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關村:縱有許多第一,仍在奮進前行

中關村:縱有許多第一,仍在奮進前行

這裡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第一個國家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

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第一家不核定經營範圍的企業,第一家無形資產占註冊資本100%的企業……

改革開放40年來,中關村得過許多第一,從電子一條街轉變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如今,這片空間規模達488平方公里、跨行政區域、有著多家高科技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產業功能區,在推動國家科技經濟發展上,依然在奮進前行。

「我們能有今天,就是因為體制創新」

如何把高校實驗室里出的科技成果進行轉化?

將知識產權一次性賣給企業——這是以前常見的做法。

這樣做有其弊端:有些企業沒有足夠的能力對這些科技成果進行後續試驗、開發、應用,因此無法形成新產品、新工藝等,這意味著,科技成果沒有得到很好轉化。

成立專門的技術轉移中心,「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北京理工大學給出了答案。

北理工鼓勵和支持教師創新創業,提出「產學研師」合作新理念,建立「學校科技成果入股+股權獎勵+教師現金入股」的學科性公司。

2009年,北理工第一家學科性公司——由學校和毛二可院士創新團隊共同設立的北京理工雷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將一大批軍工技術成果轉化為拳頭產品,廣泛應用於國防、反恐、安全等領域。理工雷科成為中關村第一個實施科技成果入股股權獎勵的成功案例。

「學校作為科研機構很難直接去做轉化,外面的企業又未必有能力做好轉化,所以學校和教師一起做公司來進行轉化是最好的方式。」雷科防務副總經理高立寧告訴《工人日報》記者,「因為最了解這些科技成果的人,還是學校的科研人員。」

幫助教師成立學科性公司,促成科技成果轉化,是北理工技術轉移中心的專職工作。「光是一個雷科成功,不代表這個模式成功。」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戴斌說,他們進行了持續探索,2010年以來,共創辦學科性公司15家,轉化學校科技成果50餘項,技術作價8500萬元。學科性公司的轉化模式讓團隊成員共享轉化收益,這讓科研人員更加安心從事基礎研究,也提升了學校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的能力。

「我們能有今天,就是因為體制創新。」戴斌說。

北理工技術轉移中心是中關村作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探路者的一個縮影。北京大數據研究院、中關村進境生物材料檢驗檢疫監管北平台、中關村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大廳等機構突破傳統開展的體制創新,為創新發展提供了更深厚的土壤。

「要麼全球領先,要麼可替代進口」

技術創新改變的不僅是社會的面貌,也可能是某些人的命運。對於惡性腫瘤患者而言,副作用大的放化療在未來將不再是治療的唯一選擇。

治療效果好、損傷性低的綠色物理療法,正成為腫瘤臨床醫學的熱點和發展前沿。將低溫生物醫學工程和醫療電子設備相結合,海傑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研發出複合式低溫冷凍消融手術治療系統(康博刀),用於腫瘤微創治療。

「康博刀的適用範圍是除空腔腫瘤外的所有實體腫瘤。」海傑亞創始人黃乾富說。康博刀歷經10餘年科技攻關研製而成,已於2017年取得國家三類醫療器械證書,正在批量生產並上市銷售,這打破了美國和以色列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

「在腫瘤微創冷凍領域,相比於美國和以色列的氬氦刀,康博刀使用液氮等極易獲取的耗材取代價格昂貴的氬氣、氦氣,成本大幅下降。」海傑亞副總經理黃文明說,康博刀造價相對低廉,可下沉到縣級二甲醫院,普惠廣大患者。

作為中國的「創新名片」,中關村孕育了諸多世界領先的技術。據統計,中關村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8萬件;在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晶元、無人駕駛、高清和液晶顯示技術等領域走在國際前列。

現在,以人工智慧、大數據、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等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術,重大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技術,以石墨烯、液態金屬、量子通信等為代表的顛覆性材料技術,是中關村前沿科技企業聚焦的三大領域。

近兩年,中關村通過「全球選拔、公開路演」的方式選拔出51家前沿技術企業,總估值超千億元。它們代表了中關村技術創新的最前沿,也將引領我國科技創新的方向和潮流。

「這兒的前沿技術要麼全球領先,要麼可替代進口。」在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中關村前沿科技與產業服務聯盟秘書長竇彥莉一面向記者介紹各家高科技企業的創新成果,一面重複著這句話。

「積极參与國際標準制定,擁有更多話語權」

柏林時間2018年4月11日,北京深知無限人工智慧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柏林設立歐洲研究院,並與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簽署技術合作協議,在人工智慧項目聯合研發、知識產權和技術合作、人才培養、中德遠程測試平台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

德國人工智慧研究院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非營利人工智慧研究機構,此次簽約,該研究院正式向深知無限轉讓多語言文本關係抽取技術DARE的技術使用權、專利和相關知識產權。

深知無限總經理張寒燕介紹,自2017年以來,他們便積極拓展與國際頂級人工智慧機構的技術合作,引進國際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組建跨國研發團隊。

致力於打造下一代互聯網領域基礎技術公共服務平台的北京天地互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成立以來的20年間,也摸索出一條兼顧自主研發和開放合作的國際化之路。

天地互連自2001年起,每年舉辦全球IPV6峰會,並於2016年將峰會升級為全球網路大會。現在該系列會議已成為網路技術領域重要的國際交流平台和發展趨勢風向標,在下一代網路技術的產業化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

此外,天地互連還通過在互聯網國際技術組織中擔任核心職務,發揮更大影響力。天地互連董事長劉東在連任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標準委員會(IEEE-SA)董事期間,主導推動了基於「物聯網/互聯網+智慧能源」的IEEE1888系列標準,對能源互聯網的產業化提出了前瞻性的標準規範。

「互聯網是中國數字經濟的載體,我們要積极參与國際事務,積极參与下一代互聯網國際標準制定,擁有更多話語權。」劉東說。

中關村立足北京,輻射全國,影響全球。中關村聚集了300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或研發中心,中關村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或分支機構近千家,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鏈接全球創新網路的重要節點和國際知名的創新創業活躍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要點online 的精彩文章:

網上自學打美容針 涉嫌銷售假藥被捕
連戰率台各界參訪團抵京

TAG:新聞要點on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