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老北京的頑主都很狂,馬未都:人家玩的那些,我這種人不夠資格!

老北京的頑主都很狂,馬未都:人家玩的那些,我這種人不夠資格!

老北京的頑主都玩什麼?

說起老北京人的玩,就不得不提到老北京的八旗子弟,也就是常說的旗人。老舍曾經在《正紅旗下》寫過,在清朝最後的幾十年,

「上自王侯,下至旗兵,旗人會唱二簧、單弦、大鼓與時調。他們會養魚,養鳥,養狗,種花和鬥蟋蟀。他們之中,甚至也有的寫一筆頂好的字,或畫點山水,或作些詩詞--至不濟還會謅幾套相當幽默悅耳的鼓兒詞。」

這是當時北京八旗子弟的真實寫照。從清朝入關一直到辛亥革命,經過了270餘年的富態生活,使得北京的八旗子弟們成為了皇城根底下最能玩的一批人,他們玩起來既能高雅,又能低俗,有精妙杰倫的琴棋書畫,也有平常百姓家的風土娛樂,可以說是當時北京乃至整個北方玩文化的代表了。

那麼,老北京中的八旗子弟到底都玩些什麼呢?

1、玩核桃

說起玩,第一要說的就是核桃。清乾隆皇帝就是一個核桃愛好者。他有幅對子,上聯:單掌托日月,下聯:一語定乾坤,橫批:江山在握。這充分體現了乾隆對文玩核桃的喜愛。

在清朝,還流傳了很多關於文玩核桃的詩句,如:"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周身氣血涌,何年是白頭"。在當時,文人雅士在弄墨之後,清茶之餘就在掌間把玩兩下核桃。

慢慢的文玩核桃成為了文房擺件的一項,也被當時的文人歸到四雅之一。官員中玩核桃之風更甚,誰手裡要是有一對好核桃成為了當時身份和品位的象徵,之後商人也進入到了收藏核桃的行列中,很多人不惜用重金求一對品相完好的核桃。京郊更是有幾棵核桃樹成為了御用核桃樹,每年產的核桃都要進貢到宮中。

2、玩鳥

這裡說的玩鳥,不是簡簡單單的拿個放著鳥的鳥籠子就完事的。北京人的玩鳥真的是十分講究的,百靈、紅子、柞子、畫眉、黃鳥、靛頦兒等是叫音兒;

另有老西兒、太平鳥、灰兒、皂兒等是打彈叼旗的。要說最講究的就是「養百靈」。「養百靈」分為南派和北派,北京人大多數都是北派的,北派百靈要嚴格遵守「十三套」的鳴法,如果要真的細說能說上幾天幾夜。

老北京玩鳥風行到什麼地步呢,當時全北京所有的茶館都有專門給鳥備的「位子」,老北京人對玩鳥這件事真的可以說是如痴如醉。

3、玩蟲

斗蛐蛐似乎是賈似道為始祖,但老北京人將其發揚光大。每到秋天,各位玩兒蛐蛐的大爺派僕人四處正式的下戰表,美其名曰:「樂戰九秋」。

接到帖子者,也必鄭重地帶著自己的愛將赴會一戰。逗蛐蛐的「探子」應該用老鼠的鬍鬚,但有兩派在對用母鼠的須子還是用公鼠的須子上一直有分歧。

玩蟲的另一絕境就是冬天孵化蛐蛐,此蛐蛐不是為了逗,而是為了聽其鳴叫。也就是現在常說的養冬蟲。

4、玩葫蘆

說起玩蟲,就得提到老北京人的另一個愛好,玩葫蘆。玩葫蘆在當時的社會可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起的,即便是八旗子弟,在清朝初期也不一定玩的起葫蘆。

清代制匏工藝頗受皇家重視,康熙皇帝玄燁曾在瀛台的豐澤園內種植葫蘆,並設專人管理。在宮廷的督造下,生產出諸多清朗典雅的模製匏器,其製作工藝精巧,產品種類紛繁,領導標新,風神別具。

清代中期後,火畫、壓花、刀刻等制匏工藝相繼出現,也使得老北京人玩葫蘆到達了一個巔峰時代。

5、玩鷹

有清以來自宮廷漸入民間,完鷹之風大勝。它多少帶有北方游牧民族尚武涉獵的遺風,這是滿族人和蒙古人的世代習俗。那時有專以捕鷹為生的鷹戶,每年要向宮廷交納賦稅丁銀,如果交鷹,則可將鷹折銀抵消賦稅。

據說捕捉一隻「海青」(又叫海東青,最名貴的鷹種)獻給朝廷,可以折銀三十兩,另外還賞銀十兩、毛青布二十匹。但是當時玩鷹是屬於皇宮貴族的專屬,其過程十分複雜,比養個人要金貴的多,一般的八旗子弟也未必可以玩的起。

6、玩風箏

放風箏沒什麼太多的講究,比賽誰做得精巧罷了。但八旗無聊至極,專門發明了一種叫做「鏢坨」的東西,就是類似釣魚一般,甩出去一個帶刀片的鉤子,專門鉤住別人的風箏線將其割斷。

八旗大爺也不和一般的放風箏的使壞,專在前三門一帶隔著皇城和宮內的太監放的風箏較勁。牆內有風箏,牆外必聚著一幫八旗子弟給人家搗亂,最後發展到隔著皇城城牆大罵不止。這幫人仗著自己的身份不怕一般的官吏,直到有人揚言「賊人丈量皇城,居心不良」後才散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剛菩提網 的精彩文章:

大小金剛菩提一手貨源實力批發商!拿貨的請關注!
有一種病,叫別人家的手串最美!

TAG:金剛菩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