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會:提升城市品質 打造宜居環境

新會:提升城市品質 打造宜居環境

「如今走在大新路上,整條步行街給我的感覺是規範、清爽。」上周末,市民李小姐來到大新路,對戶外廣告牌整治效果大加讚賞,「江湛鐵路開通了,會吸引更多遊客過來,希望遊客們到新會逛街的印象是乾淨、整潔。」

大新路商鋪林立、人來人往,商貿的繁華吸引了眾多店鋪進駐,但隨之而來還有各式各樣的違規廣告招牌。6月,新會區城管執法分局開展強制拆除行動,清理後,以往遮天蔽日的廣告牌不見了,整條步行街變得寬敞、明亮、整潔了許多。

藉助創文行動,提升城市品質。今年以來,新會區按照市政府關於城市品質提升有關部署和要求,結合創文工作,狠抓城市品質提升行動落實,取得初步成效,交通水平有效改善,城市景觀和生態環境有效提升,城市服務管理水平不斷完善。

已完成投資35億元城市更新初見成效

「城市品質提升工作是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戰略需要,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更是我區發展的實際需要。」1月8日,新會區召開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新會區區長梁明建指出,三年內提質的項目中,要先抓突破口、重點,比如市場、廁所、城區的主要進出口、主幹道等。「通過三到五年的整治,將城市品質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

「要抓緊時間節點,緊緊圍繞市政府提出『10月份中心城區面貌煥然一新』的任務要求,列出工作清單,細化時間節點任務,全面推進工程建設提速。」3月30日,新會召開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部署全區2018年城市品質提升工作。

梁明建指出,今年是城市品質提升行動的開局之年,各級各部門要處理好「三年任務清單」和「一年任務清單」的關係,結合創文迎檢,儘快做好主要出入口、主幹道的綠化和亮化工作,加快對玉湖、北園、馬山公園改造和主幹道「白改黑」整治進度,對佔道經營等城市「頑疾」形成長效機制。

同時,新會區初步制定了《新會區城市品質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重點圍繞珠西樞紐新城、江會片區、會城主城區等區域,開展城市新區建設、城市更新、城市交通提升、市政基礎設施提升、民生服務設施完善、城市景觀提升、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平提升等八大工程共123個項目,總投資約511億元。

為推進八大工程,新會區還制定了《2018年新會區城市品質提升行動任務清單》,共計有85個項目,預計2018年投資70多億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投資約35.4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46.4%,城市更新初見成效。

社區公園舊貌換新顏街坊多了休閑好去處

新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走在舊城區,綠樹成蔭環繞著錯落有致的舊建築;每到開闊處,可見很多社區小公園,歷經多年風雨洗禮變得稍顯殘舊。

這半年來,會城多個社區都進行了環境的美化改造,包括坑窪路面的整治、明溝改暗溝、車位劃線、安裝「四防」裝置等。同時,各社區還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綠化面積,建設街頭綠地,對社區公園進行升級改造。

19個社區公園舊貌換新顏,同德社區的龍昌公園就是其中一個。龍昌公園增加了道路的石基,安全性更好,不會像以前那麼容易磕絆;公園的水渠由明渠改為暗渠,減少垃圾的堆積,既衛生又美觀;公園綠化面積也增加了,住在附近的居民感覺到更祥和舒適。

賢洲社區的大洲園公園、悅龍公園同樣進行了升級改造,包括路面硬底化、增設健身設施、翻新涼亭、新建花圃、改造無障礙設施、營造公益宣傳氛圍等,吸引了大批居民前去休閑運動。

城西社區曹山公園粉刷了涼亭和長廊外牆,加設便民晾曬區,修補花圃,增加分類回收垃圾箱、公園石凳、公益宣傳標語、戶外造型牌等。經過一段時間的施工,曹山公園儼然換了一副模樣,花卉綠植的增多讓公園多了一分靜謐與閑適,周邊居民都覺得公園的升級改造既美觀也充分體現人性化,十分滿意。

