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支撐技術研發及應用取得成效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支撐技術研發及應用取得成效

近日,受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委託,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環境領域「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支撐技術研發及應用」、「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支撐技術研發及應用」和「珠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支撐技術研發及應用」3個項目技術驗收會。驗收專家組由劉文清院士、許建民院士、賀泓院士等9位專家組成。科技部社發司副司長鄧小明、資環處處長康相武、21世紀中心資環處處長王磊參加了會議。

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是大氣污染防治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強調要強化重點區域聯防聯控聯治,通過此次項目驗收,進一步總結大氣聯防聯控支撐技術研發已經取得的成果和經驗,進一步凝練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重要命題,總結以往科技計劃管理的經驗教訓,為「十三五」重點專項相關工作的推進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取得更好的成效。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支撐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實施,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牽頭完成。項目優化了京津冀區域環境綜合監測網路,構建了自下而上的區域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開展了區域大氣污染來源動態解析;集成區域大氣污染預報預警技術並開展區域應用;開展了區域燃燒源、工業源、移動源和面源等控制技術評估與示範應用;研究建立了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評估技術體系,多角度開展了污染防治措施成本效益評估;基於現有平台整合資源優勢,形成長效管理機制,開展了區域應用示範。

「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支撐技術研發及應用」 項目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實施,由上海市環科院和清華大學等牽頭完成。項目緊密依託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作機制,重點開展了大氣污染成因、跨界傳輸、動態源解析、預警預報、應急減排與聯動機制、綜合防控與重點源減排、支撐決策平台等七大研究任務。項目完成了大氣立體觀測技術的整合,掌握了長三角大氣重污染髮生特徵及形成途徑;開發了區域高精度排放清單和動態源解析技術,識別了長三角關鍵大氣污染來源;開發了區域多模式集合預測預報關鍵技術,建立了區域大氣重污染應急聯動機制;開展了火電、水泥、印染、化工四大行業先進減排技術應用示範,提出了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路徑;搭建了長三角區域大氣複合污染防治綜合決策支持指揮平台,並投入業務化應用。

「珠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支撐技術研發及應用」 項目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組織實施,由北京大學和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等牽頭完成。項目針對珠三角空氣質量精細化管理的需求,採用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多目標空氣質量調控的技術路線,構建了針對二次污染成因的閉合實驗技術方法,突破了多污染物快速在線集成監測、高分辨動態污染源清單、實時全耦合空氣質量預報和精細化區域空氣質量調控的關鍵技術,揭示了珠三角大氣二次污染的來源成因及主控因子,評估了毒害污染物潛在風險,實現了新一代多功能區域污染監測預警技術系統的業務化運行,完成了複雜工業有機廢氣控制、燃煤機組超潔凈排放和船舶尾氣控制等示範工程。在此基礎上,論證了2020和2025年珠三角PM2.5改善目標,提出了珠三角空氣質量改善路線圖,完善了珠三角大氣污染防治的區域管理機制及支撐技術體系。項目研究成果有力支撐了珠三角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及空氣質量穩定達標和粵港澳空氣質量改善的全面合作。

驗收專家組認真審閱了項目的驗收材料,在聽取項目彙報和質詢討論的基礎上,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了審核評價,一致同意通過3個項目技術驗收。同時專家建議在總結三個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成果的基礎上,協同創新,總結凝練出相應的管理機制和支撐技術體系,為全國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實踐提供借鑒和指導。

三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項目的順利實施,對中國三大重點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改善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為我國重點區域未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嘗試技術創新和精準管理體系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一吃「小臟串」就停不下來?小心美味背後暗藏隱患
義大利科學家「看見」單原子催化石墨烯生長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