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昆崙山采玉,命值不過玉

在昆崙山采玉,命值不過玉

第一次見宗宗,是在烏魯木齊的一家拉麵館裡。

當時我在一家上市公司做英文翻譯,一個瑞典朋友委託我採購和田玉飾,想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他痴迷中國文化的母親。在當地朋友的引薦下,我去見了「絕對靠譜的玉販子」宗宗。

聊天中,他知道我業餘時間也寫點文章後,特別誠懇地說:「我給你講講我販玉之前,在和田做采玉人的故事吧,那也是兩代昆崙山采玉人的故事。」

本文是宗宗的口述。

小瑤兒跪在院子里拜師的那天,我已在馬師傅門下做了5年學徒了。

1998年,18歲的我高考落榜,便跟著父親到了和田。父親常年往返新疆和老家湖北之間,販賣些乾果,我就被他安排拜師,做了采玉學徒。在來新疆之前,我一直覺得「拜師」只會發生在舊社會,到了這兒才發現,在新時代里,拜師是一種對傳統技藝傳承的慎重和尊敬。

馬師傅跟父親年齡差不多,精瘦、皮膚黝黑,人很嚴肅、枯燥,平日里行事老派,好似活在新時代里的「舊人」,只有講起采玉這行的事,才會眉飛色舞。他心術正,名聲好,所以當他收個女娃做徒弟時,並沒引起什麼非議。

和5年前我拜師那日一樣,師兄弟們起了個大早,擺好桌椅,備好茶和乾果。師傅那張太師椅的正前方,擺著師母昨天洗凈的羊毛地毯。這行講究個「乾乾淨淨入門」,所以小瑤兒一大早就洗了澡,發梢也還潮潮的。

師傅坐在院子正中央,等小瑤兒端端正正行完三叩首之禮,便從懷中口袋裡拿出自己前些天採到的白玉籽料,遞給小瑤兒——凡是入采玉這行,師傅都會贈給弟子一塊自己採的好玉料,給小瑤兒的這塊,則是收藏級別的好料。

師傅清了清嗓子:「采玉這行當,自古就說,尋玉之難,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至。就這,都是往好了說的,十人至也就一人得而已。丫頭你名字里有個『瑤』字,想來是與玉有緣,我老馬也是看在與你父親的緣分上,破例收個女徒。不求你常得美玉,切記平安為先。」

我和一眾師兄弟站在一側,看到小瑤兒巴掌大的臉紅通通的,她摸了摸師傅遞過來的籽料,仔細收好,又抬頭怯怯掃了一眼我們,點了點頭。

在小瑤兒之前,師傅家也算是個和尚廟,除了師娘外,都是半大小子。除去那些吃不了苦、幾個星期就回家的,或者跟著師傅進了一次山就採到了好料賣錢走人的「短期徒弟」,師傅家就只剩下了師兄大魏、啞巴小弟和我。

大魏跟了師傅很多年,學到了幾成本事,所以日子過得也算舒心;啞巴小弟是打雜的,人很木訥;多了個年輕的小師妹,我倒沒多大觸動——因為我在湖北當時還有個談了一年多的女友——可大魏和啞巴小弟都是多年的光棍,他倆對小瑤兒的到來,欣喜不已。

小瑤兒的父親也是個早些年的采玉人,在一次采玉中遇到大雪迷了路,凍死在玉礦。她媽媽叫古麗,拉扯她到17歲,也得了絕症,臨死前把小瑤兒託付給了師傅師母。原本師傅只想要小瑤兒跟著師母打雜,可古麗跟師娘說,自己男人到死也沒採到好玉,想讓女兒正式入老馬門下,也算女承父業,有個寄託。

當然,古麗選擇師傅帶小瑤兒還有個原因,就是他們都是「二轉子」(不同民族的混血兒)。在和田的采玉人分很多幫派,有按民族搭伴的,有按籍貫組隊的,還有按采玉技巧來分的下河摸玉、踏玉幫,以及只進山采玉的山料幫。師傅因為自己「二轉子」的身份,帶著我們幾個徒弟,算是中立團體,反而在和田混得很好,因為各個幫派都說得上話。

多年來,在和田的采玉人大多都是有經驗的老者或者年輕力壯的男子,也有維族人會帶著自己老婆進山或者下河摸玉的,但真正懂得怎麼定位尋玉、尋到後如何運下山、下山後怎麼開、開了如何辨、辨出好玉後如何去巴扎(維吾爾語,意為集市、農貿市場)賣出好價的,還沒出一個「女師傅」。

初春,遠山半山腰上還有厚厚的積雪,我們不能進山采玉。

師傅說了,采玉這行當,都是「老天爺」安排好了的,人若是一旦進山出事,就說明不適合吃這碗飯,最好就此放棄這行。想避免出事,得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要多方打聽,不走別人出過事的小道兒;人不能有個頭疼腦熱、四肢帶傷,女人家來了「那個」也不行;時節、天氣很重要,秋冬及初春有雪不行,和田的6到8月,才是真正屬於采玉人的好時節。

師傅要大魏和我,趁著淡季,多教教小瑤兒采玉的常識。我一般就找塊石頭一坐,看《故事會》,教小師妹的事都歸了大魏,反正他更樂意跟小瑤兒相處。

大魏教得很認真:「師妹,進山前先活動開,拉拉筋;上山要小步來,越陡的地方,重心越要放低,吐氣要大口,別只用腳使勁,手、背和頭都要用上勁兒才不累。」

小瑤兒跟著我們出去了幾次,爬了矮山包,上山時我們走在後頭,大魏緊跟著護著她,抬頭就能看到一截兒雪白的細腰;下山時大魏走在前面,好幾次小瑤兒沒站穩,大魏都伸手扶了她一把。

我總覺著小瑤兒學采玉不太認真,大魏大概也感覺到了,黑著臉訓了她好幾次:「下山比上山更難,你慢點,不能老是摔。」小瑤兒一撒嬌:「反正滑了有你扶我!」大魏就心軟不作聲了。

關注人間theLivings(ID:thelivings),回復「采玉人」,帶你了解昆崙山采玉這傳統行當在如今的生存狀態,和兩代采玉人的愛恨情仇......

人間theLivings

今天介紹一位我們的好朋友,關注非虛構寫作的:人間theLivings。他們的故事都來自社會上的普通人,你將在每一篇文章里看到當下中國最真實的記錄。

恰逢畢業季,脫離了象牙塔成為社會人的你,要如何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脆弱的父親:你陪我長大,我能否陪你變老?
普吉島沉船事故一名中國遊客死亡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