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打造「小而美小而優」的村校

打造「小而美小而優」的村校

打造「小而美小而優」的村校

——重慶市豐都縣小規模學校建設紀實

打造「小而美小而優」的村校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寫好教育奮進之筆

在只有42名學生的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中心校汶溪村教學點,孩子們仍有專業的藝體老師,這得益於該縣近年來對小規模學校的「無差別」建設。

「走教前,藝體課程都是由語、數教師湊合著應付,音樂課就只是唱唱歌,走教老師來了,不僅教唱歌,還教彈樂器,讓孩子們接受專業的藝術教育。」高家鎮中心校校長邱偉表示,小規模學校「無差別」建設實施後,中心校教師到教學點走教成為常態,「孩子們視野開闊了,更自信了」。

而像汶溪村教學點這樣規模雖小卻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小規模學校在豐都縣還有很多。

「五個對等」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

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很多小規模學校的生源面臨逐年減少的情況。今年春季入學,汶溪村教學點三年級就只剩兩名學生了,「農民都進城了,孩子也跟著去了。」邱偉說。

豐都縣域內共有普通中小學105所,其中不足100人的小規模學校就有38所。「只要學生有需要,教學點就不能撤。」豐都縣教育工委書記、主任王筱軍語氣堅定,「要同其他學校一樣無差別地建設,將每一個小規模學校都設在重要的『點』、需要的『點』上。」

近年來,豐都縣切實做好農村小規模學校(完小或教學點)管理,印發《關於切實做好農村教學點管理工作的通知》,實行「中心校+教學點」管理模式改革,推進農村教學點和中心校人、財、物一體化辦學,按照規章制度、資源配置、師資調配、教學管理、教學研究、學校招生、質量評價、考核獎懲「八個統一」的辦學模式,加大中心校對小規模學校的資源統籌力度,實現管理水平、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經費保障、育人質量「五個對等」。

針對教學點師資不足、藝體課程開設難等問題,該縣實施中心校教師到教學點走教制度。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高家鎮中心校採取「固定選派、定期選派、靈活選派」三個層面的走教,解決了汶溪村教學點藝體教師缺乏問題。

此外,豐都縣投資近1000萬元,建成教育城域網,實現農村小規模學校網路全覆蓋。城域網涵蓋600G優質教學資源,為農村學校教師提供課件上傳、課堂互評等在線互動平台,讓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也能享受最優質的教學資源。

保底機制讓教師「來得了留得住」

按照安全、節儉、適用的原則,豐都縣小規模學校發展實行經費保底、項目優先、師資傾斜、改革撬動、網路資源共享等支持政策。

公用經費傾斜機製為小規模學校運行兜底。豐都規定,學生人數在100人以下的學校,公用經費每年傾斜4萬元;100—150人的,公用經費每年傾斜3萬元;150—200人的,公用經費每年傾斜2萬元。邊遠山區和貧困鄉鎮所有寄宿生享受生活費補助。同時,所有公用經費獨立核算,確保專款專用於農村小規模學校。

據統計,近3年,該縣小規模學校建設總投入9030萬元,其中公用經費1830萬元(含傾斜的640萬元),校舍改擴建、維護維修、設施設備購置等7200萬元。

「我們每年新招錄的特崗教師、公招教師、全科教師等優先考慮農村小規模學校。」該縣教委副主任向勁松介紹,2015年以來,農村小規模學校先後引進新教師147名。同時,發揮鄉村支教的槓桿作用,將鄉村從教經歷作為教師評職晉級的必備條件之一。2017年,30名城區學校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另外,自2013年實施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計劃以來,豐都先後送培190人,2017年,首批29名全科教師分別奔赴該縣都督鄉、十直鎮等15個鄉鎮學校任教,為鄉村教育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從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全科畢業的樵冠宇就是其中一員。他落戶豐都縣地稅希望小學春蕾教學點後,包班五年級教學,教語文、體育、道德與法治,還負責大課間及科技興趣小組活動。他陽光帥氣,有激情有活力,成了鄉村教育的新生力量。

此外,對於全縣200—1000元不等的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豐都規定,偏遠山區小規模學校教師一律就高線發放。還實行小規模學校教師食宿全保障、職稱指標傾斜、評職晉級免論文考核等優惠。

2013年從陝西考來的特崗教師李凱已經在豐都縣地稅希望小學春蕾教學點扎了根,他的妻子潘清清也是同校的一名教師。他說:「這裡空氣新鮮,學生純樸可愛,當鄉村教師有成就感。」

打造精品,辦「有差別」特色校

各小規模學校結合校園實際和地域特點,積極探索在校園文化建設、特色課程開設、留守兒童管理、教育質量提升等方面的特色,努力向精品學校邁進。

暨龍鎮回龍完小是豐都縣最邊遠的農村完小,校長張雪琴還記得剛到校時的場景:「很多坑,地面沒有硬化,院牆低矮,我不到1.6米的個頭毫不費力就能翻進來。」

受益於豐都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從2013年開始,學校結合實際,將少數民族的山水風光、悠久的民族文化、獨特的民族風情引入學校,大力開展民俗文化進校園活動。

如今,圍牆四周是56個民族的民俗民風介紹,大課間活動有土家族擺手舞、黎族竹竿舞、板凳舞等民族舞蹈,開設有剪紙、葉貼畫、扎染等特色課程。校園內,荷花與剪紙交相呼應,土家文化、傣族風光、黎族手工製品精美亮相,點亮了民俗星光。

在豐都縣北京青年希望小學,記者看到學校正舉行「快樂生活」學生內務整理比賽。

「加油!加油!」隨著一聲聲助威,只見隊員們的小手靈活地清理床單、被褥和枕頭,一條條床單平整無皺紋,一床床被褥疊得方正、有稜角,一個個枕頭整齊地擺放在規定位置。

這所學校90%以上都是留守兒童,學校提倡小事做細,細事做精,鼓勵學生從小學會自理、自立、自信、自強,人人爭當生活的小能手,學校留守兒童管理經驗在全國推廣。

豐都縣還藉助「優質學校」資源優勢、品牌優勢和先進管理經驗、辦學思想,實施東西扶貧協作、領雁工程、捆綁幫扶、校校牽手,縮短小規模學校的發展周期,建立起常態化、長效化的幫扶發展機制,讓強的更強、弱的漸強,實現公平而無差別的教育。

「建好小規模學校,是我們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辦實事的責任所在。」該縣教委副主任彭飛龍表示,豐都縣以讓城鄉孩子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目標,將進一步增添舉措,加大推進小規模學校發展的力度,把小規模學校打造成「小而巧、小而精、小而優、小而美」的學校。(中國教育報記者 胡航宇 特約通訊員 陳靖)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8日第1版 版名:要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以花為「媒」 先容「世園」
教育頭條:莫輕信校外培訓機構的套路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