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養生的方法,有時間您應該了解一下!

中醫養生的方法,有時間您應該了解一下!

GIF

中醫養生的方法,有時間您應該了解一下!

中醫養生文化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是以哲學思想為指導的,慢慢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養生文化。

一、防重於治,注重養生。

《黃帝內經》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告訴人們從生命降生開始就要注意養生保健,防病勝於治病,防病於未然。《淮南子》云:「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聖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

二、天人合一的整體觀

中國傳統哲學講究陰陽平衡,五行相生,強調自然界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提出天人感應的思想。認為萬事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聯繫,相互依存著的,共同維護著平衡統一的狀態。

中醫養生研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內傷七情,外感六淫。」等,重視自然環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並貫穿在病因考查,診斷治療以及保健預防的各個環節中,如強調養生要「順四時而適寒暑」。同時中醫認為人體本身也是有機整體。把人的五臟與五體、九竅、五聲、五音、五志、五液、五味等聯繫起來,組成整個人體和五個系統,在此基礎上又根據臟腑的表裡關係通過經絡聯繫起來,共同協調地完成人的生命活動。

三、陰陽變化的平衡觀

我們經常聽到中醫說「陰虛火旺」「肝陽上亢」等等,中醫養生學認為陰陽分別代表人體內相對的雙方,人體通過陰陽保持健康平衡。《內經》說:「生之本,本於陰陽」,說明人的形成和生長發展的規律離不開陰陽。在人體正常生理狀態下,保持陰陽相對平衡,如果出現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會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亂,出現病理狀態。人體養生,無論是飲食起居,精神調攝,自我鍛煉,藥物作用都離不開協調平衡陰陽的宗旨。

四、動靜結合的觀點

「流水不腐,戶樞不蠧」,自然界的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著的,只有運動,才發生變化,只有運動,才產生萬物。老子說:「清靜為天下之正」「不俗以靜」,中國的道家、佛家思想 都是主靜的,寧靜致遠,禪宗的坐禪,道家養生氣功都獨居特色。中國養生學與這些方法結合緊密,比如導引術、五禽戲等等。

五、講究辯證

中醫看病講究辨證施治,用藥講究君臣佐使。辯別各種症象,分析致病原因、性質和發展趨勢,結合具體情況來確定疾病性質,全面制定治療原則,整體地施行治療方法,叫辯證施治。在練功時,要據不同年齡、體質、季節及所患病的性質來選擇有關鍛煉項目,採取適當的鍛煉方法,以提高練功的效果。

中醫養生的幾大方法

中醫養生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慾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而協調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養生當中,一是養心。中醫說「治病先制其神」,人有喜、怒、哀、樂、悲、恐、驚七種情志,過了頭就會導致疾病問題,如「怒傷肝,恐傷腎,思傷脾,憂傷肺」。養心立德是一個人健康的內在要素。《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二就是飲食養生。「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講究飲食營養的豐富與平衡。

三是運動養生。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蠧」。比如,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運動養生講究內外結合、統一協調的鍛煉。《莊子》講「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吐故納新」指做氣功,「熊經鳥申」講人就偈熊一樣攀援,像鳥一樣左顧右盼。

四是藥物養生。如經常吃一些三七粉,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作用;還有黃芪泡水喝,對心臟、心腦血管都有很好地保健作用;還有柏子仁,就是柏樹的果,柏子仁有養性、安神、潤腸、通便、養顏的功效。當然,藥物養生有很多講究,一定要辯證運用,適量使用。即使是補藥,也要注意虛不受補或過猶不及!

太極,陰陽轉化,張弛有道;太極鞭,剛柔相濟,動靜相間,練出好身體,玩出新生活!

「太極鞭,吉祥平安每一天!」

拒絕誘導分享行為!

喜歡運動養生健康文化,關注

太極鞭運動養生公眾號:tjbydys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鞭 的精彩文章:

TAG:太極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