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帛本《老子》還原真實的《道德經》

帛本《老子》還原真實的《道德經》

引言: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兩千年多前的帛書《老子》,帛書《老子》是所見《老子》寫本後人篡改最少的版本。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一個版本更早的竹簡本《老子》,由於竹簡本《老子》殘缺不全,不及帛本《老子》的三分之一,並且是民間版本可信度不足,但是卻更加印證了帛本《老子》的真實性。

通過比較帛本《老子》和各種傳世版本《道德經》或《老子》,各種傳世版本經歷兩千多年後有很多篡改的地方,表達的含義已失真,研究帛本《老子》或許能夠重新詮釋中華文化,還原真正的華夏文明。本文節選帛本《老子》開篇前十章,結合世人注釋和本人理解,進行白話文翻譯,所翻譯的內容僅供參考,不足之處,還請指正。

《德經》開篇: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白話文翻譯:上德沒有德的標準,才是真的德。下德不失道德標準,其實是沒有德。上德順其自然而無為,因而無所不為。上仁沒有仁的標準,因而無所不愛。上義是有標準的義,因此是有區別的義舉。上禮是強迫性的禮儀,因而很多人不響應,所以攘著臂膀強迫實施。所以失去「道」之後才有「德」,失去「德」之後才有「仁」,失去「仁"之後才有"禮"。「禮」這個東西,是忠信不足的產物,而且是禍亂的開端。

2、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白話文翻譯:先見之明,只是「道」表面的浮華,而且是愚昧的開始。因為大丈夫積蓄「道」的敦厚而不要淺薄,積蓄「道」的樸實而不要浮華。所以要去掉淺薄浮華而取敦厚樸實。

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至之也,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浴毋已盈將恐渴,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榖,此其以賤之本與?非也。故致數與無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珞珞若石。

白話文翻譯:古代得到根本的:天得到根本就會清澈,地得到根本就會安寧,神得到根本就會靈氣,山谷得到根本就會盈,侯王得到根本就可以平天下。這種根本得到了,換句話就是說天不清澈恐怕會崩裂,地不安寧恐怕會震動噴發,神沒有靈氣恐怕會消亡,山谷不盈滿恐怕會涸竭,侯王不高貴卻以高恐怕會損傷。所以貴要以賤為本,高要以下為基礎。因此侯王自稱「孤、寡、不榖」,這是賤其本嗎?不是的。所以多到極致就等於無。因為不應該像玉石那樣晶瑩剔透沒有雜質,而應該像石頭那樣由各種材質中和而成。」

4、上士聞道,堇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

白話文翻譯:上士聽到道,信奉躬行。中士聽到道,覺得若有若無。下士聽到道,大笑不信。不笑,不足以為道。「建言」之中曾說:「明道看似違背常理,前進的道看似倒退,平坦的道看似曲折。

5、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質真如渝,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天象無形,道褒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白話文翻譯:上德如同山谷一般。極致的白色如同黑色,極致的德如同德不足,建立德如同偷東西。質純到極致如同不純,方大到極致如同沒有邊角,器大到極致如同沒有形成,聲音到了極致幾乎沒有聲音。天大到樣子沒有形狀,「道」隱藏在無名之中。唯有「道」,善始且善終(完成)。

6、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白話文翻譯:「返璞歸根」是「道」在運動,「渺小虛弱」是「道」的運用。

7、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白話文翻譯:天下萬物的根源是「有」,「有」來源於「無」。「道」生長出「一」,「一」生長出「二」,「二"生長出「三」,「三」生長出「萬物」。萬物依靠陰氣為根,結合陽氣生長,用中氣進行陰陽調和。

8、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所教,夕議而教人。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

白話文翻譯:天下人所害怕的,唯有孤(無父)、寡(喪偶)、無養(父母雙亡),而王公卻用此來稱呼自己。不要為了增益而故作減損,為了減損而故作增益。別人所傳授的學問,到了傍晚議論後就教給他人。所以強制推行所謂良政的人不會得到好的結果,我將以此作為施教的根本。

9、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天下極致的「柔」,能穿梭於天下極致的「堅」,「無有」能進入「無間」。我因此以「知無」為有益的狀態。不說話推行教化,「無為」的益處,天下的人罕有能達到的。

10、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名譽和生命哪個更親?生命與財物哪個更多?得到和失去哪個讓人擔憂?過於愛名譽就會大量耗費生命,過多財物就會生命消亡。所以智慧通徹就不會覺得有「侮辱」(不在於名譽),智慧通徹到停止(無)就不會覺得有危險,這樣生命就可以與天地一樣長久。

文尾:如果把中華文化比作參天大樹,那麼《老子》就是大樹的根,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老子》,對《老子》的認識各有不同,《老子》中的「道」已經深入到華夏兒女的靈魂之中。帛本《老子》和傳世版本《道德經》有很大區別,要弄懂帛本《老子》真正含義,或將重新構建中華文化,但是僅憑出土後幾十年的時間很難做到,本人才疏學淺,也是拋磚引玉,不足之處,還請不吝賜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以為史 的精彩文章:

TAG:靜以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