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海經》中六足四翼的怪蛇「肥遺」是什麼?真實形象大跌眼鏡

《山海經》中六足四翼的怪蛇「肥遺」是什麼?真實形象大跌眼鏡

山海經解讀006篇 | 徐曉波(版權作品 禁止轉載)

《山海經》記載:太華之山,有蛇焉,名曰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很多人讀到此段,會很自然的解釋為太華山上有一種六隻腳四隻翅膀的怪蛇,此蛇出現時會伴隨著天下大旱。

按字面意思這樣解讀也確實正確,但筆者始終堅信《山海經》並非僅僅是上古神話傳說,他是先秦居民在漫長時間內,所見所聞所感的綜合記錄,是集生物、地理、文學、宗教、神話、民俗等為一體的百科全書。

如果真如筆者所說,那麼《山海經》中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異獸,而是真實存在過的生物。這種觀點成為普遍共識,而且《山海經》中很多異獸如今也都已被證實,或者有的已經滅絕無法考證。

鑒於此,筆者試圖通過僅有的文字記錄,為大家解讀出《山海經》中那些形形色色的異獸,看看這些異獸和今天的形象是否有天壤之別,是否讓你大跌眼鏡。上篇解讀九尾狐,此篇將來解讀怪蛇「肥遺」。

有蛇焉,名曰肥遺。「蛇」在《山海經》中出現頻率很高,也最容易引起歧義,如果你將此蛇看成是今天的蛇,那後面就不用解讀了,它就註定是神話中的異獸了。

其實古人將「身體細長的蟲子」都稱作蛇,蛇屬於蟲子的一種,又叫長蟲,或曰「毒蟲為蛇」。那如果此處的「蛇」理解為一種蟲子呢,六足四翼的蟲子是不是就很多了,也就不那麼神奇了,比如昆蟲類。

名曰肥遺,《山海經》中提到過三種異獸都叫肥遺,兩種是「蛇」,一種是「鳥」。大家是不是很納悶,按理說記載一種動物不可能都叫一樣名字的。所以我們大膽假設下,「肥遺」指代的會不會是一個物種種類呢?

再來看其它兩種「肥遺」如何介紹的,北山經: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可以殺蟲。

筆者推斷「肥遺」可能是生長於水邊的,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發育階段,而後蛻皮羽化的生物,稱之為「肥遺」。

理由:在古漢語中,除了將多肉稱為「肥」外,「肥」還有一種意思是河水匯流處。而「遺」通常說遺棄等,在古時是否有「褪去、蛻皮」這樣一種意思呢,不過這種解釋我沒查到。

如果筆者的設想正確,那「肥遺」可能就是指代在水裡或水邊生長的,卵生的,而後羽化的這一類生物的統稱。

再看看那個叫肥遺的蛇,六足四翼,六隻腳四隻翅膀,按照我們上面一系列的解讀,他可能就是昆蟲。見則天下大旱,什麼樣的昆蟲會在天下大旱時出現呢?蝗蟲。

蝗蟲,俗稱螞蚱,卵生,六足四翼,趨水喜窪,自古有「旱極而蝗」的說法,天下大旱往往伴隨著蝗災。由此可見,山海經中的「肥遺」並非六足四翼的怪蛇,其實就是蝗蟲,形象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啊。

歡迎大家指正,共同討論!關注俗物,留言互動轉發。

註:文中使用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影俗物 的精彩文章:

山海經:四種神奇的動植物
《山海經》中的四大神獸,吃它肉會有神奇反應,你想吃哪個?

TAG:太影俗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