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特斯拉入華關鍵詞:紅海突圍,鯰魚效應

特斯拉入華關鍵詞:紅海突圍,鯰魚效應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丘意】

特斯拉正式落戶上海的消息不脛而走,特斯拉將在上海臨港地區建立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預計年產50萬輛純電動汽車。其實在特斯拉本月正式公告之前,6月股東大會上,馬斯克已經透漏了這個消息,特斯拉的股價在6月初一路從294美元每股走高至373美元,也顯示了市場對特斯拉入華前景的看好。

從宏觀來看,特斯拉殺入了一片紅海,也將起到鯰魚效應帶動整個中國電動車市場。

一、特斯拉的產業布局

1. 自上而下,穩步落地

馬斯克近日陸續拜訪了汪洋、王岐山等諸位國家領導人,看來政策層已敲定了大綱。地方上,上海近日發布的「擴大開放100條」行動方案明確,以嘉定、臨港等汽車產業集聚區為依託,吸引世界知名外資汽車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及高端整車項目,支持高性能電機、電池、電控等核心部件配套項目落地。從上到下已給出了較明確信號支持特斯拉落地。天時地利已至,特斯拉何不在中國這個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一展拳腳?

2.放眼未來:以中國為亞太基地,擴大對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中國合資車有不少出口國外市場的先例,例如通用在亞洲研發的賽歐、科沃茲,福特的福克斯均實現了從中國製造出口,而當前跨國車企在中國建立的研發中心也有較多參與全球車型研發的經歷。中國作為未來世界電動汽車的增長點,研發創新中心有可能逐漸完善並成長為特斯拉重要的研發環節。

再者有了中國合資車企出口的先例,特斯拉臨港工廠未來有可能面向亞太投放產品。

二、特斯拉落地中國,殺入一片紅海

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純電動汽車發展,力圖在這條道路上實現彎道超車,改變在自主研發上的不足。政府對此給予了大量財政補貼,傳統自主車企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極具商業嗅覺的商業資本也抓住這一難得機遇開始了電動汽車創業潮。這其中湧現出了主打平民出行市場的北汽新能源、比亞迪、上汽乘用車等,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產品質量均有逐年上升之勢。北汽EX系列、榮威EI5等六款車型在6月突破了4000輛大關,市場接受程度較好。主打中高端市場的,號稱「中國特斯拉」名號的蔚來汽車今年以來也陸續交付了部分車輛,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場認可度。2019年-2020年,更多的造車勢力和產品正集中進入產品落地期。可以說,特斯拉殺入的這片「紅海」,跟它的車標一樣紅。

特斯拉在這個時候入華無疑與眾多市場品牌展開了正面競爭,一方面是特朗普關稅政策下「被逼無奈」的選擇,特斯拉在美國市場因保有量達到20萬輛即將失去最高7500美元的補貼資格,這將使特斯拉在美國市場擴張步伐受阻,另一方面,在特朗普的貿易戰背景下,中國政府對美系徵收的高關稅,使特斯拉再次在這個佔總銷量20%的市場上喪失優勢,無疑再對特斯拉是一記絕殺。這兩個方面對於一家尚不盈利的高市盈率企業無疑是一巨大噩耗,這類企業必須依靠不斷的利好來激起投資方的信心,入華是特斯拉尋求破局的一棋。

特斯拉實現地產化後其產品線將下探到30萬區間,這直接下探到了國產高端電動車的主戰場,如若國產電動在未來喪失了政府補貼或者特斯拉獲得了政府補貼,鹿死誰手尚有待觀察。

三、鯰魚效應,帶動電動車製造產業鏈升級

特斯拉無論走到哪裡總是自帶光環,走到中國後其先進位造的理念將起到鯰魚效應,帶動中國汽車產業的升級,主要體現在高性能三電系統、自動駕駛技術推廣、基礎製造業主要是鋁製零部件產業鏈升級、超級充電站加速布局。

1. 高性能動力電池,特斯拉電池能量密度超越當前中國市場產品

電池最重要的性能參數是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有體積能量密度(Wh/L),也有質量能量密度(Wh/kg)。我們在電池上更多談論的是質量能量密度(Wh/kg),它決定了單位重量的電池所儲存能量的大小。

此前出台的《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已明確我國動力電池目標,到2020年,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大於300Wh/kg;系統比能量爭取達到260Wh/kg; 平均值由2017年的122.6Wh/kg到2018年的140.3Wh/kg,提升了14.44%;中位數由125.8Wh/kg到143Wh/kg。

特斯拉目前 18650 電芯的能量密度大概在 250 Wh/kg 的水平,而在 Model 3 的 2170 電芯上,特斯拉使用了低鈷電池(最新的811鎳鎂鈷配比),將電芯能量密度提升到 300 Wh/kg。2170電芯則是松下與特斯拉聯合專門針對電動車研發的。根據特斯拉目前透漏的信息,特斯拉臨港工廠將承擔動力電池的研發及製造工作,此舉將帶動目前國內大力推廣的動力電池行業。

國內主要電池製造商CATL可以達到月240Wh/kg的能量密度,比亞迪NCM能量密度當前大約200Wh/kg。從數據上看,國內技術水平仍舊有一段路程要追趕。

CATL官網公告的三元鋰電能量密度

2. TESLA對鋁製零部件產業鏈的影響

眾所周知,特斯拉使用了大量的鋁製汽車零部件,而國內在這類零部件的使用上並不成熟,其實在特斯拉以前,寶馬、通用等也部分嘗試了鋼鋁混合的概念,寶馬5系和凱迪拉克CT6也是大量應用鋁材的典範。而特斯拉將這一概念引爆,極大的帶動了鋁製汽車零部件的發展。

汽車用鑄鋁結構件與傳統鋁製用品不同,汽車用鑄鋁結構件要求具有良好的碰撞吸能性能,這就對其延伸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比常規普通鋁製部件高3倍以上。

因為鋁製部件的特殊性,結合國內產業鏈仍不成熟的現狀,國內目前主打全鋁車身的蔚來,部分使用鋁製零部件的凱迪拉克、VOLVO等也多使用了以GF、NEMAK、RYOBI為代表的跨國集團地產化供應商。

近些年來,隨著特斯拉的崛起,日本UACJ(巨擘集團)、multimatic摩提馬帝等主要供應商通過擴張產能、新件工廠措施滿足特斯拉對鋁製零部件的需求。可以預見到,隨著特斯拉在臨港投產,將很大程度上帶動當前國內對該類零部件的研發、製造步伐,最直接的目前已在特斯拉體系內的雄邦壓鑄等企業會迎來新一輪擴張。

特斯拉model3鋼鋁混合車身

蔚來ES8全鋁車身

3. 超級充電站的推廣

為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特斯拉在2017年特意提供了國標充電口,隨著特斯拉的不斷加碼,未來特斯拉超級充電站能否成為社會交通公共設備?

特斯拉超級充電站

四、上行的中國電動車市場

其實不止特斯拉,各跨國集團早已低調的開干多時,大眾集團的MEB平台將在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及江淮大眾投產,「電動套娃」即將全面開花;通用的雪佛蘭BOLT即將面向國內消費者的計劃。只不過特斯拉善於吸引眼球,揭開了這個大幕。雖然目前市場上存在燃料電池和純電動的路線之爭,但產業布局非一朝一夕之計,可以肯定的是純電動車在當下的明天,仍將上演一場大戰。

也許,對車企來說,總有贏家和輸家。可是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只會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低調的中國醫保才是最大的「葯神」
212萬年前,黃土高原已現人跡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