對患者進行術前的CTC檢測,發現CTC總負荷數及M-CTC比例與肝癌的BCLC分期密切相關,且均為影響患者術後早期複發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中,CTC總負荷數≥16及M-CTC比例≥2%的患者,其術後無瘤生存短及早期複發率高,以及肝內多發複發及肺轉移的發生率也高。
CTC變化可比影像學早2~4個月發現複發轉移
通過對患者進行術後連續CTC動態監測,發現術後M-CTC比例變化與無瘤生存率顯著相關(p=0.033),同時多數患者於臨床可見複發病灶出現前的1~2個月,CTC就出現逐漸增多的趨勢,提示CTC變化可以比影像學早2~4個月發現複發轉移。
該項研究成果表明以CanPatrol?CTC分型檢測技術為代表的循環腫瘤細胞分型檢測技術可實現肝癌患者個體差異實時監測,並且該方法比傳統影像學更加方便、更加靈敏。


※她生活習慣良好卻患上了肝癌,醫生提醒這幾種原因也容易引發肝癌
※40歲女子確診肝癌晚期,都因有這樣的丈夫,常年這麼對待她
TAG:肝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