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

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

草蟲雖微細,《詩經》比興,亦加寓意。

至於蟬者,荀子《大略》云:「飲而不食者蟬也。」周鼎有雕鏤的蟬形紋飾,《金石索》謂取蟬居高飲清之意。故歷代多有詩人詠之,畫家寫之。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夏日午後,蟬鳴在園林深處、山水之間。

「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洒」

——辛棄疾

「蟬」是形聲字。小篆從蟲,單聲。隸變後楷書寫作「蟬」,漢字簡化後寫作「蟬」。

《說文解字》:「蟬,以旁鳴者。從蟲,單聲。」

「蟬」的本義為一種會鳴叫的蟬科動物的通稱,古時也叫蜩、螗。古人認為蟬棲高樹,飲清露,生性高潔,像君子達人一樣潔身自好。而蟬的幼蟲經歷蛻皮的過程,有道家所謂羽化登仙的靈姿。

詩人墨客常以蟬入句。

南北朝王籍「蟬噪林愈靜,鳥嗚山更幽」,宋王安石「嗚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都是佳句。金人王特起寫「念往事,但寒煙滿目,愁蟬盈耳」一句。清人朱孝臧在《聲聲慢》里寫「寒信急,又神宮凄奏,分付哀蟬」,哀的是慈禧走避八國聯軍,出京時推珍妃下井的事。而古今為人讚賞不絕的柳三變名篇《雨霖鈴·秋別》就是以「寒蟬凄切」起興的。

雨霖鈴·秋別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以蟬為題吟詩作詞感人肺腑的似乎是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和王沂孫的《齊天樂·蟬》。

駱賓王因得罪武則天被監禁,滿懷憤郁,借蟬詠志,入木三分。王沂孫的《齊天樂》以「蟬」為副題,但通篇不見一蟬字,技巧卓絕。原來作者借秋蟬的即將結束生命來暗喻南宋敗亡之後的遺民悲慘命運,辭意逼人:「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餘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詞人亡國懷悲之情躍然紙上。

在獄詠蟬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初唐詩人虞世南的《蟬》詩:「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為藉秋風」最為生動而高遠。其景其意,令人對蟬的清貧樂觀和居高放歌的盎然風姿而動容。

但是,大抵古人認為:蟬「清高飲露而不食」,所以超凡人聖。「本以高難飽,徒勞恨歌聲」,就是為此而發。劉向的《說苑》和趙曄的《吳越春秋》,這兩位評論家也都說蟬是飲風吸露,不食人間煙火的,蟬成為了清高之士。

而詞風以沉鬱凝重見稱的辛棄疾,對於蟬卻寫得最為輕鬆:「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畫蟬

【唐】戴叔倫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

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

畫家喜歡畫蟬。

幾片貝葉或柳枝上一蟬振翅撅尾似在鳴唱,使人頓感盛夏的清涼,無盡的遐思。《史記·屈原列傳》:「濯淖汗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這是說,屈原高貴的品質像蟬蛻一樣出淤泥而不染。

畫蟬,有種類、時序、氣候、動靜、精粗之變,一俱物理生意,妙奪造化。

八大山人 · 知了圖

八大山人的《知了圖》令人印象深刻。

八大的繪畫作品給人印象最深刻的特點,一個是「少」,一個是「白」。他自題書畫作品時曾說:「予所畫山水圖,每每得少而足」。

他是處理空間布白的能手,少而能做到厚實、充滿、得趣,並善於以形寫情,變形取神,用墨簡淡,布局疏朗,意境空曠。他的畫即使著墨不多,但意境充足,這種藝術上的巧妙,使他成為水墨寫意畫獨步古今的大師。

李苦禪在評價八大山人的這幅作品時說:「你看八大山人畫的蟬,竟畫人家從來不畫的正面蟬(頭朝觀眾的),只幾點就成了。」

【唐】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漫漫長夏,悠悠蟬音,漂浮了多少滄桑歲月。

想起唐朝司空曙的《新蟬》:「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難?便覺一年老,指令萬感生。」蟬聲依舊,人非當年,使人感慨萬千。

但歲月易老,蟬聲不老。

不知何時,忽地一陣,蟬聲悠然而起,越響越遠。彷彿天際吹送一縷涼風,透過青枝綠葉,拂至窗前。「蟬噪林愈靜」,引來一味清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智慧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人文智慧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