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齊桓公的荒唐事不少可後世為何能寬容他

齊桓公的荒唐事不少可後世為何能寬容他

原標題:齊桓公的荒唐事不少可後世為何能寬容他


齊桓公的荒唐事不少可後世為何能寬容他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在位期間選賢任能,改革齊政,使齊國迅速成為天下強國。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由於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受到了周天子的賞賜。他在位四十三年,因為其霸主地位的穩固,天下大致上保持了一種穩定的局面。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功蓋天下的諸侯霸主,卻有著荒淫糜爛的另一面,如果僅僅看他的荒淫,他和同時期任何一位君主相比,都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自己知道的有三項:田獵、貪杯、女色。他沒有說出來的是妄動刀兵,任用小人。


(齊桓公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先看看他的那些荒唐事吧。


田獵 國君打獵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打獵鍛煉騎馬射箭的能力,以便上了戰場能夠指揮作戰,而不會成為戰場上的累贅;二是獵獲一些野味吃肉。古代畜牧業不很發達,老百姓吃不上肉,所以曹劌把朝廷里的當權者稱之為「肉食者」。但即便是國君吃肉,有很多也是來自於狩獵所得。兩件事情本來都是好事,但凡事都應有度,過度則無利有害。國君狩獵沒有節制,有可能變得嗜殺成性進而無端興兵。即便是僅從食肉這個角度,也可能引起民間效法從而破壞生態,荒廢了農業生產這個根本。因此,國君狩獵都有時間和季節的限制,如秋季叫做獮(音xian),冬天叫做狩,古人提倡在這兩個季節打獵,正是因為這兩個季節既不是獸類繁殖的季節,也不是農忙時節。一個君主如果不守規矩,打獵毫無節制,就是荒淫無度的一種表現。齊桓公顯然有這方面的毛病。

好聲色 齊桓公好色,僅後宮有兒子有地位的如夫人就有六人,其他沒有兒子的或者有兒子沒有地位的不知道還有多少位。還是在做公子的時候,他就和他的姐妹們亂倫私通。古代國君為了公室家族興旺,以便於對國家的控制和管理,各國國君正妻之外都會有側室,如晉文公回國為君時,秦國一次送給他五個女子為妻。不過,這些女子只是為了生育,即生了男孩擴大公族勢力,生了女孩和他國聯姻。齊桓公則不同,他老婆多只是為了玩樂,他的好酒、好音樂和這個好色攪合在一起,齊國終於在管仲以後失去了控制。六個如夫人的兒子都想爭奪國君之位,還沒等到他死,群公子就在朝堂上打了起來。這都是齊桓公好色引來的惡果。


吃人肉 春秋時期荒唐的國君不少,然而,荒唐到吃人肉地步的國君不多,齊桓公就是這樣一個吃過人肉的國君。有一個廚師叫做易牙,做的一手好菜,但這個易牙卻不甘心於僅僅做一個廚師,他有著更大的野心和目的。有一回齊桓公閑說了一句:「山珍海味我都吃膩了,就是沒嘗過人肉啥滋味。」誰知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易牙回去就把自己的小兒殺了,做成菜肴獻給齊桓公吃。齊桓公覺得肉味不同於以往,問是什麼肉?易牙說是自己的兒子。都說是「虎毒不食子」,這樣沒有人性的東西,齊桓公竟然認為易牙愛他勝過愛自己的兒子!於是讓易牙掌管宮中事務,這個易牙也終於參加了群公子之亂,妄圖扶持自己的代理人上台為君。這件事情雖然不是齊桓公有意為之,事後也沒有再發生過吃人之事,但作為一國之君,吃人肉這種話是可以隨便說的嗎?既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了,難道不應該好好反省並將那個易牙堅決處置嗎?齊桓公沒有這樣做,反而重用易牙,正可謂是荒唐之極。



(齊桓公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妄動刀兵 齊桓公伐楚是春秋早期的一件大事,這場戰事遏制了楚國向中原發展的勢頭,維護了周王室的天下共主地位,爭取了天下一段時間的相對穩定,意義重大而積極。然而,這樣一場戰爭卻並不是齊桓公的初衷,最初原因竟然是為了一個女人而泄私憤。齊桓公有個夫人是蔡侯的女兒,有一次,齊桓公與蔡姬在湖中乘船遊玩,蔡姬故意搖晃遊船取樂,齊桓公不會水,非常害怕,叫她停止,而蔡姬認為好玩更加用力搖晃,齊桓公落水。上岸後,齊桓公大發雷霆,一氣之下將蔡姬打發回國,但未斷絕婚姻。蔡侯覺得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將蔡姬改嫁別國。於是,齊桓公決定伐蔡。管仲認為,這樣的戰爭行為沒有說得出口的理由,不會得到天下諸侯的稱讚和支持。相反,它有可能讓小國諸侯害怕而毀壞齊國已經建立起來的霸業。然而,齊桓公的決定已經不可逆轉,管仲就建議他伐楚,即先伐蔡繼而伐楚。楚國要向中原發展,一些北方小國感到了恐懼,齊桓公以伐楚為號召,得到了這些諸侯國的響應,這場戰爭的性質也就由私慾變成了公義。

