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甲午海戰,導致北洋水師失敗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麼?

歷史上甲午海戰,導致北洋水師失敗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麼?

19世紀60年代,中國開展洋務運動。1874年,日本以「保衛當地僑民」為借口,派兵登陸台灣,清政府以僅有的軍艦趕到台灣將其驅逐,這件事情,引起了清政府對日本的高度警惕,隨後便進行了海防大籌議。在這次會議上,李鴻章以「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強敵」的論據上書。於是清政府就決定,每年撥出四百萬兩白銀作為經費,實際用在購買軍艦的款項,每年只有一百萬兩,當時,清朝水師計劃分為三支,這三支分別為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和粵洋水師。因為北洋水師負責守衛京師,所以奏准優先順序全力建造。

1875年5月30日,清政府諭令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李鴻章通過總稅務司赫德,在英國訂購了4艦鐵甲艦。1879年,向英國訂購撞擊巡洋艦「揚威」號和「超勇」號。1880年,李鴻章派李鳳苞出使德國,以三百萬兩白銀,向德國伏爾鏗船廠訂購鐵甲艦「定遠」號和「鎮遠」號。

1881年,先後選定在旅順和威海衛兩地修建海軍基地。後來,李鴻章又在大沽建造船塢一所。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李鴻章又分別向英國、德國訂購巡洋艦「致遠」號、「靖遠」號、「經遠」和「來遠」號。1888年1月29日,中國自行建造的「平遠」號裝甲巡洋艦,在福州船政局下水。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軍正式宣告成立,並於同日頒布施行《北洋海軍章程》。

1891年,戶部上奏《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停止購買海軍軍械兩年。至此以後,北洋水師未能新增一炮一艦。因為這幾年正是世界海軍技術突飛猛進之時,所以建成初期的北洋水師雖然強大,但是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水師多年沒有新艦入列,且不少舊艦又使用過量,可以說這時的北洋水師,除了總噸位高以外,各艦的航速、火炮的射速皆落後於日本。

1894年中日海軍情況對比如下:鐵甲艦,中方有2艘,日方沒有。裝甲巡洋艦,中方有3艘,日方有1艘。防護巡洋艦,中方有3艘,日方有8艘。口徑為200毫米以上火炮的裝備數量為,中方有31門,日方有15門。口徑為200毫米以下火炮的裝備數量為,中方有230門,日方有140門。速射機關炮,中方有244門,日方有294門。魚雷發射管,中方有39具,日方有43具。艦艇航速方面,中方艦艇平均航速11.48節,日方艦艇平均航速12.84節。另外,聯合艦隊主力艦,採用的都是比較新的設計,實戰性能遠遠強於北洋水師。

另外,各艦的指揮員水平也較差。北洋水師的將領,大多數是福建船政學堂駕駛班早期畢業生。由於早期辦學水平不足,所以他們在船政學堂僅接受簡單的英文、演算法、駕駛、測算、槍炮操法培訓。1877年春,清政府在福建船政學堂第一、二屆畢業生中選出12人的海軍留學生,打算進入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培訓。但其中劉步蟾、林泰曾、蔣超英三人到英國後僅上艦實習就結束訓練。而黃建勛、林穎啟、江懋祉三人未通過入學考試,也只參與上艦實習。入校學習的只有包括嚴復的六人。而留學生監督官李鳳苞向清廷稟報卻說了謊,他給清廷稟報的成績排名是「甲等:劉步蟾、林泰曾、嚴復、蔣超英;乙等:薩鎮冰、方伯謙、何心川、葉祖珪;丙等:林永升、林穎啟、江懋祉、黃建勛。」由於成績排名靠前,所以劉步蟾、林泰曾成為北洋水師的主要將領。在這種情況下,北洋水師焉能不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陸歷史趣談 的精彩文章:

元朝歷史是中國歷史嗎?有人說是外族入侵統治中國,真相是這樣的

TAG:陸陸歷史趣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