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藝片總教頭王家衛60歲了,為什麼總說他其實只拍了一個故事?

文藝片總教頭王家衛60歲了,為什麼總說他其實只拍了一個故事?

編輯:劉啟豪

視覺設計:大西

如果世界上只有兩種男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大概會是:

一種,是「放浪」的。另一種,是「約束」的。(而「約束」,也包括專情的、規矩的、不敢去愛的這些特質在內。)

「放浪」與「約束」,也就是《阿飛正傳》里的張國榮和劉德華。

文藝青年心中的神、把《阿飛正傳》帶給我們的殿堂級悶片導演墨鏡王今天60歲了。一直以來人們總說,王家衛和小津安二郎、周星馳、李安、是枝裕和一樣,一輩子其實只拍了一部電影。對於王家衛來說,奠定其風格基調的作品毫無疑問是《阿飛正傳》,愛與恨,尋找自我,這兩個母題出現在他以後所有的電影中,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香港潮濕悶熱,曖昧多情的鏡頭風格也被他一直延續了下去。

《重慶森林》、《東邪西毒》以至《春光乍泄》,其實都不過是《阿飛正傳》部分題材的延伸、繁衍、變化。《阿飛正傳》中規矩、專情、被辜負的警察角色,派生了《重慶森林》。劉德華變成了《重》片的金城武和梁朝偉。《東邪西毒》中的歐陽鋒既「放浪」又「專情」,齊集了兩者的負面。《春光乍泄》中的何寶榮是放浪的,黎耀輝是約束的,雖然有對立的成分,但當兩個人合在一起時,他們尋回了自己。

今日特選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為王家衛編著的導演專論《王家衛的映畫世界》中的文章,在那迷離的敘事手段與似曾相識的男女角色背後,領略那份使其靈魂永遠不能安分的情愫。當然,也祝這位文藝世界的風向標生日快樂。

《春光乍泄》——王家衛來來回回只說一個故事

文 | 清心

選自《王家衛的映畫世界》,百花文藝出版社

從來都有一個說法,就是:「一個創作人(可以是導演、作家,任何形式的創作人)的一生,來來去去,都不過在說一個故事。」

這對於王家衛,至少是某一個階段的王家衛,原來,竟是一個很確切的形容。王家衛的作品,如果不算《旺角卡門》和《墮落天使》在內,到目前為止依次應該是:《阿飛正傳》、《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春光乍泄》、《花樣年華》。

|《重慶森林》片場

由《阿飛正傳》開始,王家衛的一個特色就是他常常起用一套很類似的陣容——不只是一個演員,而是同一班主要演員陣容;至多是有時你做我有時我做他——去演繹王家衛世界中不同的故事。

這群到現在已經很有王家衛色彩的基本演員,包括:男的是(已故的)張國榮、梁朝偉;女的就總離不開張曼玉、劉嘉玲。再數下去,就是張學友(在《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戲份都不算多但卻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讓人難以忘懷)、林青霞(在《重慶森林》和《東邪西毒》)。劉德華暫時只出現過一次,就是《阿飛正傳》里的警察。然而這個身為警察的男人卻成為了王家衛日後感情世界中的兩大類型之一。到了《春光乍泄》,就回歸到張國榮和梁朝偉——不過這次二人是情侶,而這也是一個(也是惟一一個)男男之間的同志愛情故事。

這種處理,更有意無意地加強了有時我們也不過是掉亂角色,但其實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班人做著同一個故事的人生情境的意味。

|《春光乍泄》劇照

而導演的這一個階段,也是到了《春光乍泄》就作為一個完整的終結。王家衛在《春》片的製作特輯《攝氏零度·春光再現》里也這樣說:「《春光乍泄》可以說是一個句號。好像生命里某一個階段的結束。每個人都有個日曆,這部分就像一個分水嶺,你會很記得,有這樣的一件事。」

到了《花樣年華》,已經是王家衛的另一個階段了。

如果世界上只有兩種男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大概會是:

一種,是「放浪」的。(其實這裡,「放浪」也許只是一個大概意思,在我們熟知的辭彙內選一個簡單而比較接近的。但它背後所代表的一切,它的自由它的迷人它的摧毀性它的創造力,卻讓我們面對著我們的語言系統仍感到詞窮。)

另一種,是「約束」的。(而「約束」,也包括專情的、規矩的、不敢去愛的這些特質在內。)

「放浪」與「約束」,也就是《阿飛正傳》里的張國榮和劉德華。

這部電影之所以那麼經典,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就是那麼classic(經典)地說了兩種那麼classic的男人,或其實是兩種最基本的、相反的(但又可能其實只是一體兩面的)——人性。就正如你隨便問一個女人:「《阿飛正傳》里的張國榮和劉德華,你會揀哪個?」她一定明白你在說什麼。

