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在國難當頭時的擔當感,或許來自他小時候的家教

李鴻章在國難當頭時的擔當感,或許來自他小時候的家教

原標題:李鴻章在國難當頭時的擔當感,或許來自他小時候的家教



在古代,天 花一直是未攻克的頑疾,尤其是到了清朝時候,肆虐一時,據說同治帝和順治帝,都是得了天 花而死。而好多得了天 花的小孩子,因家庭比較窮,無力治療,為了家庭成員不被傳 染,父母還早早的把他們扔掉。

在清朝時候,就有這麼一個小女孩,她得了天花後,遭到父母遺棄。有一對夫妻,丈夫是小官,家裡挺富裕,就讓下人把她領回去調養,後來居然病好了。夫妻看小女孩乖巧伶俐,就收她為養女了。這對夫妻還有一個兒子,叫李文安,學習非常努力,他跟這個養女妹妹從小就互生好感。父母看出後,就撮合他倆結婚了。1838年李文安與曾國藩同登道光戊戌紐福保榜進士112名,殿試三甲。



這小女孩,大難不死,此時也成為進士夫人了,可以說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李文安也很愛她,畢竟她曾是自己的「妹妹」,再加上有了夫妻名分,可以說是親上加親,這樣的夫妻感情讓周圍的人都非常羨慕。李文安後為四川主事、雲南員外郎、記名御史,也算一方大員了。因此,家人都認為她很旺夫,其實這只是李家興旺的剛開始,後來她給李家生個兒子,此子叱吒風雲,影響中國歷史近百年。


他就是李鴻章,李鴻章是李文安的二兒子,從小就表現得與眾不同。再加上母親的悉心調教,在眾多兄弟中,學習格外好。李文安一看妻子把一群兒子培養的文氣縱橫,愈發覺得妻子賢惠淑德,秀外慧中,因此覺得當初娶了這個「妹妹」是娶對了,她也覺得嫁給「哥哥」嫁對了。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李家風生水起,李文安和曾國藩算是同年,所以等李鴻章長大後,順理成章的就拜了曾國藩為老師。李鴻章後來取代了老師曾國藩在清朝的位置,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李鴻章領導了洋務運動,是洋務的領軍人物,這一條就讓李鴻章影響中國歷史近百年。



李鴻章還與老師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清朝「中興四大名臣」,他跟慈禧太后一道,維持了風雨飄搖的大清幾十年,說他影響近百年歷史一點不也不為過。在家庭方面,李鴻章非常孝順,奉母極孝順。


也許李鴻章從小就感受到了良好的家教,而家教的兩個主要教育者就是母親和父親。試想如果李家是那種見死不救,沒有責任感,沒有擔當的家庭,怎麼會收留李鴻章母親。李鴻章母親在教育李鴻章時候肯定也把這種責任感傳給了李鴻章,更把受人點水恩,湧泉以報答的優秀品質教給了李鴻章。


於是就有了後來大清國國難當頭時候,大家都明哲保身時,李鴻章挺身而出,不惜敗壞自己的名聲,勉強維持他所在的國家——大清國,苟延殘喘。這種責任感,擔當感是很多人沒有的,而李鴻章有。當然大清國養育了他,他也有為國盡忠的考慮在裡面,用當時的話說就是吃朝廷俸祿,擔君之憂。


看來一個人的家教是很重要的,李鴻章固然能力出類拔萃,如果沒有良好的家教, 則有可能走上歪路,或者走上油腔滑調、清議的路子,整天攻擊這個,攻擊那個,在國難當頭時而不能為國做出一點實事。像翁同龢那樣的清議之人,實在是沒有一點用處。


轉眼間李鴻章也變成了老叟,白髮皓髯,此時他母親一定覺得這個兒子是她的驕傲,是她一生的榮耀。在她撒手人寰時,一定覺得自己的一生就是傳奇。李鴻章也在很多人的質疑聲里走完了人生,他辭世前,寫了一首詩,其中四句是: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觀瀾 的精彩文章:

清朝野史大觀:太監剝削奶娘的勞動果實
戴笠對付日本女特務曾用「蜻蜓點水」法

TAG:文史觀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