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蓮之本心:人生的堅守

蓮之本心:人生的堅守

(關注更多文章,請長按上面的藍字:「悅讀悅詩」,添加後即可。)

在上一篇文章《蓮之煩惱:成長的憂傷》中,我們看到清蓮的成長過程,意味著鮮艷的芙蓉凋零成泥、碧綠圓葉成為千瘡百孔的殘荷。正如人生的成長,經歷風吹雨打後,誰的心裡都已傷痕纍纍......

但是,在表面的光鮮散去後,清蓮的"本心"並沒有絲毫改變,這也是清蓮之所以為「蓮」、為世人喜歡的根本原因吧?

所謂「本心」,是指原來的心愿。每個人原來的心愿都是不一樣的。

「人之初,性本善」或是「性本惡」,都是難以把握的。

我們都希望「不忘本心」,但「本心」是可以忘記的,也是可以改變的。

人有「本心」,草木也有「本心」。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兼開元年間的宰相張九齡(678-740)在《感遇》一詩中,抒發出自己的情懷,也表明了自己的「本心」不改: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春天蘭葉茂盛,秋天桂花飄香,不論季節如何變換,都是人生好時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本心,並不需要美人來折取它,也不需要求得別人的欣賞,自己在林間野蠻生長,在風中寂靜、歡喜。

張九齡一生為官清廉,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成為「開元之治」的名相、賢相。他開創的唐朝「詩風」清新、簡練、質樸,蘊含深遠的人生感悟,一掃唐初所沿習的六朝時期綺靡、浮躁的詩風。

他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已成為千古名句。

這樣難得的人才,後來因得罪了晚年昏庸的唐玄宗而被貶,公元740年卒於曲江,後葬於家鄉(今韶關市武江區)。

張九齡一生的堅守,是一位士大夫的堅守,他說的「草木有本心」,其實是他自己的「本心」。

是啊,「草木有本心」,青松傲霜鬥雪,梅花香自苦寒來,桃花依舊笑春風,蒲公英隨風飄散,清蓮出污泥而不染……

「清蓮出污泥而不染」,這只是它「本心」的一部分。我們更不能忽視的是蓮花凋謝後,在污泥中蓬勃生長的根。還有在碧葉成殘荷後,在蓮蓬中默默孕育的蓮子。

污泥中的根成為人間美味,蓮子成為清熱解毒的良藥。

「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紮根於污泥中的果實」一起,才是「蓮之本心」,這也是世人以清蓮自居的根本原因吧!

早在南北朝時期,《採蓮曲》盛行,但當時的大詩人沈約(441-513年)卻詠新荷,表達自己內心的堅守:

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搖風。

寧知寸心裡,蓄紫復含紅!(沈約《詠新荷應召》)

不要說荷花是草而輕賤它,其有幸植根於天池之中;荷的根莖剛剛伸到水面,但風亦不能搖動它;誰能知道,那短莖雖短,卻孕育著萬紫千紅的將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滿眼紅綠的壯觀景象,正是這草卉般輕賤的「新荷」的未來世界。

這首詩,看似詠物,其實是言志。據《粱書·沈約傳》記:沈約幼年時因父親被殺,隨被迫流浪他鄉,他「篤志好學、晝夜不倦」,最終「遂博通群籍」,官至步兵校尉,校四部圖書,進入皇宮—「天池工作」。詩人看到新荷初出時的微陋,遙想自己幼小時的辛酸,不禁充滿自信地說:新荷的今天,雖然為人們所輕賤,但它在夏天,必將奼紫嫣紅。沈約後來他歷仕宋、齊、梁三朝,封侯拜相。

到了隋朝時期,詩人弘執恭在秋天裡看到一株清蓮,想到自己的本心,他在這株荷花面前,喃喃自語,訴說著他人生的堅守:

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弘執恭《秋池一株蓮》)

你看,秋天的池塘里,荷花零落殆盡,轉眼成空。只有一枝紅芙蓉在綠水中挺立,根深深地扎在污泥之中,從來也不願意隨風搖擺。

在任何時候,「未肯即從風」,內心精神上的堅守是痛苦的,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也可能帶給你更多的傷害和憂傷。但是,秋蓮能迎風而立;人類,總該有點情懷。

唐朝的大詩人柳宗元(773-819)和劉禹錫(772-842)是好哥們,一生仕途不順,屢遭貶謫,在被貶湖南永州期間,他移植了一棵旱芙蓉到自己的房前,並寫了首《木芙蓉》詩,他自比芙蓉,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露繁。

麗景別寒水,濃芳委前軒。

芰荷料難比,反此生高原。

芙蓉無需隱藏自己的美麗,即使無人欣賞也要守住孤獨的根;在湘水的西岸邊亭亭玉立,任憑秋風冷秋霜寒;我把她移植來,倩影告別了寒冷之地,醉人的芳香在房前散發;水中的荷花不能和她比了,她成長在高高的岸邊。

柳宗元在孤獨、悲傷中沒有沉淪,他像芙蓉一樣,美麗而孤傲,任憑秋風欺凌,仍然「盈盈」自美,紮根於泥土之中,清香四溢。

公元815年,43歲的白居易(772-846)被貶為江州司馬後,他經常和東林寺的僧人交往,開始了他的修禪悟道生活,面對寺院里的一池白蓮,白居易充滿感情的描繪和感慨: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光彩,清飈散芳馨。

