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聰明的徐崢 這次,我不跟

聰明的徐崢 這次,我不跟

這次,估計徐崢自己也沒想到,《我不是葯神》能收穫影迷動作一致的高逼格口碑,目前只要看過的還沒有吐口水的,專業影評高調怒贊,朋友圈被「自來水」淹沒。

在電影市場衝浪多年的徐崢,演員轉型做導演,短短几年可謂風生水起,拍過好幾部高票房高收益的電影。想當年《泰囧》大勝《畫皮2》成為2012年票房冠軍,票房刷新歷史,成為亞洲電影之最,但《泰囧》,無論從製作水準還是社會意義來講,槽點很多,比如笑點設置程式化,說句不好聽的,笑完,就跟尿完一樣,圖個輕鬆。而已。

有人說,徐崢的喜劇電影讓年輕人買單,但是拍給老年人和兒童看的。

人到中年的徐崢,這些同質化喜劇電影撐不起他的才華和野心,和很多商業導演一樣,他急需要一部電影來證明自己更大的格局和情懷,就像綜藝電視人對紀錄片還保有赤子之心。

但拍啥主題呢?愛情片拍過了,家庭倫理片拍過了,懸疑片也拍過了。

豆瓣電影2017年票房截圖

按近兩年電影市場的「風水」來講,國家主題的片子一路飄紅,票房上也振奮人心,去年《戰狼2》內地電影票房冠軍,今年《紅海行動》是上半年票房冠軍,《湄公河行動》票房過十億,緊跟著《建國大業》、《建軍大業》、《厲害了 我的國》系列片子出爐,宏大敘事的國家歷史片成為了風向標。遇到好牌,不跟傻啊。

但這次,聰明的徐崢,決定不跟。聰明人的聰明之處在於,能預見柳暗花明。

他方向盤一轉,彎道超車,選擇了社會紀實類現實片,眾所周知,這類片子最難拍,風險最高,但也最有價值。沒拍過社會現實題材的作品的導演,徒有票房,也很難冠以大師之稱。

陳凱歌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雖然陳凱歌年紀大了放飛自我,拍了小孩子也看不懂的魔幻片《無極》,但他拍了《霸王別姬》、《黃土地》啊,所以沒有什麼不可以原諒的,因為世上再無《霸王別姬》,再無張國榮那樣的演員。再比如老謀子枉顧計劃生育政策,這些年生孩子養孩子鮮有佳作,但他在中國電影史上將一直《活著》。

第六代導演也是以社會紀實類片子脫穎而出,早年拍一部禁一部,沒有高票房但備受業界尊敬,比如張元、賈樟柯、王小帥等。賈樟柯的《小武》、《站台》不僅在國外被認可,國內擁躉者也不少,因為他將鏡頭對準了社會底層人物,關注個體命運,叩問時代,用電影藝術相對真實地記錄社會現實百態,蘊含著導演深刻的思想,那些膠片就像一卷卷時光檔案。

賈樟柯電影 《小武》劇照

最近比較火大的馮小剛導演,他在許知遠的《十三邀》中,念念不忘他未被播出的《一地雞毛》和《月亮背面》,說到這兩部片子眼淚泛光,說「再想看一遍,也找不到母版」了,言外之意,他也不是光想直奔賀歲片掙錢去的,即使娛樂性很強的片子,也有一些諷刺在裡面。後來他拍了《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試圖證明自己的現實主義風格和人文情懷,然而大勢已去,觀眾眼裡,他代表作還是馮氏幽默的賀歲片,離他自己的初衷,還差點意思。

對觀眾來講,市場上社會現實類題材的片子,越限購需求越高。宏觀主題的大片看多了,就有點膩了。觀眾在愛國情感激發的同時,也希望個人生活和命運能受到關注,能與屏幕上的人物產生共鳴共情,希望藉助傳播力大的媒介去表達內心深處的觀點和意願。

當然,一部又叫好又叫座的現實紀實類片子是非常難,非常花功夫的。叫好的容易被禁播,辛辛苦苦拍好幾年,最後沒有上映的機會;叫座的容易被吐槽,說你光顧著圈錢,說你太矯情讓人看不懂。因為每個人是生活的專家,這類片子,你生編硬套的劇情是騙不了觀眾的。不像神話、古裝武俠、科幻、魔幻片,誰都沒真實的見過,它存在書本里,在導演的腦海里。

徐崢電影 《我不是葯神》劇照

《我不是葯神》,標題不知道有沒有借鑒馮導的《我不是潘金蓮》,但其影響力遠遠超過後者。同是社會現實類題材,但他橫空出世,誇張的說,好比雪中送炭,久旱的沙漠晴轉陣雨。片子其實手法不見得多高級,也就中庸水準吧,但情節處理和人物定位理智而剋制,無論是白血病患者,還是販賣假藥者;無論是藥物生產商,還是政府部門監管者,你都對立不起來,每個人都有難言之隱,金錢和貪婪,生命和秩序,希望和絕望,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構建了生活的悲情,人性的複雜,命運的不可測。

現狀讓人深思,在厄運面前,我們能做什麼?有關部門是否可以更有作為?從人性,從社會現實意義來講,這部作品確實是這五年來的一部上乘之作。

有人說這麼真實深刻的片子,居然沒被禁播,聰明的徐崢能不看新聞嗎?在這之前,其實國家對抗癌進口藥品已經有舉措了,比如降關稅,而且有的抗癌類藥物未來有可能納入醫保。再說了,聰明的徐導在這部片子里深藏不露,老老實實身臨其境當一個觀察者和記錄者,沒敢激怒任何一方。

馮小剛說,當年大家都在拍文藝片,商業電影這條路空蕩蕩,我就殺進來拍賀歲片,《不見不散》《沒完沒了》逗人笑,成功了。後來當所有人都在按計算器的時候,我調轉頭來,逆著隊伍往回走。「我的直覺是,不能隨大流」。

馮小剛在 《十三邀》節目中截圖

不能隨大流,徐崢這次直覺對了,選擇現實類題材,電影基本成功了百分之六十。順著這波,我們可以期待更多更好看的社會現實類題材電影吧。

用伊朗著名的阿斯哈·法哈蒂導演的一句話結尾,他說,不要把什麼都推到國家審查制度上,不要把什麼推到資金頭上!他的小成本小製作電影《一次別離》(又譯《納德和西敏》),牽扯出國家、宗教、法律、階級和人情,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THE END——

(以上圖片均來自相關網路,文字版權歸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西筆跡 的精彩文章:

看《少年說》,更不敢生二胎了

TAG:凡西筆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