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張學友演唱會「八殺」逃犯竟是路過網友,原來抓逃犯的是它?

張學友演唱會「八殺」逃犯竟是路過網友,原來抓逃犯的是它?

張學友「8殺」逃犯背後,是中國人工智慧視覺識別技術從「人臉識別」到「跨鏡追蹤」飛躍,其背後,既是社會管理方式的變革,亦是一場新的資本角逐。

文 左異

編輯 何吾

圖 視覺中國

無論走到哪兒,張學友都能為中國公安抓捕逃犯做貢獻。

從今年4月至今,在南昌、贛州、嘉興、金華、威海等地舉辦的張學友巡迴演唱會上,已有八名逃犯落網。

當然,誰都知道,「逃犯剋星」並不真是張學友本尊,而是守在演唱會門口安檢系統中的「人臉識別」技術。

嘉興演唱會入場監控片段

逃犯也並非只在演唱會門口才被抓。河南的火車站,瀋陽的地鐵站,甚至召開互聯網大會的烏鎮里,都有逃犯被「盯」上而落網。

僅在2017年的青島啤酒節上,人臉智能識別系統就識別抓獲了25名網上逃犯。此外,還成功比對涉毒前科人員71名,抓獲吸毒人員19名,預警有扒竊前科人員37名,當場抓獲扒手5名。

如此看來,逃犯並不是偏愛演唱會;愛喝啤酒的,似乎更多些。

火眼

2015年成立至今,已有2065名疑犯,在雲從科技其與警方的協作中落網。這家誕生於3年前的人工智慧公司,也是目前與中國公安系統合作最深入的公司。

雲從科技的誕生,源於2013年導致15人死亡的巴楚暴力恐襲事後,新疆安防加強的需求。此項重任,最終落肩在中科院。

李夏風所在的中科院人臉識別中心,擊敗自動化研究所等精英團隊,前往喀什及克州等敏感地區,指導安防升級。

火眼系統演示圖

這直接催生了領航業內的雲從科技。

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確定,雲從科技、科大訊飛、百度及騰訊,共同承擔「人工智慧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任務。

2018年1月,雲從科技在與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共同宣布承擔「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系統產業化及應用項目」建設任務的同時,又與中國公安大學「安全防範技術與風險評估公安部重點實驗室」聯合成立了「智能視頻分析研究中心」。

李夏風如今已是雲從科技研發總監。他向火星試驗室坦陳,在此前公安部的相關測試中,雲從科技研發的「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路模型」演算法,領先國外10倍;未來可期中,雲從科技希望的,是「改變世界」。

具體而言,在2億張以上的圖像底庫檢索中,雲從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可實現秒級數據返回。在人像解析實時比對中,高峰處理能力不低於每秒1800張。其中,證件照首位命中率高於99.1%,盤查照首位命中率高於95.3%。

圖像底庫檢索

雲從科技戰略總監姚志強介紹,這些漂亮的數據,已落地於29個省級行政區上線的「火眼」實戰系統。

「火眼」意味著「金睛」。姚志強介紹,雲從科技對人臉識別的細分解釋極為嚴苛:齊劉海遮擋眉毛、頭髮遮擋眼睛;戴普通眼鏡、戴墨鏡、戴彩色眼鏡;戴棒球帽、戴雷鋒帽、戴普通帽、戴頭戴式耳機;微笑、大笑、瞪眼、閉眼、張嘴、歪嘴、吐舌頭……任何一種遮擋方式和表情的人臉,都能夠檢測。同時,對光照、角度、表情、遮擋、年齡變換、高密度人群等情況下,人像識別能力依然具備高準備率——「差一字就不全面」。

以嫌疑人X為例,火星試驗室體驗火眼發現,首先,通過「全程布控」,系統內所有攝像頭短暫運行一次月度監控數據,隨即可顯示X的常規住地或落腳點。

再將X的照片導入「檢索管理」,則能精確定位具體轄區及街道的X出沒記錄。同時,亦可對X在任意點位和任何時段的篩查結果做出深度分析。

如此,張學友「8殺」逃犯般的、嫌疑人X的「現身」,易如反掌。或正因為此,雲從科技官網首頁,開篇所展示的,就是美劇《疑犯追蹤》中的片段:通過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瞬間識別鎖定一條街上所有行人。

美劇《疑犯追蹤》截圖

但火眼能夠金睛,必須基於龐大且不斷補充的底層資料庫。雲從科技所具備的優勢背後,是自2005年全面推進的國家工程。

天網

2004年,公安部確定北京、杭州、濟南、蘇州為「報警與監控技術系統建設」試點城市。次年,相關意見發布,將該系統建設推及全國。至2010年,公安部再明確進度:2013年末,全國系統「基本建成」。

