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問劉伯溫大明氣數如何,劉伯溫掐指一算:萬子萬孫

朱元璋問劉伯溫大明氣數如何,劉伯溫掐指一算:萬子萬孫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和武侯諸葛亮一樣,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的劉伯溫,自幼便聰慧過人又勤奮好學。他的閱讀速度極快,雖沒有成語「一目十行」那麼誇張,但是一眼能看七行。劉伯溫12歲考中秀才,鄉親們都稱其為「神童」。14歲時讀字字褒貶、艱澀難懂、微言大義的《春秋》,默讀一兩遍便能闡述前人所未曾有的獨到觀點,且深切文意。劉基博覽群書,研讀諸子百家,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的愛好,潛心鑽研揣摩,十分精通。

在民間傳說中,劉伯溫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覺者、料事如神的預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說。除了聰慧過人之外,這與他得到《六甲天書》和《奇門遁甲》恐怕不無關係。

《六甲天書》是道教典籍,是一種較高等的役使鬼神之術,主要祈請六甲天神下界助法。劉伯溫在探訪程朱理學故里徽州時,得知歙縣南鄉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書》,便到覆船山的主峰擱船尖去探尋,無意之中撞見一個「世外桃源」,原來這裡隱藏著一個完整的明教社會!劉伯溫不僅得到了《六甲天書》和《奇門遁甲》,而且還結識了一大批明教聖者。劉基在擱船尖學就和掌握了豐富的奇門斗數知識,回家後就在家鄉出了名,大家都說他有魏徵、諸葛孔明之才。後來輔助布衣出生的明教教徒朱元璋推翻元朝,打敗其他起義軍,繼而統一中國。

有一日,明太祖朱元璋在內殿抱著個燒餅才啃一口,內監忽然來報,說是劉伯溫進見,太祖把燒餅蓋在碗下,召劉基進來。

禮畢,朱元璋問劉基:「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劉伯溫捏指一算,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朱元璋哈哈大笑,把碗打開。讚歎劉基神機妙算之後,又問劉伯溫自己百年以後天下後世之事如何。「你先悄悄地告訴朕,咱家能坐多長時間的江山?」

劉基略一遲疑,答道:「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正所謂天機不可泄露,像這樣的問題,說或不說,都必定要得罪皇上。劉基便說了一句隱語,當然了,那個時候誰都不可能了解劉基這句話的含義。

朱元璋自然沒有聽懂劉基話中深意,還以為這是拍馬屁,搖頭說道:「成敗興亡自有定數,何況天下本來就不是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沒有誰家能萬萬年!請儘管直說吧。」

話說到這份上,劉基也不好推脫了,但是他又怕自己實話實說,萬一朱元璋著急上火變了臉,自己這腦袋豈不是稀里糊塗就掉了。於是跪拜道:「泄漏天機,臣罪非輕!陛下恕臣萬死,才敢冒奏。」

朱元璋便賜劉伯溫以免死金牌,劉基謝恩畢,便開始以詩句謎語的方式預言未來,那就是後來被記錄整理的一代奇書《燒餅歌》。

由於天機不可泄露,劉伯溫講述的也就多是隱語,艱澀難懂,易生歧義。朱元璋難解其中深意,一再追問自己的大明江山到底能坐多久。這時候,劉伯溫便再次提到「萬子萬孫」這個詞。

「萬子萬孫層疊層,祖宗山上貝衣行。公侯不復朝金闕,十八孩兒難上難。」

朱元璋肯定還是認為「萬子萬孫」的說法是奉承,但是對於「十八孩兒難上難」這句,他理解為自己的江山能傳至十八代。

其實,劉伯溫所說的「萬子萬孫」,指的是萬曆皇帝的兒子明光宗朱常洛,孫子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崇禎),暗示著大明江山傳至萬曆皇帝的孫子即止;「祖宗山上貝衣行」,這裡的「祖宗山」,是用拆字謎語,暗指一個「崇」字,「貝衣行」,依然是拆字遊戲,單指一個「禎」字;「公侯不復朝金闕」,是指那時候所有的王公大臣不會再朝拜大明皇帝;「十八孩兒難上難」,這「十八孩兒」並不是指明朝自朱元璋往下傳十八代帝王,「十八孩兒」意喻為「十八子」,就是一個「李」字,是說將要有一個李姓之人取大明天下而代之,應該就是李自成了。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者/不文

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西廂記》張生原型,寫下悼念亡妻的千古名句,卻是一個負心郎
大雁用羽翼保護的棄嬰,成為一代茶聖,著《茶經》名揚古今中外

TAG: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