如今,19個社區公園升級改造,同時還完成了近4萬平方米的公園綠化,走出家門就能享受一份舒適愜意,舊城因此重煥生機。

「一場一策」升級改造逛菜市場如同逛商城

在許多人的印象里,去市場買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地面濕滑、人群熙攘,還有隨地擺攤的小販、市場周邊亂停放的車輛……3月開始,新會區掀起一股城區集貿市場升級改造熱潮,如今逛菜市場如同逛商場。

3月開始,新會首批15個市場先後開工改造升級,經過近半年艱苦奮戰,目前已全部完成。市場面貌煥然一新,尤以濠橋、田心、古岡、西園等市場為示範標杆。

新會區的「老菜籃子」——濠橋市場就在這場大整治中,脫胎換骨、展露新顏。濠橋市場位於老城區,1994年投入使用,服務約5萬人的居民區。以前,該市場的一些硬體設施比較落後,借創文之機,新會區市場物業管理服務站投入460萬元進行升級改造。

如今,走進濠橋市場,一股文明新風撲面而來:正門三幅大型公益宣傳畫上牆,傳遞城市新風尚;市場內外製度、相關標識全面增設更新;所有檔鋪進行了硬體更新,包括增設不鏽鋼邊欄、將檔口的瓷磚全部改為拋光磚、水產檔還增設鋼化玻璃圍邊等;二樓的公廁進行了高標準升級改造;加裝無障礙通道方便市民所需。

「現在秩序變好了,進市場買菜的人多了,我們的生意也比以前好了。」在該市場經營了20多年的關逢珍看著變化,心情舒暢。她說,通過整治,杜絕了摩托車、單車亂停亂放,佔道經營也得到了有效治理。

目前,新會區共有集貿市場約100個,計劃於2019年底前根據實際情況,按照「一場一策」的原則進行升級改造,全面提升市場及周邊環境。

600萬元改造26座公廁為市民打開「方便」之門

「這廁所外觀典雅,功能齊全,連在一起還有個『城市驛站』可歇腳,方便!」一直以來,盆趣公園、新會人民會堂、艇仔湖一帶,都是新會人心中的「最美」公園,而坐落於公園路艇仔湖公園旁的公廁,在升級改造後迅速成為「網紅」。古樸的外觀,齊全的設施,設置了獨立的第三衛生間,配備了無障礙設施和母嬰護理設施,大大方便了殘疾人及母嬰的使用,非常人性化。

同時,與之相連的「城市驛站」,配有桌椅、電插座、空調、綠色植物、環衛風采展示牆、報紙、雜誌以及城市宣傳冊子,可供市民群眾在等候如廁或如廁後歇一歇腳,考慮十分周全。

同樣位於人流較為密集區域、引起市民關注點贊的,還有新會葵湖公園旁的西湖公廁。經過升級改造後,公廁融合了園林設計,墨綠的琉璃瓦配淡黃色的外牆,十分美觀。而且,公廁內配備了嬰兒護理台、警示燈、洗手台、凳子等。這樣「內外兼修」的公廁更襯托出葵湖的秀麗風光。

這些改變,得益於新會區今年推進的新一輪「廁所革命」。據悉,新會區2018年投入資金約600萬元對城區26座公廁分五大片區進行升級改造,由區環衛處組織實施。本次改造對公廁進行適當的布局調整,拆除或改造布局不合理、標準過低的公廁,同時改造公廁內部照明、通風、除臭等環保設施和廁所外立面。升級後的公廁還增添天花板、LED照明設備、風扇、坐便廁間、感應洗手台等設施。

目前,5個片區(26座公廁)的升級改造施工已完成且全面開放,改造後的公廁悉數增添了許多人性化、精細化設施,可謂實用與美貌並存;提升城市品質,為市民打開「方便」之門,新會此舉獲得市民的普遍掌聲。

南方日報記者 楊興樂 通訊員 肖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日報 的精彩文章:

牛群現場示範「藝多不壓身」
詩書雙絕最倜儻 客家俊才耀四方

TAG: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