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去年賺了1.18萬億!如果是你,會買銀行理財嗎?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Mario Takes A Walk
The Ultimate Jesse Cook
Jesse Cook
00:00/03:47
根據央行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增加9萬億元,而同期的人民幣貸款卻增加9.03萬億元。由此可看出,在存貸業務這一塊,銀行已經是在入不敷出了。而在傳統的存貸業務越來越難開展的情況下,銀行的理財業務卻做的風生水起,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向銀行理財這一塊。
根據中國銀行業副會長表示,截至2017年末,銀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達到了29.54萬億。這個規模是公募基金的2倍還多,而很多投資者喜歡的貨幣基金,其規模僅只有銀行理財產品存續額的四分之一還不到。除了規模龐大之外,銀行理財產品去年在收益上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2017年全年為投資者實現的收益達到了11854.5億元,收益增幅達21.5%。如果按2017年的銀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來計算的話,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達到了4%,比定期存款利率可要高了不少。銀行理財產品表現如此高光,豈不是要讓銀行存款業務更難做?
為什麼投資者不愛存款,卻愛買銀行理財?
首先,肯定是出於利益的驅使。目前的銀行存款利率處於歷史最低位,即便各銀行存款利率有所上調,但仍掩蓋不了利率低的事實。把錢存銀行,收益率或許連通脹都跑不贏。跑不贏通脹就意味著錢在貶值,但誰也不願看到自己的錢貶值。因此,收益率更高的銀行理財產品,就成了銀行存款的替代品。
其次,銀行理財產品的安全性相對較高。銀行理財的配置方向以低風險的資產為主,雖然這會使得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不會太高,但風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對於那些從銀行存款轉投過來的投資者來說,對風險的大小是比較看重的。而銀行理財產品的整體低風險,正好迎合了他們的口味。
再次,銀行理財產品背靠銀行這顆大樹,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在很多投資者眼裡,把錢放在銀行仍然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雖說銀行倒閉後理財產品里的錢不會賠付,但哪怕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時,也沒見有一家銀行倒閉過,所以沒必要擔心銀行倒閉。而只要銀行沒倒閉,那自己的理財資金就是相對安全的。另一方面,銀行理財可以藉助銀行的龐大資源和廣泛的渠道吸納資金。市場中流通的資金,不管以什麼形式存在,絕大多數都會流向銀行系統,而銀行只需要稍加引導,就能讓在銀行閑置的資金流向銀行理財產品。所以對銀行理財來說,根本不需要為資金來源犯愁。
最後,銀行理財也在適時做出改變。相比銀行存款的相對固定化模式,銀行理財能更好的針對市場環境、投資者需求等變化而變化。比如投資者想要一款能不讓本金受到損失的理財產品,銀行就可以推一款保本理財產品;投資者想要一款可以隨存隨取的理財產品,銀行就可以推出一款現金管理類產品;而在資管新規後保本理財要逐漸退出市場時,銀行就推出一款結構性存款來代替等等。
總而言之,銀行理財產品能根據環境和需求的變化做出適時變化,就能更好的滿足市場和投資者的需求,自然就能更受投資者歡迎。雖然銀行在吸收存款上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但在銀行理財這塊也算是打了個翻身仗。
想賺錢就關注希財
掃碼進入「希財」公眾號
獲取今日最新理財內容
-END-


TAG:希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