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洪園「漁夫之旅」:體驗原生態的漁民生活
【點睛】七月盛夏灼熱的陽光照在額頭,暖風拂過面頰,置身於寧靜的西溪洪園卻心清涼,隨搖櫓悠悠緩緩飄向碧波最深處,一行人跟隨濕地漁夫乘船捕魚去。
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們,便會留戀起與大自然相處的時光;時代前進的步伐讓我們與一些傳統漸行漸遠,對於那些傳統文化與質樸的鄉村田園生活充滿著嚮往,西溪洪園,一處隱匿之地,並沒有遠離都市,卻遠去了喧囂,更能令人感受那份自然與原生態的生活。
七月盛夏灼熱的陽光照在額頭,暖風拂過面頰,置身於寧靜的西溪洪園卻心清涼,隨搖櫓悠悠緩緩飄向碧波最深處,一行人跟隨濕地漁夫乘船捕魚去。
「這裡是杭州的肺」,船工朱虹一邊搖櫓一邊以一口好聽的餘杭普通話不急不慢的說道,「我們現在在『肺的中央』,這裡的負氧離子含量最高,洪園是西溪濕地的第三期工程,自2008年開園以來,這裡的鳥類從80多種到現在的160多種」,「水域面積擴大,空氣越來越好,水質也越來越好」。朱虹,是濕地地道的原住民,以前捕魚為生,現是洪園的船工,他一臉自豪的說「我們可以進來(從事這個工作)也是擇優錄取的呢」,在談到薪資,他笑著說「旺季的時候一整天都在搖櫓」。朱虹的工資是每月兩千多塊加提成,每出一次船提成為十塊錢,他所服務的是漁夫之旅項目,也是洪園非常有特色的體驗項目之一。
四通八達的水路,良好的生態環境,魚蝦蟹們在這一片水域自由自在的生活,這片水域漁產豐富,「漁夫之旅」是洪園以曾經的原住民—漁民生活為體驗的旅遊項目,遊客們可親身感受水鄉澤國的原生態生活方式,更多了解西溪洪園的濕地文化。
經驗豐富的漁夫們做足準備後出船,或以絲網或收地籠或撒網,大多會滿載而歸,當天的我們收穫了兩條超大的鯉魚,地籠里的一些蝦蟹則被大家放生,「由於水質好,魚兒們長得都肥美,都是純野生的,這還不算最大的,曾經打上來一條五十多斤的」船工朱虹介紹道,濕地是禁止私自捕撈和垂釣的,漁夫之旅項目是需要報備,且在指定區域內進行。
帶著收穫的喜悅上岸,前往農耕文化園中採摘蔬菜,這幾個季節的菜園裡,瓜棚上掛滿絲瓜,紅的綠的辣椒,和細細的茄子,綠油油的空心菜,番薯葉等,這些都是有機種植,採摘好送到水街的餐廳,午餐品嘗親自參與捕獲的魚和採摘的蔬菜,是此次「漁夫之旅」最美好的局點。
在西溪洪園如畫的風景里,泛舟溪流之上,賞兩岸青翠倒映,聽蟬鳴鳥叫,蘆花飛舞,荷葉碧連天,驚起白鷺翩翩,即便是不曾有漁獲,也是一種愜意的享受,更是難忘的旅途回憶。
友情提示:漁夫之旅需要提前預約。
(尤紫璇)


※足球讓聖彼得堡更加嫵媚
※「簡」析世界盃:八分之一的數據密碼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