另一個讓《阿飛正傳》如此經典的原因是它的主題。很簡單,一是愛;二是idetltity(尋找自我身份)。世界上有什麼電影,什麼文學,什麼藝術作品,不是關於這兩個主題?它裡面的愛也已經涵蓋了一切最基本的形態——相愛、三角、專情、背叛、單戀。除了男女的愛情它還有友情——張國榮與張學友;萍水之交的緣分——張國榮和劉德華;還有張國榮與潘迪華之間那種既是母子但也暖昧的感情關係。至於尋根(尋找生母)——尋到?尋不到?自我的身份。沒有腳的鳥兒。關於identity的一切,它的精闢、簡單、代表性——一切都那麼不言而喻。

而接下去的三部作品:《重慶森林》、《東邪西毒》以至《春光乍泄》,其實都不過是提取上述部分題材再獨立延伸、繁衍、變化。《阿飛正傳》中規矩、專情、被辜負的警察角色,派生了《重慶森林》。劉德華變成了《重》片的金城武和梁朝偉。神秘的、負心的,交由女人去做(王家衛似乎對警察和好人,是甚有好感的)。然後由時鐘、時間,到房子、空間、認知、擁有——讓王菲慢慢去發掘和佔有她心儀的男人,延續劉嘉玲那雙拖鞋牽引出來的「我進得了這間房子,這裡什麼都是我的!(所以你也是我的!)」這關於擁有的母題。而這「房子」的一章也派生了《春光乍泄》,一部關於兩個男人卻天天困在「房子」內對著耗著的最弔詭的公路電影。

|《重慶森林》劇照

《東邪西毒》這部英雄前傳,當然,是關於self identity的找尋和建立。片中的西毒歐陽峰(張國榮飾)既是《阿飛正傳》里的張國榮也是劉德華。首次,他是二人,或者兩種基本(但相反)的人格,集中在同一個角色身上。歐陽峰既放浪:他屢次離家闖蕩江湖,每次遠行時天都下雨,愛人說是因為她不開心;在愛人嫁給哥哥的翌日,他離開了白駝山,自我放逐到大漠。但另一方面,他也專情、善妒,又不敢去愛:「如果你不想被人拒絕,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拒絕別人。」只不過,他的悲劇是,他齊集了兩者的負面。也所以他是西毒;所以遠在成名前他早已註定是個悲劇人物。而另外,約束和專情的一方發展下去就是《東》片的盲俠:放浪而負情的人格就衍生為片中的黃藥師。

三種形態同時存在於一部電影:放浪的、約束的和二者交疊於一個人物之上,也是始於《東邪西毒》。

|《東邪西毒》,梁家輝飾黃藥師

在睡夢中撫摸別人或被撫摸的幾幕,identity的偷換、交疊——我可以是她他可以是你,也下延至《春光乍泄》。也就是以下預備探討的:《春》片在這「來來去去都是說一個故事」的循環中所擔當的角色和重要性,以及為什麼春光乍泄》是王家衛一個階段的終結。

有一晚,與一位亦師亦友的朋友聊天。我們本是由當時的扎Terminator 3(《終結者3》,2003)開始說起的。他說:「這次這個terminator之所以是要女性,而且是要一個如此吸引的女人,其實是為了反襯那個外表毫不吸引,卻成為未來世界領袖的太太的女子。這就是——內在美。」

我問他:「是不是男人最終都會選擇這種內在美呢?」

他沉默了一會。然後竟這樣說:「那就好比牛油和麵包。人喜歡兩樣都吃。」

我說:「為什麼同一個人不可以是一片牛油麵包?」

他答:「那你喜歡《阿飛正傳》里的張國榮多些,還是劉德華多一些?」

是的。如果你是一個張國榮,你就不會是一個劉德華。你是一個劉德華,就不會是一個張國榮。世界上,的確沒有多少片好的牛油麵包。

然而,這位朋友卻補充說:「但一塊牛油如果只能做一塊牛油,它又不會是一塊好的牛油。一片麵包如果永遠只能做一片麵包,它也不會是一片太好的麵包。」

那個「尋找另一半」的寓言一早就暗喻了:我們不過在找回那另一半的自己。在這個男男的同志愛情故事裡,第一次,王家衛的感情世界裡不需要有兩性。在《春光乍泄》中,我們可以看出愈來愈多自戀和自足的意味和傾向。

是兩個人,也是一個。是cinema,也是:reality。

|《春光乍泄》劇照

其實打從《重慶森林》開始,我們看見穿上和周嘉玲一樣的空姐制服的王菲,一年後成熟了,燙了頭髮架了墨鏡在水影中竟然又有點像林青霞,就知道王家衛一直有意識地在玩那一個身份偷換的遊戲。

無疑在《春光乍泄》里,它也有許多明顯的二元對立,包括願打與願挨;包括關住與逃走等等。但另一方面,黎耀輝和何寶榮兩個人,除了他們都是同性之外,他們許多時都是既像兩個人但其實又像是一個人

譬如,假如你問這段愛情關係中誰是男的角色,誰是女的?(請恕筆者暫且套用所謂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很明顯,那女的應該是梁朝偉(黎耀輝)。當我們看到永遠是誰煮飯,還有永遠是誰發高燒還要起床煮飯;當我們看到是誰要把他(她?)的男人關在家裡:當梁朝偉故意把張國榮的護照藏起,看他說那一句「我是不會還給你的!」那一副神情——他活脫就是一個女人。

