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操以區區2萬疲憊之師力克袁紹10萬大軍,袁紹究竟輸在什麼地方

曹操以區區2萬疲憊之師力克袁紹10萬大軍,袁紹究竟輸在什麼地方

東漢末年的三大戰役各有各的歷史價值:官渡之戰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統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戰則徹底碾碎了這種可能,初步架構了三國鼎立之格局;隨著夷陵之戰(或叫猇亭之戰)劉備的慘敗,三方均元氣大傷,誰也奈何不了誰,三國博弈的歷史才真正開始。

正史上,官渡之戰爆發於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

在這之前的199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威勢大增;袁紹兼并公孫瓚,得了幽、冀、青、並四州,雄踞河北,意欲南向以爭天下。斯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序幕由此拉開。

次年正月,雙方在官渡一帶展開了長達八九個月你死我活的大會戰。結果,曹操以區區兩萬疲憊之師(一說三萬)力克袁紹,「乘勝席捲,將清河朔」,將北方之地盡收囊中,完成了地區統一。

但在這一時期的實力對比上,嚴格來講,袁紹是要佔據很大優勢的。因此,公元199年,袁紹以10萬精兵南下進攻許都。也由此拉開了官渡之戰的序幕。其實在一開始,曹操在參戰的兵力對比上就處於明顯劣勢。

《三國志》中描述,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稱曹軍此時兵員不足萬人,且有不少傷兵。但根據歷史的考證,在官渡之戰,袁曹雙方的兵力對比大約在5:1左右。也就是說曹軍兵力在2萬人左右。

當時,兩軍對峙官渡,此時曹操外境困難,前方兵糧具缺,士卒疲乏,後方也不穩固,曹軍幾乎無心再戰。但謀士荀彧的開導,讓曹操穩住陣腳一面加強防衛,一面命護送補給的任峻縮短補給的時間。以求穩定軍心,背水一戰。

在面對袁紹10萬大軍的時候。強攻也無異于飛蛾撲火。因此,如果能以一支偏師奇襲袁紹。也許可動搖其軍心。而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古至今,戰爭比拼的除了勇氣、智謀、意志之外,打得更是後勤。此前曹仁、史渙在曹操的授意下就曾成功截擊過、燒毀過袁軍數千輛糧車,增加了袁軍的補給困難。

同時,199年10月,袁紹令淳于瓊率兵萬人護送軍糧至袁軍大營以北約二十公里的烏巢。恰巧這時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向曹操獻計用輕兵奇襲烏巢,燒其糧草。抓住機會的曹操親率5000兵馬,假扮袁軍,利用暗夜抄小路奔襲烏巢,併火燒袁軍糧草。在軍隊聽聞糧草盡毀,軍心徹底被動搖,內部分裂,大軍潰散。袁紹無奈只得撤兵。

此後,袁軍再無還手之力。曹操以2萬人擊潰袁紹10萬人,可以說,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一統北方的基礎。

就《三國演義》的敘述而言,官渡之戰這個橋段並不如赤壁之戰寫得精彩,但其中的勝敗原因,特別是雙方主要領導人的馭臣之術及其產生的迥異後果,足以讓我們不必親歷刀光劍影,也能從中汲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儘管當時後世學人多有總結,唯其「多有總結」,才更值得我們去重視。

曹操的成功,只是抓住了戰機,兵少但會治軍,袁紹方面差一點,他倆於政治上都只代表著大地主,大官僚,這一戰正然互掐罷了。

易中天的看法,曹操沒有想好,也只先砸爛了再說,建起一新的豪宅,姓了曹,怎麼裝修,還沒有琢磨。

對不法地主和豪強,不客氣,給社會帶來一絲絲清新空氣,能讓這個社會看到一線希望,也就到此為止了。

一個形象的例子,就是他在對待士亡法中的表現,士兵失蹤亦被定性為逃跑,其家人也會遭到連坐。

當曹操面對他們,他們哭著求情,並說明原因,得到曹操的同情,於是下令縱之而去,而於法不容,終於被捉住,曹操嘆息而已。

法有明條,曹操並不能改變什麼,這就是法律的繼承性,他想做的只昌社會改良,而有時也有心無力。

統治階級的殘酷一向如此,曹操也許能改變的只是清明禁止冷食,能改變的盜嫂受金一樣可以得到重用,亂世重典,要維護的王道尊嚴,不只在世道人心,法律決定了這個階級的意志。

