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如何有理性地打孩子

如何有理性地打孩子

如何有理性地打孩子

文丨盧小波(節選)

很奇怪的是,我認識的幾個挨打孩子,都是教師的兒女。不是說,老師更講究教育方式么?

前兩天,碰上一位當小學教師的媽媽,9歲女兒就坐在邊上。談及這個話題,她低頭溫柔地問女兒:「媽媽打過你吧?」女兒點點頭。「打得對不對?」女兒笑眯眯說,對。

一個70末的朋友,爸爸是小學老師。有一次,他把爸爸從課堂上沒收回來的撲克牌,拿出去玩,不幸被別的老師沒收了。爸爸問起,他犟嘴說自己沒拿。暴露之後,別的老師就站在邊上,所有老師都說,拿東西不算什麼,撒謊不行,必須打。爸爸上前就是一腳,小朋友跪下,馬上承認:「我錯了,是我拿的。」

另一朋友,父親是大學教授,小時候經常挨打。現在,他自己對讀幼兒園大班的兒子,懲戒辦法也很講究。

有一次,他去紹興三味書屋參觀,看到一把戒尺,在自己手心啪地一試,哇,好疼。這是打孩子神器啊,必須「請」回來當家法。

第一次動用,是兒子是爬陽台窗戶。他認為,這是安全問題,不可逆,必須重重打手心一下。小男孩首次看到戒尺,哇哇地哭個不停。恐懼來自知道很疼,但不知道有多疼。當爹的說,你再哭也沒用,一定要打。你好好哭,哭完了再把手伸出來。男孩哀求:「爸爸你能不能打輕一點?」打的時候反而沒有哭,大概是恐懼壓過了疼痛。打完之後,擁抱說,爸爸是愛你的。這個程序,一直沿用。

第二次動用,是孩子再爬陽台,這回必須重打兩下。那是早晨上課時間,就要遲到,孩子又不肯伸手。負責送孫子的爺爺,摩羯座,時間觀念極強,說算了,回來再說。這一頭,孩子一直哭,不肯伸手;另一頭,當爹的很堅決,說不能算,僵持了15分鐘,不伸手就啪啪打屁股打胳膊,打了十幾下後,告訴他:你不伸手,這十幾下都是無效的,白打的,你必須伸手。必須打手心,兩下。

關於打孩子,這個朋友總結了五條經驗。

一是要有恰當工具。有了固定工具,既不傷及孩子身體,又可以避免怒氣一來,拳打腳踢。打孩子,必須有理智。

二是要有儀式感。夫妻倆經常為戒尺吵架。戒尺是裝在紙套里,孩子媽動不動為小事生氣,晚上遲遲不肯睡,也拿出戒尺嚇唬一下,隨手就扔在一邊。每看到戒尺裸躺在桌上,紙套扔在一邊,就讓他很惱火。爭議在於,這不是普通物件,拿出來就要派大用,你隨便拿出來舞弄,它就沒有威懾力了。

三是要有時間段。絕對不能在夜晚打孩子,這容易讓孩子做噩夢,沒有安全感。

四是不能有旁觀者。開打之前清場,沒有旁人,免得他傷自尊。

五是要溫習。父子聊天,偶爾問問:「上次打你是什麼時候,為什麼打?」兒子會回答:「是因為不安全,會死掉,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打得少,但效果要最大化。

這朋友認為,有理性地打孩子,就是要讓他知道,這世界是說不行就不行的。有一種道理是「硬道理」,懂不懂都要遵守。什麼兒童陰影?兒童再幸福,成年之後生活照樣有陰影。

如何有理性地打孩子

如何有理性地打孩子

打孩子神器使用評論

正面理解「打」的意義

從前的孩子,是很容易死掉的。未成年就夭折,哪有機會談陰影?西方發達國家,心理學科過度膨脹,任何事情都追溯到童年陰影,一直是有爭議的

孩子挨打,童年陰影究竟有多大?親情里,當然有是非對錯,但也有超越是非對錯的東西。多數孩子並不那麼在意是否挨打,而是本能地知道爹媽依舊愛我。

中國父母天然地熱衷打擊孩子,即使不用暴力,也以其他方式打擊。大量不自信的孩子,並不都是肉體暴力導致的。

阿德勒說,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看待過去,而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

作家陳思呈,寫到她童年學小提琴,爸爸拿譜架打她,不小心在牆上把鐵制譜架都打散了。

她由此感嘆:「父母讓孩子學樂器,其實是他們的未雨綢繆。他們希望自己的兒女擁有更多的技能,成年以後各種困阻艱難中,父母不能再替孩子承擔,連打一頓也不能了。那時候,兒女也許能通過兒時學過的,獲得各種保護。」

現在,陳思呈老師是不打孩子的。以我的理解,並不是她覺得父母當年錯打了自己。

她回憶自己小時候,不做作業是常態,上著課就莫名其妙走出教室,二年級有時還尿褲子,媽媽晚上辛苦輔導,她還東倒西歪像鴉片蟲,大人能不著急動手嗎?如今她的兒子,跟自己當年一樣晚熟。二年級時,老師給娃布置的任務,居然是認出班上10個女生,作業直接被判定「無法批改」。這種情況,她當然也急。因為這種焦慮,讓她理解了母親當年的絕望。不同的是,她知道自己當年的潛力,也就對兒子充滿信心,用不著再打。

這就是正面理解「打」的意義。一味批判過往的「打」,不僅父母痛苦,當孩子也很痛苦。

現在城市中產父母,小時候幾乎每人都是挨過打的。他們也經常回憶挨打的細節,不少人私下也承認挨打的合理性。但他們偏偏對打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忌諱與恐懼。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打,是不是一種「偽善」?

他們有一種嚴重焦慮,打了孩子,就意味著成為失敗的父母。作為一個成功的中產,他害怕自己的過去,覺得父母打他的歷史,代表著絕對不能回頭的負面。

說到底,這是幼兒教育里的偽中產。對打孩子的忌諱,就是對低階層生活方式,做徹底切割。對打孩子的恐懼,是擔心自己下滑到低階層,讓自己很像父母,很像過去,很像底層。自己好不容易獲得溫情脈脈的中產生活,怎能退回到熟悉的童年生活?這是他們拒斥合理打孩子的最重要原因。

不能正視自己過去的中產,註定根基淺,心態差,走不遠。

時代的進步在於,過去的孩子都認為,他被打是正常的。而現在孩子,不再有這種認識。前幾天,央視播出一條社會新聞:《不做作業挨打,9歲男孩報警》。結局是,警察上門教育孩子要好好做作業,批評父母以後別打孩子。

對打孩子,我很喜歡警察這樣「和稀泥」。只要不是虐待,眼開眼閉,打有打的好處,不打有不打的理由

——————

——————————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媽媽 的精彩文章:

學習不好怎麼治?醫生說:去玩!
一個人帶娃の拉屎攻略(慎點,這是一篇有味道的漫畫)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