還是這次戰爭,楚國服軟後,諸侯軍隊班師。在選擇回軍路線上,齊桓公又上了一次當。陳國有個大夫叫轅濤塗,他害怕班師大軍走陳國,就建議齊桓公說:「君主您北伐戎狄,南鎮荊楚,為什麼不趁著現在的大軍,觀兵於東夷呢?東方的諸侯,看到君主的雄威,那個能不害怕?以後他們還敢不朝奉齊國嗎?後來這件事情被申候阻止了,說這事勝負難料,即便是勝利了,也不會得到什麼好處,只賺了一個勞民傷財。史書說這件事是轅濤塗欺騙了齊桓公,齊桓公為什麼會受欺騙呢?根本原因還是他好大喜功,不顧八國軍隊長期暴露在外,一心追求那個虛無縹緲的「四夷來服」所致。


任用小人 齊桓公任用的小人主要有三個:易牙、豎刁、衛國公子開方。齊桓公看好他們的原因是:易牙能夠殺了自己的兒子讓他吃到人肉的味道,這是愛君主勝過愛兒子;豎刁自己閹割了來侍候他,這是愛君主勝過愛自己的身體;公子開方的父親死了不回去奔喪,這是愛他這個齊國國君勝過愛自己的父母。於是這三人都得到了重用。管仲說,這些都是違反人性的行為,都是小人所為,他們完全是為了一個更大的目的。管仲希望齊桓公遠離這些人。齊桓公沒有聽管仲的話,依然重用他們,最終這些人各自擁立一個公子爭奪君位,造成了齊國群公子作亂。他們關閉宮門,將病重的齊桓公扔進一間屋子不管不問,齊桓公沒吃沒喝,活活餓死。一代霸主竟落得了這般下場,令人唏噓!


那麼,齊桓公的這些荒淫之事,為什麼沒有遭到聲討,尤其是沒有遭到後世文人大規模的口誅筆伐呢?關鍵在於,他任用了一個管仲並始終信任。



(管仲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齊國的新政來源於管仲,其核心思想是富民強兵。「富民強兵」有別於「富國強兵」,它是讓民富進而達到國富。辦法不管是誰的,齊國這個國家是屬於齊桓公的,整個齊國民眾都得到好處,因而不會罵他。齊國稱霸得到了周天子的認可,天下相對的減少了一些戰爭,中原各國百姓免遭戰火,天下百姓不會罵他。


秦朝以後,天下大多時候都處在一個統一的中央政權之下,舉薦科考制度讓文人們有了進身的階梯,他們的理想就是進入「廟堂」,以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致君堯舜上」的抱負。然而,仕途不平坦,廟堂很遙遠,他們非常羨慕管仲。管仲本來是齊桓公敵對陣營的人,因為鮑叔牙的推薦而被齊桓公所用。封建社會的文人,以管仲自居者多,對於他們來說,世上或者不缺乏鮑叔牙,他們在仕途上奔走,時時刻刻都在盼望著「齊桓公」的出現。一個令人嚮往的齊桓公,有那麼一些「不害霸業」的毛病,又何必去過多指責呢?進入廟堂,他們仍然心懷忐忑,伴君如伴虎,自己多麼希望能得到管仲的境遇啊!管仲執掌齊國國政四十多年,齊桓公自始至終信任,臨死還要由他推薦繼任者,這樣的「主子」什麼時候能夠讓自己遇上?一個時刻幻想出現在自己面前的齊桓公,怎麼可能被大肆聲討呢?


俗話說一俊遮百丑,齊桓公正是有了自始至終信任管仲這「一俊」,才遮蓋了那些荒唐的「百丑」。人們當然會詬病他的那些餿事兒,卻不會集中進行大規模聲討,或許是拿他的功過比較,最終把他的形象定位於正面吧!而齊桓公最大的「功」,就是他任用了管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空星照 的精彩文章:

曹操為何要給張魯父子六人封侯
魏國對陣諸葛亮只守不攻為何那麼有定力

TAG:長空星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