抑亦人謀

諸葛亮論官渡之戰,輕輕四個字,「抑亦人謀」,什麼意思?不只戰術的勝利,更在於政治的勝利。

三個智士。說到政治上的勝利,首在用人,官渡相爭,以為三個人相當重要。

一是荀彧,二是荀攸,三是許攸,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曹操戰前的心懷猶豫,來自於袁紹陣營的荀彧替曹操分析,以為曹操在器量、智謀、武力和品德上,均遠遠過於袁紹,一定能戰而勝之,沒有什麼可猶豫的,這對曹操來講,不只是鼓勵,可以說說穿了袁紹的外強中乾,你怕他做甚哩。

當戰爭打至膠著狀態,戰力和財力出現不能支撐之時,曹操戰鬥意志發生了相當大的動搖,在前線第一個問的就是荀彧,面對決戰,一旦發生潰敗,有一敗塗地的危險,不惜幾百里加急,有此一問,可見曹操對他的信任程度之高,那意思相當淺顯,何去何從,必須有此一決。

荀彧的原話,我軍還沒有到達山窮水盡的境地,我難敵人也難;此時後退,誰先退誰將陷於大被動;這是關鍵時刻,往往在這種時候,敵人必將暴露出弱點來,誰能抓住戰機,必能一擊而勝。

是以曹操一下子就轉過彎來,烏巢一舉,大獲全勝。

一戰定北方,建安十二年,曹操在封功臣時,公開地講,「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

可見荀攸是僅次其叔荀彧的肱股與腹心之臣。在《三國志》中,荀攸正是曹操幕中參謀長,曹操每有謀,荀攸多所籌,這才有史家明載,「太祖目攸而笑」,偵察報知袁家運糧車至,荀攸即薦徐晃破之。

這荀攸不是一般人物,曹操也每以非常人視之,可以說,官渡決戰,荀攸發揮了至關重要的謀劃作用。

再者就是許攸了,都明白,多年過去,許攸還在得意忘形地對曹操說,不是我的話,你能有今天嗎。

曹操只好苦笑,點頭稱是,可見這個許攸暴露了袁紹布防的老底,可以說是致命性的。

政治的勝利,曹操的勝利是多方面的,應該說,他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屯田什麼的,相當之好,以後吳蜀皆有仿效,致於人謀,我也是洞及冰山一角,他相當會用人,三國的戰爭,你看吧,重在用人,大爭之世嘛,袁紹這點確實比不了,是以敗下仗來,許攸陣前投敵,給其造成了極大傷害。

所以說,曹操的勝利,不謂無因,袁紹多方面比不得,曹操征徐州,田豐就建議直擊許都,可是袁紹直以小兒為病,輕錯了多少這樣的機會。

以是論之,劉表也是,天下無看客,政治鬥爭從來你死我活。

因是可以這樣講,在此之前,袁紹不是沒機會,只是猶猶豫豫,坐失機會不再。

袁紹的敵人,當其時只有公孫瓚一個自守之賊,而曹操則四處征戰不休,弄來弄去,袁紹一個也沒逮著,怪得了誰呢?

機會只給有準備之人而設,袁紹沒抓住,只能使良機白白溜掉。他是次與曹操較板,完全是判斷錯誤。

照田豐的意思,自己實力這麼強,完全可以尋機破曹,幹嗎要決死於一戰?以為這是有道理的。

謀士的話,這麼重要,他卻聽不進去,一意孤行,這個叫什麼?

軍事冒險。幹嗎非要在此一舉,沒這個必要嘛。

曹操勝利,如果說是僥倖,那麼袁紹的失敗則是必要的,好勇鬥狠只能是一時,只能將自己身置險境不可測之地。

相反,身處劣勢的曹操,既知早晚必有一戰,不如賭一把,來個決戰決勝,是以他以不大的代價,換得了極大的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被崔永元爆料牽出來的誰,上了國際刑警紅色通緝
劉備入蜀奪取益州後,為什麼選擇讓關羽留守荊州

TAG:掌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