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紹手下的人才為何遠遠多於袁術,從這則成語故事中可一探究竟

袁紹手下的人才為何遠遠多於袁術,從這則成語故事中可一探究竟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袁紹傳》,時間是在桓帝、靈帝期間,主人公是袁紹。原文如下: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也。高祖父安,為漢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以大將軍掾為侍御史,稍遷中軍校尉,至司隸。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袁紹,字本初,豫州汝南郡汝陽縣人氏。袁紹的高祖名叫袁安,擔任過漢朝的司徒。自袁安之後,袁家四代都有人官居三公這樣的高位,因此袁家的勢力覆蓋全國。袁紹長得儀錶堂堂,能夠屈己下人,結交有見識有能力的人,有識之士大多依附於他。曹操年輕的時候也與袁紹有來往。後來袁紹以大將軍屬官擔任侍御史,不久後晉陞為中軍校尉,後來又擔任了司隸校尉。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文中所提到的「折節下士」,意為屈己下人,結交有見識有能力的人。這也是由《三國志》作者陳壽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說到漢末的割據勢力,就不得不提到袁紹和袁術這兩兄弟。與袁術相比,袁紹只是庶出,地位低微,袁術這是根正苗紅,身為更為高貴。然而,當漢末割據局面初成之時,大家可以發現,袁紹手下的人才數量要遠遠超過袁術,即便像荀彧早年也曾隸屬於袁紹門下,更不用提沮授、許攸、審配、郭圖、逢紀、張郃、顏良、文丑這樣的一干文武了。而袁術手下的人才卻一直是寥寥無幾。那麼,這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談談袁紹和袁術這哥倆一些早年經歷。關於袁紹的早年,《三國志·袁紹傳》注引《英雄記》中有一段記載:「紹生而父死,二公愛之。幼使為郎,弱冠除濮陽長,有清名。遭母喪,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廬六年。禮畢,隱居洛陽,不妄通賓客。」這段經歷是袁紹早年成名的一個關鍵因素。

漢代推崇「孝道」,而袁紹服喪時間長達六年,是「孝道」的典型事例。由此,袁紹聞名天下。同時,該記載中還提到袁紹在擔任濮陽縣長時「有清名」,這就足以讓天下人仰慕不已。

而此時袁術的表現又是如何呢?《北堂書鈔》注引《魏書》中有一段記載:「(袁術)為長水校尉,好奢淫,騎盛車馬,以氣高人,語曰『路中捍鬼袁長水。』」這種表現讓早年的袁術臭名遠揚。

一方是「有清名」,另一方是「好奢淫」,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作風自然會對兩人日後的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在本文介紹的這則成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袁紹對待士人的一個基本態度,這便是「折節下士」。以袁紹的家族背景和社會影響力,對人能做到這樣,自然有很多人會慕名而來。而袁術的「以氣高人」無疑就造成手下人才匱乏的局面。一句話,袁紹和袁術雖然是哥倆,但兩人的能力和境界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袁紹能成為漢末北方霸主,而袁術則早退出爭霸行列的最為重要的原因。

參考書籍:《三國志》、《北堂書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國謀士系列之一百:又一個能改變歷史的建議,卻再度被拒絕
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二三:孫權為何火燒張昭府第,原因和過程非常荒唐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