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方去疾印稿篆刻熔詔版、鑿印於一爐並以漢器文字入印

方去疾印稿篆刻熔詔版、鑿印於一爐並以漢器文字入印

方去疾為二十世紀篆刻獨闢蹊徑者,其功不讓吳趙。方去疾從深厚的傳統積澱中蛻化,形成欹側清奇如駿馬馳騁的印風。方去疾篆刻作品鐵筆砉砉刀筆俱見的治印風格明顯有異於常態。

方去疾印稿,收方氏印章九十有三枚。方去疾是位獨樹一幟的篆刻家。方去疾,是印壇「三方」(方介堪、方節庵、方去疾三兄弟)中年紀最小的一位。他13歲到上海,不幾年就在一方享有盛譽。方去疾是二十世紀中國印學的領軍人物,在他嚴格的指授下,一大批印人脫穎而出,其中學生韓天衡、吳子健、劉一聞等更成一代名家。

篆刻風格:篆刻熔詔版、鑿印於一爐,並以漢器文字入印,章法追奇而不務怪,於欹側中求平穩,疏密對比強烈,富節奏感,刀法蒼勁而古樸,既流走又凝重,富立體感。方去疾醉心於篆刻,治印技藝高超,章法追奇且不務怪,於欹側中求平穩,疏密對比強烈,富節奏感,刀法蒼勁而古樸,富立體感。方去疾的書法和篆刻風格相似,常以秦隸、詔版摻以漢碑額,縱橫奇肆,欹斜自然,醇厚高古,自具格局。

方去疾篆刻創作獨具面目,自成一家。通過他的努力,發掘和培養了一批新生力量,為後來新時期書法和篆刻事業的發展繁榮奠定了人才基礎。金石同古,曲高也要和眾。一代印學大家方去疾先生,讓我們對於書法和篆刻有了更新的認識。

方去疾先生為當代著名篆刻家和印學家。他以獨具一幟的鮮明藝術風格,不僅影響了當代印壇的篆刻創作,同時對我國明清流派藝術印章一域的梳理和研究,亦具引領之功。他是業界一致公認的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印壇領軍人物之一。如今活躍於海上篆刻界的眾多名家,幾乎接受其教誨沾溉。

在藝術創作上,方去疾從深厚的傳統積澱中蛻化,形成欹側清奇如駿馬馳騁的印風。他還曾開創性地將簡化字入印,看過他治印的人說他落刀如風,一氣呵成。殊不知他有時為一方印易稿數十過。他為唐雲一方「葯翁寫意」,沉吟14載始成;為葉潞淵一方「葉豐」鳥篆,竟殫思竭慮28年。他還是對上海的文物事業頗有貢獻的鑒定家和收藏家,病後曾數次將珍藏的古代書畫印章捐給博物館。

正如方去疾先生的弟子韓天衡先生所書的方去疾墓志銘:「讀去疾吾師印,如睹先秦權量詔版,翡紅翠綠、一派輝光,為二十世紀獨闢蹊徑者。其功當不讓吳趙,宜於日月共不朽!」方去疾不僅是一位藝術風格獨樹一幟的篆刻家,還是著述豐碩的印學家。僅以他編訂出版的《明清篆刻流派印譜》為例,乃印學界第一次對這個領域進行突破性總結分析,被認為「大有功於印壇」。

印壇傳統的傳授教學方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學生常常彷徨,不知如何下手。方去疾創造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以篆法、章法為例,「牽一髮而動全身」,即是他的基點,把一印一字及一筆的疏密、方圓、斂放、正側、枯潤。在方去疾先生條理、有序、嚴格的指授下,一大批中青年印人脫穎而出,如韓天衡、吳子健等。

方去疾(1922年-2001年),原名正孚、超、之木,號心齋、四角草堂、宋璽齋、岳陽書樓等,浙江溫州人,印學大師。生前著述頗豐,所編訂《明清篆刻流派印譜》,填補明清五百年印學史的研究空白。被公認為二十世紀中國印學界領銜人物。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等職。

方去疾主持的《新印譜》集體刻印創作的編纂,將因時代而生的簡化字入印,創造出了屬於他自己的刻印風格。因時代而生的以簡化字入印的刻印形式,對大多數作者來說,無疑顯得陌生而新鮮,在經歷了漫長的集體醞釀和反覆實踐之後,在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三十周年之際,《新印譜》第一冊得以順利出版。如今想來,《新印譜》的整個誕生過程,不僅為大家提供了一次難忘的創作新題材的歷練機會,更為青年作者向印壇前輩們當面請教,創造了可貴條件。

