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蔣介石几次被迫下野卻安然無事?全靠通電下野這個政治神器

為什麼蔣介石几次被迫下野卻安然無事?全靠通電下野這個政治神器

熟悉歷史的人們都知道,在近代歷史中,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曾先後統治中國。在1912年至1928年期間,北洋軍閥竊取了革命果實,實際統治了中國。1928年,在經歷中原大戰和張學良東北易幟後,國民黨基本統治全中國,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然而儘管這兩個政府實現了統一,但是黨內派系複雜,經常打仗。但儘管戰事頻繁,卻基本不會有大佬因此身死,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時期,有通電下野這個神器。

首先,通電下野的意義是通過電報向國家宣布,自己讓位不再擔任官職,一般只有在自己的鬥爭失敗後。在混戰期間,軍閥將不可避免地戰敗的尷尬。例如中原戰爭後閻錫山戰敗,他選擇通電下野作為解決方法保住了性命。如果閻錫山堅持戰爭,那麼很難保證晉綏軍隊不會戰鬥。

事實上,中華民國的權力下降並不罕見。 蔣的第一次通電下野是在北伐戰爭之後,在桂系和何應欽的逼迫下選擇下野;第二次是「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在政治高壓下不得不如此,第三次解放戰爭大勢已去,國民黨敗逃台灣。如果中華民國的軍閥被擊敗或遇到瓶頸,如果他們無法突破,他們會選擇通電下野來獲得喘息之機。只要你能牢牢掌握軍隊,那麼通電下野是你最好的選擇,只要你想回來,你就可以回來。當然,也確實有一些這麼做之後就沒音訊了。

因此軍閥之間漸漸形成了通電下野投降之後不得清算。

中華民國的政治環境相對寬鬆,他們都尋求找到拯救國家的出路。雖然彼此的道路不同,但最終的目標是國家的繁榮、。軍閥混戰通常是為權力而鬥爭,並不是故意針對軍閥或軍閥家族。因為這是一場內戰,所以沒有必要你死我活。只要你投降通電下野,一般不會追究。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自網路,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熊看史書 的精彩文章:

那位協助蔡鍔將軍逃離北京的紅顏小鳳仙結局如何呢?看完不免令人唏噓
結婚前宋美齡曾向蔣介石提出三點要求,第三個大多數男人都無法接受

TAG:大熊看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