2016年,國家發改委及公部等九部委聯合發文,提出目標:2020年,基本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

這一國家工程即「天網」。2017年中宣部與央視聯合製作播出的紀錄片《輝煌中國》中,對此描述道: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監控網路,視頻鏡頭超過2000萬個。

2014年12月22日,武漢「天網二期」視頻監控工程在武昌首批正式啟用,增加夜視攝像頭

但不止於此。

2017年,作為天網工程的延伸,以縣、鄉、村為重點的「雪亮工程」正式提速,並於2018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安徽省寧國市所轄一村鎮派出所負責人對火星試驗室表示,經市公安局支持,鎮政府所處村街在2017年安裝監控攝像42個,今年將新增30個。

派出所負責人深刻感受到攝像頭的優勢:村民糾紛更易解決,即使在最基層,若遇「不和諧事件」,亦能迅速對接天網工程,進行及時處理。

天網及雪亮工程的實現,需強大的財力支撐。騰訊《今日話題》曾援引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蘇光的觀點認為,僅天網工程的全國聯網,公安部的投入就超2000億元。

2005年至今,各地的天網工程建設耗費更難以統計。

各地的大街小巷都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天網)

以新疆為例,2017年的天網工程建設中,中標過億元的項目就達30個,金額近144億元。而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以天網及雪亮工程為主的安防產業規模為5400億元,未來5年,其市場需求增速應會保持在10%-20%。預計到2022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12491億元。

另據在天網工程中,主營前端設備的海康威視(佔據全球安防攝像頭26%的市場份額)年報,其2017年銷售收入達419.0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22%;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94.11億,較上年同期增長26.77%。

2000萬個攝像頭所獲圖像,為雲從科技提供不斷演練提升其演算法性能的基礎數據。

得益於此,雲從科技的火眼等系統再度實現升級,其核心技術,為跨鏡追蹤。

跨鏡追蹤

跨鏡追蹤,主要解決的是跨監控、跨場景下的行人識別與檢索。

姚志強解釋道,作為人臉識別技術的補充,跨鏡追蹤致力於依據穿著、體態、髮型等信息進行動態識別。在無法獲取較為清晰的人臉圖像情況下,從「識臉」到「認人」,就顯得至關重要。

AI人臉識別技術示意

簡單說,跨鏡追蹤技術,可自頭部、肩部、手掌、腳掌等人體「關鍵點」,通過姿態識別出個體。

而且,聯網的各攝像頭,會跟蹤分析指定監控人在不同場景下的行為,並截取拼接,生成行蹤軌跡。

值得一提的是,跨鏡追蹤在「動作識別」研究上的「社會價值」,極為關鍵。姚志強說道,若系統能夠「認知」出不同的「動作」,對應的是偷竊、搶劫甚至恐襲行為,將會迅速採取自動報警等智能措施,將危害降至最低。

不同於天網工程下人臉識別數據的龐雜,跨鏡追蹤所需的行人數據採集,只是同一人在某段時間內,同時出現在多個攝像頭中,不通過與資料庫的比對,而是現場追蹤分析,所需的演算法水平要求之高,顯而易見。因此,姚志強在回答雲從科技的跨鏡追蹤技術目前處於何種水平時,直接且驕傲道:「世界第一」。

最近,雲從科技的跨鏡追蹤技術在清華大學的Market-1501、杜克大學的DukeMTMC-reID和香港中文大學的CUHK03三個權威公開數據集,測試結果刷新紀錄。其中,Market-1501的首位命中率達到96.6%。這意味著跨鏡追蹤技術,首次達到商用水平。

姚志強透露,雲從科技正在緊張跟進跨鏡追蹤的實戰演練,以爭取在年內實現警用,繼而向其他領域延伸。

電影《唐人街探案2》劇照

但他強調,若非違法,不會對個人隱私進行「干涉」或「侵犯」。同時,也正是因為其研發領域的「敏感」,所以雲從科技堅守的「原則」之一,即只接受「人民幣投資」。

商業混戰

獲得廣州20億元人民幣的政府資金支持後,2017年,雲從科技完成B輪5億元人民幣融資。

與此同時,人臉識別領域的商業競爭日趨激烈。雲從科技與商湯、曠視、依圖,被李開復形容為中國人臉識別的四方獨角獸。

同在2017年,商湯完成了4.1億美元的B輪融資。今年第二季度,又獲得了6億美元C輪融資及6.2億美元C+輪融資。商湯創始人湯曉鷗豪言道:「BAT都說(自己)是AI公司,但在國際上,存在的只有商湯。」

