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在烏魯木齊生活了這麼久的你

真的對這座城市了解嗎?

你腳下的這片土地

你真的知道他們的身世嗎?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重新了解一下烏魯木齊!

烏市老地名

地名不僅僅是個名稱,每個時代的街路名稱都鮮活地顯現出那個時代的政治、文化、民俗和生活方式,清代,迪化(現烏魯木齊)的街路不超過10條,而現在有3000多條,名稱也越來越豐富。

來,我給你佛一哈這些地名承載的歷史故事。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迪化城牆內的民房)

雖然你在烏魯木齊住了一輩子,但也不一定知道烏魯木齊東西南北門的由來吧!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建迪化城,設4座城門:東惠孚、西豐慶、南肇阜、北憬惠。這是官方命名,老百姓覺得叫起來太拗口,漸漸就叫成了東門、西門、南門和北門(下圖)。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清朝時期南門)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迪化城北門的城門樓)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迪化城東門的城門樓)

1772年,清朝政府又在迪化城西北建了鞏寧城,城內移駐滿營官兵,所以人們稱其「老滿城」。老滿城周邊大多數地名是以開發屯田聚民點來命名,比如,頭工、二工、中營工、三工、地窩堡等。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1910年南門附近的街道)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1910年西門)

光緒十二年(1886年)迪化城開始擴建。清政府在如今的建國路一帶建了「新滿城」,與迪化城合為一城,並聯通了在同治三年(1864年)毀於戰火的老滿城。當時,整個迪化城設7個門,城內以大十字為中心,分為東、南、西、北4條大街。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1910年南城牆)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隨著時代變遷,從清時期、民國、解放、改革開放到現在,烏魯木齊在不斷的擴建和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的街道和地名。

如今的人民廣場一帶在清朝時期是巡撫衙門所在地,周圍街巷商業繁華,較有名的有銅鋪街、衣鋪街、荷花巷、留仕巷,銅鋪街、衣鋪街是賣銅器、衣服的地方,留仕巷則是旅館較多,主要為地方官員來辦事住宿。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烏魯木齊,巡撫衙門)

那時有了車市巷、馬市巷、山西巷、南關、西關、北關、南梁、西河壩、二道橋子等街路和地名。

現在的小西門在那時被稱為徠遠門,就是如今的徠遠賓館附近。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小西門)

如今的東風路西段當時叫參將巷,因為住著很多軍隊官員,中段是銅鋪街,東段叫縣正街。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東風路)

明德路可以說是民國時街路名中最有文化品位的一個。經過考證,這個路名是北洋政府時期楊增新主政新疆時由他命名的。楊增新曾是清朝進士,有文化喜歡引經據典,明德這個詞出自《大學》里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個名稱沿用至今,可見它的魅力。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明德路)

光明路以前是一片亂墳崗,一般很少有人去那裡。解放後,烏魯木齊大發展,因為這是通往西大橋的必經之路,取名光明。後曾改成反帝路,不過由於路兩邊單位較多,所以老百姓叫得少。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光明路)

友好路是因為上世紀50年代中蘇友好時,友好路上還有中蘇有色金屬公司等,友好路也因此得名,但在文革期間,友好路被改成了反修路,意為反對修正主義。如今的友好商場那時叫反修商場,直到上世紀80年代,人們還在說「去哪!」「去反修商場。」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友好路)

中山路文革時期曾為紅衛路,路兩邊的商鋪很多都改成了紅衛命名,如紅衛照相館、紅衛食堂等,因對市民的生活影響較深,現在50歲以上的人很多都記得。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中山路)

大寨溝這個名字是農業學大寨時命名的,後來那個地方雖然沒了,但因為公交站點的名稱而被人們叫到了現在。大寨溝站雖然廣為人知,但因有很濃的政治色彩,現在修建地鐵就把該站名改成了中營工站,中營工在清代時是一片清兵屯田的地方,這種命名體現和繼承了歷史特色。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大寨溝)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那時候,街道的命名多種多樣,原因也都各不相同,卻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意義。

上世紀40年代國民黨時期,以江河命名道路成風,揚子江路、長江路、黃河路、錢塘江路、黑龍江路、經一、二、三路都是那時命名的。

民國時期,有些街路還喜歡用縣名命名,奇台路、吐魯番路、烏蘇路、乾德路(現五一路,那時米泉名稱為乾德縣)。

有些街路因人名而命名,比如現在的和平南、北路命名為左公南北路(紀念左宗棠收復新疆,當時左公祠位於現在天百附近)。

很多路由企業命名,由於老百姓長期的習慣,讓企業轉化成了地名,很難更改。比如,機械廠、二毛、二鋼等等,現在這些老企業都不存在了,但名字作為地名被保留了下來。

(這是一組上世紀80年代烏魯木齊的老照片)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西公園正門)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西大橋十字路口【現在時代廣場】)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大十字)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河灘快速的馬車和麵包車)

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你,以前可能住在衙門裡(講述烏市老地名的由來)

(烏魯木齊火車南站)

如今,很多老的街路早就消失了,但老名稱卻作為公交車站站名保留下來。如八樓,大、小西門等,幾十年來早已深入人心,所以才沿用至今,為城市保留了珍貴的歷史記憶。城市在變,歷史不變,記憶不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