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蕭條時期蘇聯為何能從落後的農業國逆襲為一流工業強國

大蕭條時期蘇聯為何能從落後的農業國逆襲為一流工業強國

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蘇聯,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強大的工業和軍事力量。作為可以和美國比肩的世界一流工業強國,蘇聯的工業實力是非常強大的。不過上世紀30年代以前,蘇聯可不是這個樣子,30年代以前的蘇聯其實工業非常落後,其工業產值僅僅位居世界第五,工業產能和龐大的體量完全不成正比。嚴格的說,蘇聯當時其實還只是個落後的農業國家,頂多算半個工業國。但在大蕭條短短的幾年中,蘇聯的工業實力急劇增長,到1932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蘇聯的工業產量已從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蘇聯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工業的崛起,實現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蛻變。那麼蘇聯為何能逆襲為世界第二工業強國?

第一,得益於獨特的政治經濟體制。和西方國家不同,蘇聯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這種經濟制度將資源和生產全部納入了國家管理,使得國家經濟和工業生產井然有序,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工業能力,並降低了大蕭條對蘇聯經濟的衝擊。同時,當時蘇聯正處於公有制經濟與民營經濟相結合的階段,有限的私營經濟又使得蘇聯經濟保持了較強的活力,這是西方比不了的。此外,蘇聯的經濟比較落後、對外依存度不高,所以受到大蕭條的影響不大。因此出現了歐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一片狼藉,而社會主義蘇聯卻一枝獨秀的局面。事實上,美國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蘇聯的發展模式。正是這種此消彼長,讓蘇聯脫穎而出,所以蘇聯僅僅用了幾年時間,其工業實力就超過了英法等歐洲傳統工業強國,從傳統的農業國一躍成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

第二,蘇聯充分利用了大蕭條中西方轉移剩餘資本和產能的契機。由於西方工業強國的工業和經濟遭到了重創,大量剩餘產能和資金無法消化,所以不得不向外尋找出路。當時經濟一枝獨秀的蘇聯無疑是最佳的轉移目的地,而蘇聯人又對這種資本和產能的轉移持有歡迎的態度,甚至可以說蘇聯人求之不得,所以雙方一拍即合,進行了密切的合作。隨著西方資本和工業技術以及人才的湧入,蘇聯的工業飛速發展。美國和德國在轉移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國人幫助蘇聯建立汽車廠、拖拉機廠等一大批蘇聯急需的廠礦企業。二戰中著名的T34坦克就是建立在美國人援建拖拉機廠基礎之上的。德國人幫助蘇聯人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工業,兩國進行了密切的軍事合作,讓蘇聯的國防工業和軍事力量突飛猛進。在美國、德國等西方國家的幫助下,蘇聯取得了一大批西方的技術和裝備,完善了自己的工業體系,一躍成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

第三,蘇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發展潛力巨大。在蘇聯成立之初,蘇聯遭到了西方國家的干涉和圍堵,加上沙俄底子比較薄弱,所以在發展初期陷入了困境,工業沒有什麼發展,經濟仍然以農業為主。不過大蕭條前,蘇聯已經通過農業和經濟開發積累了大量的資本,開始走上正途,開始了工業化,大蕭條時期正是蘇聯工業化的一個爆發期。同時,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顯著優點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特別是在建設時期,社會主義體制是國家建設的一個強力助推器。大蕭條中,隨著國外資金和技術的湧入,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很快顯示出優越性,蘇聯的潛力被充分激發出來,所以工業出現了飛速發展的局面,讓西方世界驚嘆不已。1928年,蘇聯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但到1932年工業產值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工業強國。當時的法國《時報》寫道:「共產主義正在用極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業……布爾什維克在和我們的比賽中成為勝利者。」

參考資料:《俄國革命—蘇聯史(第一卷)》、《蘇聯的工業化》、《劍橋歐洲經濟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寂寞的紅酒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多少援助,蘇聯為何要援助中國
古代風靡一時的蹴鞠為何會毀於清朝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