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我慚塵垢眼,風此瓊瑤英。

乃知紅蓮花,虛得清凈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

夜深眾僧寢,獨起繞池行。

欲收一顆子,寄向長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白居易《東林寺白蓮》)

東林寺院的北邊,池塘的水清澈見底,水中的白蓮花開朵朵,在陽光的照耀下鮮艷奪目,清風送來陣陣的花香;花蕾綻放時,清香四溢,清晨的露珠在蓮葉上滾動,如玉盤傾斜時的珍珠散落一般;我早已被塵世的污濁迷住了雙眼,看到這潔白如玉般的白蓮花,才知道世間那紅艷的荷花太浮躁了,是不配有清潔、虛空的美名的;夏日的蓮花綻放時,秋天的果實已經在默默生長;夜深後,僧人們都休息了,我還獨自繞著這一池白蓮花漫步,不忍離去。我多想采一顆蓮子,寄到遙遠的長安城,可是我擔心它在塵世中,無法成活。

白居易用隱喻的手法,自比白蓮花的內心世界。在寺院里的隱逸生活中,進入了佛門修行的境界。塵世間的仕途、金錢、文章名聲,才是「虛得清凈名」。

可能受到前輩白樂天的影響,晚唐時期的詩人陸龜蒙(?-881),也喜歡白蓮花:

素葩多蒙別艷欺,

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

月曉風清欲墮時。(陸龜蒙《白蓮》)

人們都喜愛艷麗的紅荷,很少有人欣賞素雅的白蓮。這冰清玉潔的白蓮花,真應該生長在西王母的仙境瑤池之中。即使很少有人賞識它,任她自開自落。白蓮其實是很美的,她那婷婷之態,在曉月清風中,即使將要凋謝時,又顯得她的純潔、美麗!

陸龜蒙說:我原做那朵白蓮花!

還有晚時期的詩人李群玉(807—858),在別人為紅荷、白蓮花唱讚歌時,他讚美其《蓮葉》來: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上種,埋沒任春蒲。

荷葉的根啊,就是扎在泥土中的玉石;荷葉的心,承接著清露的水珠。它就在你家的池塘里,默默生長,任由春天的水草將它埋沒掉,也毫不影響它的生長。

同時代的李商隱(813-858),也在讚美荷葉的無怨無悔,甘當陪襯,不爭寵鬥豔的平凡精神。

世間花葉不相倫,

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

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

翠減紅衰愁殺人。(李商隱《贈荷花》)

人間世的花和葉是不能相提並論的,花往往被供奉在金盆里,葉子卻歸於塵土.;只有綠色的荷色,襯著紅色的芙蓉花,不管是卷是舒,都自由自在,高高興興;花和葉子長久的互相映襯著。才更加美麗;等到翠色減少,紅花凋零時,讓人憂愁滿懷啊!

李商隱說:「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我願意甘當荷葉,和荷花共命運!」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李商隱《荷花》)

我認為,世上沒有一種花的顏色,可以和荷花相比;荷花的芳香是世間所有的花兒都無可奈何的。傍晚時分,人都走了,在荷塘邊的綠蔭處吃過晚飯後,燭光照在華美的衣服上,睡不著覺,還是到池塘里走走吧,池水沾濕了衣襪;想到以前的秋季離別,夢中乘著歌聲的翅膀去尋找你。李商隱讚美荷花的無與倫比,可能是讚美他對情人的愛無與倫比。這是他對純潔愛情的堅守吧?!

晚唐時期的詩人,已經沒有了初唐詩人的清新、樸實,也沒有了盛唐時期詩人的浪漫和豪情。但這幾位詩人在大唐衰落的餘暉中,以蓮花自比,表達內心的堅守,卻也難能可貴。

北宋建立,大宋王朝氣象萬千,成為文人雅士的樂園。楊萬里、歐陽修、王安石等一大批文人粉墨登場,又寫下了很多有關蓮花的詩篇,怕耽誤您的時間,在此不再贅述。

直到公元1063年,一位牛人出現在一次雅集上。

這一天,周敦頤應邀參加一幫詩人朋友圈的聚會,喝酒論詩,氣氛熱烈,醉後興緻很高,大家相互調侃寫詩唱和。周敦頤一氣呵成,揮筆而就一篇散文詩,全文119字: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的橫空出世,是不是有點像東晉朝王羲之(303-361)的《蘭亭序》誕生的味道呢?!

「蓮,花之君子者也。」從此,《愛蓮說》中的蓮花形象,成為文人、士大夫精神的象徵,不斷被強化、固化、神化,成為中國人一生精神的堅守和寄託。

掩卷而思,蓮的「本心」不僅僅是出污泥而不染,也是蓮子清如水,甘苦在心中;更是深深地扎在污泥中,蓬勃生長的甜甜的長根,為新荷提供強力的支撐,使其不隨風飄搖,甜根老了,又能為人類提供美食原料。

一碗蓮子羹,清熱解暑,養顏美容;

一盆蓮藕燉排骨,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生內心的精神堅守,何嘗不應當如此呢?!

(寫於2018/7/17/ 夜)

(中州客:故鄉河南,現居北京,文學愛好者。八十年代初曾創辦大學生詩刊,詩歌、小說、散文散見於國內報刊,系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現為金融工作者,農學碩士,管理學博士,公開出版有《農村經濟金融論》(農業出版社,1995)、《企業銀行:博弈與共贏》(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等多部專著。)

感謝您的閱讀和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家陽台怎麼裝修?現在流行這樣裝修陽台了,快來欣賞一下
當父親節遇上養森—瘦瘦包山東總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