曠視也在2017年完成了4.6億美元C輪融資;依圖則在2017年完成3.8億元C輪融資後,於今年完成2億美元C+輪融資。

出生於中科院、且只接受人民幣投資的雲從,除與公安系統的密切合作外,也穩據銀行市場,依靠「人臉識別」提供的自助業務辦理,其在各家銀行總行的平台佔有率超過74.2%。

浙江寧波,市民在鄞州區農業銀行ATM機上「刷臉取款」

商湯及曠視則均在零售及手機領域拓展業務;依圖則在醫療領域持續發力,其醫療研發團隊已近百人,技術人員過半。

此外,商湯研發的SenseAR增強現實平台,打破由谷歌和蘋果在增強現實引擎領域的壟斷,在虛擬現實領域前景可期。曠視則通過與滴滴出行、易到用車及e代駕等合作,搶佔出行領域市場。

獨角獸間的混戰外,新創公司亦在「人臉識別」領域四處掘金。

成立於2017年的合肥致企,首先通過與曠視等的合作,以設備代理的方式,積累區域口碑。再通過與當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及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合作,逐步研發自主產品。其執行總裁費立平對火星試驗室說,目前人臉識別的大潮下,可細分的領域太多,「誰都可以吃飽」。

因此,致企選擇走「劍走偏鋒」,對接人員複雜、管理缺失的回遷樓及老舊小區;加入智慧黨建系統,進入區級政府部門及國企的人臉識別考勤;G20峰會時,又積極溝通曠視及杭州本地知名人臉識別企業,成功進入酒店領域。

杭州,學生「刷臉」買飯,可監測學生營養狀況

在費立平的規劃中,合肥致企將像同在合肥的語音識別巨頭科大訊飛般,「不斷壯大」。

「人臉識別廁紙機」

優勝劣汰尚難預料,但不論獨角獸抑或劍走偏鋒者,均在以人臉識別滲透進日常。

今年7月,北大計算中心與校保衛部初步完成「刷臉入校」系統的研製和開發,並在其西南校門部署閘機。清華也在7月開始實行校園網上預約機制,通過人臉識別的「人證合一」者,方可入校參觀。

一家名為首聯智能的人臉識別公司,專註研發的,是人臉識別廁紙機。因太多居民偷偷將廁所帶回家用,首聯智能研發了這款人臉識別廁紙機:刷臉才能取廁紙,且每人10分鐘內只能取用一次,一次僅能取用70厘米長。據其統計數據顯示,人臉識別廁紙機安裝後,節紙率實現70%至85%。

僅在北京,首聯智能人臉識別廁紙機已在北京醫院、天壇公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等各公共衛生領域廣泛使用。有試用者表示,某些地區的人臉識別廁紙機,還與支付寶的芝麻信用掛鉤,芝麻信用達700分,取紙可延長至1米。

長沙首座智能廁所開放,刷臉3秒鐘即出紙

高鐵身份核驗,公安站點抽查等,自2017年起也逐步加設人臉識別設備。

在姚志強看來,人臉識別,即為一個「入口」。當機器知道「你是誰」後,人工智慧的效率和便捷繼而實現,且成為天然的跨行業入口;繼應用於安防後,人臉識別將很快同質出現在金融、服務、零售、交通等各類場景中。

所以,姚志強認為,人臉識別的未來,並非是《疑犯追蹤》里的AI終極對決;而是如《鋼鐵俠》里所展現的,埃德溫·賈維斯無處不在於生活和工作中,幫助提升人類潛能,實現真正的「智慧生活」。

不過,無處不在的人臉識別,亦持續引發關於隱私和倫理的爭議。歐盟及加拿大為此則出台相關法規或政策,以對個人「臉紋」進行保護。

而結合目前中國的現狀而言,究竟一臉行天下,還是一臉失自由,似乎不在於無時不刻「看」著你的機器,而在於機器背後的人。

今日話題

你對於人臉識別技術的看法是?

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如果你有想說的故事或線索提供給我們,

可以通過後台留言方式發送給我們哦,

期待和你相遇

本 文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轉 載 或 商 務 合 作 請 留 言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星試驗室 的精彩文章:

馮小剛怒罵崔永元是壞人,崔永元反懟:號稱導演,說話像沒褲子

TAG:火星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