所謂簡化字入印,實際上是一門難度頗高的印章創作形式。它既要具有嫻熟的刀法和合理合度的字法和章法,更重要的,是能夠充分傳遞傳統印章中的刀筆意蘊和由此而生的豐富內涵。從這一點上說,它的創作難度也許並不亞於以篆書入印。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去疾先生便已開始了這方面的大膽實踐,當時他所創作的若干以毛主席詩詞為主題內容的如「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和「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等印作,至今讀來仍逸趣橫生令人久久回味。如此看,以現代文字入印的創作方式,雖說客觀上受到其自身結體和習慣筆意的局限,但若運用得當,照樣也能創作出高水準的印章作品來。多年以後,先生依然興緻勃勃意猶未盡地與我聊起簡化字刻印的話題,並且還談到不少新的設想。只可惜,由於病魔長期折磨,使他再也不能拿起心愛的印刀來。

文革後期,方去疾雖說剛過壯年,但在印壇已稱斫輪老手,尤其他的一家之風日趨老道且卓然自立。有行家評論說,方去疾作品鐵筆砉砉刀筆俱見的治印風格明顯有異於常態,此姿勢與他業精於勤的創作態度有關,倘若換一個視角,或許更與他自幼生成的由審美觀念而至的藝術境域作等量齊觀。

病中的方去疾有時厭恨透了那糾纏不去的病魔,發狠不肯吃藥。但只要有學生或後輩來向他請教,他思路就顯得特別清晰。很少說話的他會開口告訴你從哪幾本典籍中,從哪位名家的哪方印章中,借鑒哪種篆法、刀法,解決創作難題。篆刻家施元亮說:「方老師教學生話不多,但很實在,很管用。」

早在五十年代初,他繼承方節庵未竟之業,繼續完成《苦鐵印選》《晚清四大家印譜》的編次印行,並編輯《二弩老人遺印》《散木印集》《福庵老人印集》《古泥印集》的原拓本出版。方去疾的作品,生前曾編印有《去疾印稿》《四角亭泥古》《方去疾篆唐詩》等。與人合作出版印集《瞿秋白筆名印譜》、《古巴諺語印譜》、《養豬印譜》等。

印學貢獻。在當代篆刻界,方去疾是傑出且重要的一位大家,他在印學(包括篆刻)領域裡的貢獻至少有三個方面:

1.正本清源

鉤陳索玄,梳理流派,正本清源。

自19世紀末葉始,中國對周秦兩漢璽印的研究有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可是明清流派印章依舊被忽視和冷落。方去疾對明清以來1500種印譜和200種印學論著數百萬文字,以40年的時間,梳理分析,比較鑒定,去偽存真,使明清流派重放輝煌的光彩,使文彭、何震、蘇宣、汪關、朱簡等一大批篆刻家的作風得以廓清。這類研究成果在他1980年出版的《明清篆刻流派印譜》一書中充分地作了揭示,這是明清篆刻研究領域第一次突破性總結。

2.自成家數

師心前賢,離跡出新,自成家數 。

方去疾對往昔的篆刻大師們師其心而離其跡,即以傳統精華為基點,吸收、消化、發揚,既與前賢精氣神韻一脈貫通又風格迥然不一,顯示出特定的時代感。

方去疾有紮實的功底,他14歲在他胞兄方節庵先生創辦的滬上首家專業印社,宣和印社工作時,就開始用心揣摩和臨摹漢印,16歲時所刻印章,洋溢著濃郁而老成的秦漢意韻,後來他出版《四角亭泥古》一書,記錄著他對秦漢印的泥古印跡,他為出新而泥古,在泥古基礎上出新。他曾對秦漢銅器、碑版中的文字、圖案等第一手實物資料作過深入的綜合研討,他早年純正雅馴的秦漢作風到中年就變為欹側清奇、順勢得氣的印風。他的見地影響了一批印人,如來楚生這些年長於他的印人。

3.普及印學

去其去奧,授人以法,普及印學 。

印壇傳統的傳授教學方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學生舉刀彷徨,不知去從。方去疾創造出一種新的篆法章法刀法的教學方法。以篆法、章法為例,「牽一髮而動全身」,即是他的基點,把一印一字及一筆的疏密、方圓、斂放、正側、細粗、短長、俯仰、曲直、向背、順逆、剛柔、輕重、枯潤……都置於全局的協調中權衡,從而客觀地篩選出理想的處理方法,在方先生嚴格真摯的指授下,一大批中青年印人脫穎而出,韓天衡先生就是其中一位。韓先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葉緣於方介堪老師的引薦,在印學方面繼而得到方去疾老師的諄諄教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篆刻學習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印譜,雄悍直率生辣猛勁的「單刀法」篆刻欣賞

TAG:篆刻學習 |