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上帝發射的火箭」讓美軍超級航母陷入「地獄火海」

「上帝發射的火箭」讓美軍超級航母陷入「地獄火海」

「福萊斯特」號航母在美國海軍中有「第一超級航母」之稱,這艘海上巨獸曾縱橫全球各大洋,為維護所謂的美國利益而大打出手,也曾在越南戰爭的泥潭中因一次「地獄般的火災」而黯然退場。2013年,一家美國廢金屬處理公司以1美分的價格買下這艘退役多年的航母。「福萊斯特」號最終在拆船場結束其曾經的輝煌。

「福萊斯特」號航母

威懾全球的「打手」

從1955年起,「福萊斯特」號就充當起美國海外干涉的「第一打手」。1956年蘇伊士危機期間,美國政府放出風聲,聲稱要派出「福萊斯特」號進入地中海,警告英、法和以色列不要在武裝入侵埃及方面「走得太遠」,英法兩國在24小時內迅速作出回應,停止在蘇伊士運河區的行動。1958年,親西方的黎巴嫩總理夏蒙被起義者推翻,「福萊斯特」號趕赴貝魯特外海,掩護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岸「恢復應有秩序」。

經歷一系列「炮艦外交」般的行動後,「福萊斯特」號成了美國政府的「寵兒」。每逢與蘇聯關係緊張,或發生海外征戰時,歷任美國總統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這位「大將」。「福萊斯特」號也不負厚望,屢屢得手。不過,在越南戰爭的泥潭裡,「福萊斯特」號終於「攤上了大事」。

「福萊斯特」號航母甲板

載「垃圾炸彈」出征

1967年7月,「福萊斯特」號航母奉命抵達南海北緯18度水域,執行轟炸越南境內的鐵路。由於轟炸強度太大,彈藥生產有點跟不上,美國海軍不得不把二戰後散落在菲律賓、關島、沖繩等地的舊彈藥拿來應急,「福萊斯特」號航母的彈藥倉庫里就堆滿了各處收集來的「垃圾炸彈」。

7月29日早上,「福萊斯特」號展開新一天的空襲行動,第一波37架飛機於7時50分起飛完畢,艦上勤務部門開始為一下波出擊(11時左右)作準備,存放在底倉里的彈藥被軍械員們大批搬出,掛載到機翼下方。10時25分,包括麥凱恩及其好友吉姆·班格特在內的幾十名飛行員登上座機,其中班格特負責駕駛F-4「鬼怪」戰機,他被告知飛機掛載了MK-32火箭彈,這種火箭彈採用電擊發,「打擊鐵路橋樑和倉庫很有效」。按照技術手冊,艦載機需要在外部電源的幫助下才能啟動發動機,一名「黃襯衫」(航母艦載機起飛指揮員)將供電車和班格特座機的電源連接好,等班格特打出手勢後打開電源開關。依照程序,班格特通過無線電得知軍械員確認機身周圍無雜散電壓,便將保險銷插入武器火控系統,接通了機載火箭彈的電源,這意味著該武器處於激活狀態。

這裡要解釋一下,像航母這樣的高複雜性武器,由於集中大量電子設備,其電磁環境異常複雜,必須通過相關儀器檢查,確認各種設備都能不受干擾地正常運行,否則就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故,美國艦載機接通武器火控系統前的「雜散電壓」檢查就是出於這一安全考慮。

「福萊斯特」號航母甲板上一片狼藉

地獄裡面「走」一圈

10時51分,班格特啟動飛機發動機,準備從供電車供電轉換為內部電源。他按下按鈕,突然感到機身一陣抖動,抬頭一看,只見一枚MK-32火箭彈正拖著黃色尾焰向前撲去。「我沒打火箭呀?它怎麼飛了?」班格特下意識地檢查所有武器開關,卻發現它們都處於正常位置。此時,這枚「上帝發射的火箭」飛出90多米,恰好打中麥凱恩駕駛的A-4「天鷹」攻擊機,將其裝有1500升燃油的油箱撕裂,傾瀉出的油料被火箭尾焰引燃,飛行甲板頓時變成「火焰地獄」。大火來得如此急促猛烈,以至於軍械員們根本來不及搬開甲板上堆積的易燃易爆物,越來越多的飛機陷入火海,它們攜帶的燃料和武器成了新的「惡魔」。

這裡要強調一下那位麥凱恩先生,當座機被火箭打中後,他敏捷地關閉了發動機,打開艙蓋,跳到已被火勢烤得滾燙的甲板上,在火里打個滾後拚命跑向尚算安全的艦橋。他後來回憶,如果當時沒能逃出機艙,恐怕就沒有機會在2008年和奧巴馬角逐總統寶座了。

災難發生時,貝林格艦長正在艦橋的指揮官辦公室里,他第一反應是通過艦內廣播宣布「I have the con」,意思是「我控制著局面」,隨即下令全艦倒車,把27節航速陡降到9節,以便減小甲板上的風速,防止火勢越吹越旺。半個多小時後,拯救行動初見成效,飛行甲板上的大火得到控制,但甲板下層的火勢卻還在蔓延。麥凱恩的飛機殘骸旁有一枚「垃圾炸彈」因艦體晃動滾向火堆,隨後巨大的火球騰空而起,附近的35人中有27人被當場炸死,3名倖存的消防員也身受重傷。

「福萊斯特」號航母甲板上一片狼藉

鑒於局面惡化,貝林格艦長宣布全艦進入「ZEBRA」狀態,即航母「嚴格分離」狀態,出現火情的區域被徹底隔離,當然也意味著在那裡搶險救火的人員九死一生。由於不斷有炸彈因火勢蔓延而殉爆,艦體跟著劇烈抖動,許多忙於撲火的官兵都感覺下肢被震得發麻。

火情逐漸逼近液氧發生器(平時為飛行員罐裝機載氧氣)艙位,情況極端危急。要知道液氧助燃作用極強,而且該艙段沒有任何裝甲防護,一旦發生爆炸,「福萊斯特」號可能就真的沒救了。萬幸的是,此處的羅伯特·克拉克軍士沒有選擇逃跑,而是帶領手下找來一根五米長的粗水龍帶,一頭連著液氧罐,拿著另一頭跑向船舷,將液氧排進大海,終於在火苗竄進艙室時排光了液氧。

經過艦員和友鄰艦艇的晝夜奮戰,航母上最後一處火情於7月30日4時被撲滅,「焦頭爛額」的「福萊斯特」號不得不掉轉船頭返航。據事後調查,在這起事故中死亡134人,重傷161人,21架飛機報廢,經濟損失7220萬美元。(新民晚報)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俄高調公布「空中殺手」導彈:配上蘇-57,可打F-22?
「鐵炸彈」炸潛艇?俄軍新型懸浮式航空自導深彈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