但在現實世界中,我們都知道張國榮才是那個transcend(超越)性別的高手。填詞人林夕在悼念張國榮的音樂會中,曾這樣說:「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是可以做到雌雄同體的。」而張國榮,就是這樣的一個藝術家。他就是《霸王別姬》里的程蝶衣,也是在演唱會上梳長發穿裙子,顛倒眾生的那一個「她」。

| 張國榮2000年演唱會

而當然,在現實生活里,就我們對張國榮的所知,他並不是放浪負情的一個人。相反,他自己才是專情的那一個。

張國榮和梁朝偉,他們兩個都是男人,又兩個都是女人。你也是我:我也是你。

沒有人打就沒有人挨;沒有關住,逃走就沒有意義。

《春光乍泄》第一個鏡頭就是梁朝偉對著鏡子說話。記得片中二人在廚房跳舞的一段嗎?這也許才是他們二人最快樂、最happy together的一刻。後來,張國榮(何寶榮)交上了別的男朋友,相擁共舞的一霎,在鏡子里的倒影,也還是變成了張國榮和梁朝偉。

當兩個人合在一起,那時不是慕容燕/慕容嫣(《東邪西毒》)的人格分裂,而相反,是尋回另一半,是回歸,是尋回了自己。

而《阿飛正傳》里一個很經典的鏡頭,就是張國榮(旭仔)在家裡穿著內衣,一個人對著鏡子自己與自己跳舞。

兩個人,也就是一個人。

又或者一個人就同時是那兩個人一一而他,就是導演。

GIF

|《阿飛正傳》中張國榮(旭仔)的經典獨舞

一個創作人能夠創作出如此經典的一個角色一—這「沒有腳的鳥兒」,如此經典如此不朽如此無可替代,相信導演自己對這種人格是有一種嚮往的。雖然在現實生活里,可能他其實更像一個「劉德華」——那個好男人和好警察。

《攝氏零度·春光再現》里有一段是這樣的:鳥瞰鏡頭下,王家衛與太太和兒子在玩玩具車,很溫馨的一幕。那時當然已經拍完《春光乍泄》。王家衛說:「電影來自生活。可是電影不是我全部的生活。以前我分不清楚,現在我希望慢慢可以分開一點。」

「張國榮」和「劉德華」(何寶榮和黎耀輝)這兩種基本而看似對立的人格,某種程度上,也不過是一人的兩面。

《春光乍泄》的結局,是黎耀輝做了一個自主的選擇——離開何寶榮,隻身回香港。坐上列車,到站。很開心地回到家。背景音樂是很快樂的:Happy Together。

在《攝氏零度·春光再現》的製作特輯里,導演說:「我曾經考慮過一個結局,是梁朝偉終於去到瀑布後,生死不明……但後來我覺得,他應該回到香港。最大的影響就是這裡。」

|《春光乍泄》的最後,黎耀輝獨自一人來到了阿根廷的伊瓜蘇瀑布,「我覺得很難過,因為我始終認為,站在這裡的應該是兩個人」。

這種自主的選擇在王家衛的世界中是罕見的。這也標誌了一個好人(也是導演的自身投射?)的勝利:

從頭,但不再來;happy,但不together。

那也是一種走向成熟、長大和自足的暗示。

而當你看見,到了《花樣年華》,導演不單回歸了異性戀的愛情而這更是王家衛世界中從未如此單純的、一對一彼此相愛的故事;當你見到,這次的遊戲規則,是氛圍,是顏色,是讓人意亂情迷的旗袍,是音樂,是原聲大碟,是電影周邊產品;當我們看見《花樣年華》揚威戛納,而「王家衛」三個字才真真正正變成一個國際聞名的icon,一個trademark的時候,就知道:王家衛的「從頭再來」,原來也是可以有兩個意思的。

|《花樣年華》劇照

當王家衛像《北非諜影》里的英格麗·褒曼,輕輕地叫琴師Sam把As Time Goes By演奏了一遍又一遍,由《阿飛正傳》、《重慶森林》、《東邪西毒》到《春光乍泄》——來來去去,都是用同一群演員去講同一個人生故事;到了《春光乍泄》,他回到故事的起點,卻用一個更自足的方法把整個圓圈歸原。但自《花樣年華》以後,他也許不再走同一個圓圈,不再講同一個故事了

正如張國榮原來已是最後一次出現在王家衛的電影內,由《阿飛正傳》到《春光乍泄》,他既是開始,也是終結;而《春光乍泄》,也正式結束了王家衛人生的一個階段。一方面,他明白「為什麼一個人可以那麼開心地在外面跑來跑去,是因為他知道,他永遠有個地方,可以回去」——但起碼現在,王家衛的選擇是:

從頭,但不再來。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刻 的精彩文章:

《阿飛正傳》28年後內地首映,這才是最應該懷念哥哥的時候
速寫石川:繪本如其人

TAG:日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