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照片:三十年代天津衛,非租界地區的生活

老照片:三十年代天津衛,非租界地區的生活

東北角是通衢咽喉要道。東北角往東是老鐵橋大街,過獅子林橋直達河北的望海樓,小關大街十字街。往北是大衚衕,跨百年老橋——金剛橋連中山路,達北站火車站。往西是北馬路。往斜西北通均和里,鳥市,鍋店街,估衣街。是文化金融商業繁華集中之地。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清末時期,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民國初年,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數以百計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遺老進入天津租界避難。

天津北寧公園即寧園。位於天津北站以北,前身系袁世凱委周學熙選址籌辦的種植園,1907年開湖建園,名曰「鑒水軒」。1932年9月修建為公園,取諸葛武侯寧靜致遠之語,命名為「寧園」。全園面積57公頃,其中水面18公頃。

李公祠即李鴻章祠堂,原名李文忠公家祠,位於河北區天緯路李公祠西箭道4號,現為天津市五十七中學校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直隸總督袁世凱主持修建。目前原址上僅留李公祠大街及東西箭道之名,其他舊跡無存。

天津金湯橋位於建國道西端與水閣大街之間的海河上。橋名金湯是取「固若金湯」之意。橋長76.4米,總寬10.5米,面積8022平米。是天津市現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鐵橋之一。鐵橋建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比解放橋早建約20年。

東馬路。1900年7月,八國聯軍攻破天津城,第二年,由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天津城牆,從那時起,具有496年歷史的天津城垣不復存在。1901年,在原址建成東南西北四條馬路,各方投資者紛紛在這裡興建門臉房,商業日漸繁榮。

南市這個小地方,最多時曾有20多家大小飯館,十幾家影劇(曲藝)院。白天這裡人來人往,叫買叫賣。人夜燈紅酒綠,鑼鼓喧天。反動軍警、特務、流氓都在南市逞凶做惡。雜霸地頭子袁三(袁文會)、張八(張春榮,是增興德餃子館掌柜),橫行南市三十年,為反動統治作倀,無惡不作。

民國後期,是南市的鼎盛時期,原在侯家後的大飯店和妓院,多已遷到那裡去了,又新開設了「華林」、「群英」、「權樂」幾處小戲館,南市地區從而畸形繁華。【三十年代的天津衛。資料:Googl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影閣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純真年代的珍貴圖像,生活在1984年
老照片:燈火璀璨的都市,香港之夜1960年

TAG:舊影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