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是康熙、乾隆眼中的「美人」,為她梳妝終不悔!

她是康熙、乾隆眼中的「美人」,為她梳妝終不悔!

當年乾隆皇帝曾說

「君不可一日無茶」

出於皇室喜好、迎合宮廷奢侈繁縟的風尚,紫砂壺日趨華麗,並注重以詩畫裝飾紫砂壺藝,從而增強茗壺本身的文學美感,製作工藝日益精緻。

台北故宮博物館《琺琅彩紫砂壺》

在紫砂壺的發展歷程中,從原來以實用為主的「素麵素心」到許多文人雅士喜歡在紫砂壺上題銘刻畫並參與壺形設計的《曼生壺》之外,又出現了加彩掛釉的紫砂壺。

華風翔《加彩漢方壺》

紫砂壺加彩始於何時,眾說紛紜。但從傳世的紫砂器物來看,以華鳳翔《加彩漢方壺》為最早。

華鳳翔是清康熙時人,據郭寶昌先生考證:「此類彩器肇始於康熙二十年(1682年)之後,臧應選督造時,器之彩色、繪畫、款式悉維康熙御制,銅胎琺琅器作法,頗料也用西來品,故定名為琺琅彩」,因此加彩紫砂器應始於清康熙時。

清雍正《彩繪花鳥圖笠帽大壺》

清乾隆時期,泥繪及彩繪裝飾的紫砂壺深得宮廷的鐘愛,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如北京故宮博物館藏品《印花烹茶圖壺》、上海博物館藏品《四方壺》、美國里弗爾藝術館藏品《陳漢文制六角壺》,皆以印戳、模印、鐫刻、陶塑、泥繪等多種綜合手法裝飾,製作細膩、耗工費時、布滿全壺,極具清代典型的華麗風範。

加彩掛釉的紫砂壺其裝飾以傳統風格為主,題材廣泛,形式多樣,畫以山水、花鳥、人物、博古圖案為主,尤以梅、蘭、竹、菊為勝。將書法、詩詞、繪畫集中在紫砂器上,使之與紫砂藝術完美結合,相映成趣,使人稱奇叫絕。

以「宜興紫砂壺」為主體的紫砂陶始於北宋,盛於明清。在陶都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歷代文人雅士,名臣學者涉中陶苑,一次次把紫砂壺的審美文化內涵推向高雅的藝術店堂,帶入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中。

荊溪凌萬興制《彩繪山水紋六方將軍壺》

中國清代是一個追求藝術完美的時代,而這個時代的藝術審美也烙印於紫砂壺。此時出現了加彩裝飾的紫砂壺,這些紫砂壺富貴華麗,再現了清代精細繁密的裝飾特徵。與此同時,紫砂壺藝也一直保留著清晰典雅與富麗奢華風格的共存,這種風格一直延續至今。

清早期《藍彩繪合菱壺》

加彩紫砂器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康熙晚期至雍正時,紫砂加彩多用琺琅彩繪製圖案,花卉紋飾,填以黃紅藍各色,色彩濃重,筆法穩健,具有銅胎琺琅器的效果。

雍正晚至乾隆時初承康熙風格,進而由圖案化的花卉紋飾變為繪畫的描摹,山水、竹石、翎毛都被採用,不填底色,釉色瑩凈,筆法秀逸,改用軟彩法渲染,多見錦地開光、金器滿彩。

乾隆晚期至嘉慶時,一部分具有雍正時畫風,一部分受西洋畫影響,除山水、花卉、翎毛之外,界畫的樓閣、染畫的人物等都是新的題材。這些作品的筆法軟弱纖巧有餘,精勁不足,多以粉彩裝飾,失去原有的工整度。

清《「華鳳翔」款紫砂彩繪方壺》

道光以後的紫砂器大多為點彩,即不上地色,用各種色料在砂壺上描繪紋飾圖案。加彩掛釉紫砂器在燒制工藝上分兩步進行:第一步經高溫(1100-1200℃)把砂胎燒成紫砂器,第二步將紫砂器加彩施釉進行二次低溫(700-800℃)復燒而成。

在2010年的「中國嘉德拍賣會」上,有一件清雍正《紫泥粉彩描金花鳥紋笠帽壺》,估價40萬至50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89.6萬元。此壺泥質細潤,色澤深褐,雄渾壯碩,氣度不凡。高身壺體折肩平順,圓轉周正,笠帽形壺蓋板沿寬厚,與高頸壺口密合,壺流粗壯上翹,流口寬大,壺把扣於壺身,製作工藝精湛。

清雍正《紫泥粉彩描金花鳥紋笠帽壺》

成交價:896000元

隨著紫砂壺在清代日益受到重視,逐漸成為貢品,王親貴族紛紛定製紫砂壺,於是這時期出現許多齋、堂、軒、號,鈐於茗壺,如澹然齋、片玉齋、玉得齋、翼齋、春水堂、清和堂、盛和堂、清德堂、得月軒等。然而在目前拍賣市場上看到的,多為民國時期仿製的,工藝已不能同日而語,因而價格並不是很貴。

明代萬曆時期的歐子明(飛春)創燒了仿鈞瓷的單色釉,後人把這種以宜興紫砂胎燒成的單色釉稱為「宜鈞」。初期「宜鈞」產品多為缸罐之類的大件器物,清代乾嘉時葛明祥、葛源祥繼承歐子明傳統工藝燒制宜鈞產品。紫砂器上加彩是受景德鎮粉彩瓷和琺琅彩影響應運而生的。加彩後的紫砂壺,至清末走向衰落,但作為紫砂家族中的一員,它曾經的輝煌歷史始終值得我們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之家 的精彩文章:

端午放肆吃粽子,怎麼才能做到吃不「膩」?

TAG:紫砂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